闲话《孔雀》
□秋水
一
宅家里看了一部电影《孔雀》。
这是一部由顾长卫执导,张静初、吕聿来、冯砾主演的剧情片,讲述了七十年代里一个普通五口之家中三个孩子不同的宿命,展现出命运的大手对人生的捉弄。这是一部惨兮兮的电影,观后让我内心无比沉重起来。影片给我一种浓浓的压抑感,甚至很多镜头都只有画面没有声音,但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是能够在观影的过程中逼视人性的。
这部影片看完以后我心生的疑惑是:孔雀开屏对揭示电影的主题有什么暗示或者帮助?孔雀开屏同这部电影里所有人物的命运又有什么关联?导演的用意何在呢?
带着问号,我在闲暇中沉思默想了一番。
关于孔雀开屏百度是这样解释的——粗浅的动物学常识就可以告诉我们,成年雄孔雀在求偶期为了向自己的性伴侣表达爱慕和展现自身魅力,就会撑开背上那五彩斑斓的羽毛。
就这一点而言,孔雀开屏同苦于体上无毛的人类热衷于为自己添置锦衣华服,本质上并无不同。所以,伴随着孔雀那美丽羽屏一起渐渐伸展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与生俱来的生命冲动……
看到这样的解释,我的心里不由地笑了一声,我想,也许这就是电影《孔雀》的内涵之一吧?这,完全可以作为理解这部影片的一个角度。
二
《孔雀》很含蓄、很深刻、很中国地向我展开了一幅心理画卷,三个孩子的心理画卷,他们那个原生态家庭的心理画卷,乃至那个时代里一批人们的心理画卷,是灰色的时代灰色的小人物灰色的人生画面。我想,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或许才可以多多少少地理解与懂得这部影片,再往后的人大都是不喜欢看也不屑于理解这类片子的,太沉重,又离生活较遥远。
这部影片很像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娓娓道来。影片讲述的是物质、精神都极度匮乏的70年代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点滴,讲的是三个孩子各自的成长与挣扎,各自同家庭与环境的对抗,各自不同的命运与结局。他们分别有着各自的残缺:身体的残缺、希望的残缺,爱的残缺。而造成这些残缺的,不仅是因那个家庭的残缺,更是那个时代的残缺,注定了他们要有各自的残缺。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大哥高卫国。大哥看上去很憨厚,实际上也很宽厚,以至于稍显愚钝。因为一场病,大概是脑炎后,身体有了缺陷——肥胖臃肿。于是得到了父母加倍的溺爱,父母对于他有种内疚,似乎是觉得没有医治好他,落下残疾,毁了他的生活而倍感愧疚,就加倍地赎罪般地给予他溺爱补偿。臃肿和肥胖使他看上去像个弱智,妹妹要让着他,弟弟要伺候他,一切仿佛都是应该的,这个世界似乎欠了他的,他是家庭的重心,又是大家的累赘。在他的潜意识中肥胖是父母的失误造成的,他们应该为他负责。那么多年来,他顺理成章地享受着他人的伺候和谦让,他就是要躺在父母身边,逼迫着他们为他安排一切,仿佛他只有索取的权利,却没有付出的义务。然而,这个貌似的弱智实际上是大智若愚,他接受并承受生活赐予他的一切。在他眼里什么都是合理的,没必要反抗什么。他的要求那么平常,娶老婆,生孩子,有份工作。他是一个受原始欲望驱动的人,有吃就吃,能睡便睡,他并不傻,知道存钱,知道向人求饶,知道讨好并报复别人。最后,他娶了农村老婆,搭个铺子讨生活。他知道妥协服输、辛苦韧性地活着。他无所谓反抗,所以也不会记得什么,甚至连父母的恩情都忘记了。最后他眼里只有跛脚老婆和他的孩子。现实里有多少人都是这样的面孔啊!这位大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三个孩子中唯独貌似残疾的他最终拥有了简单的幸福。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二姐高卫红。外表安静,笑起来很纯,不笑的时候很冷清。实际外冷内热,内心执拗倔强。三个兄妹当中她是唯一对自由有着真切渴望的,也是唯一有理想抱负的,她不满意她的命运她的生活,她想逃离,想挣脱,试图为了自己的明天去奋斗,当她看到伞兵,幻想自己也能飞翔蓝天。她为了当伞兵而陪战士打球,并借了弟弟的钱去送礼。她想要腾飞的,心里想飞的火焰在燃烧,可是脚却在地上,肉身沉重,她飞不起来。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她的梦想的存在,她的环境限制了她的飞翔,于是幻灭。理想破灭,她不甘心,用自行车挂着自制的降落伞,佯装飞翔。当她舞动着巨大的伞在街上快乐忘我地飞奔,是她的母亲阻止了她的荒唐的“飞行”,于是当母亲摔倒,她只是恶狠狠地拂袖而去。她怨恨母亲不关心她的梦想,而另外一个有姐姐帮忙的女孩得到了机会,实现了梦想。整部影片,姐姐是最亮丽的色彩!面对挫折和不公,她奋起反抗。即使当她的弟弟离家出走了,她仍然骗自己,说他去当海军了,脑子里看到弟弟英姿飒爽。但她的心经历挣扎之后梦想仍然被粉碎了,影片中她拉琴时身边那不断沸腾“呼唤”着的水壶似乎在嘲讽着她的梦想破灭……那就是现实。于是她决定要出走,为了离开家庭,换取新的工作,她选择了出嫁,这是她唯一可以逃离的方式。这个姐姐,让我心里很酸,很不忍心。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最终幻灭。这位姐姐也让我看到人只要不死去,最终还是要与生活和解。和解,是另一种哭泣的声音。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弟弟高卫强。他沉默的像一个影子,外表看上去又清纯又阴郁。他玩世不恭,得过且过,但对生活的感觉极为敏锐,他似乎是一个局外人,早就看透了很多东西,甚至不愿意违心地争取什么。作为家庭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成员,他本最应最受照顾,最被疼爱,但是这些他都没有。一方面他要让着哥哥,还要伺候他;另一方面他那年少而脆弱的尊严却被这肥胖臃肿的哥哥羞辱殆尽。甚至因为哥哥和姐姐的“没出息”而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个压抑的青春期的男孩,又因为画了一张裸体女人的标准像,就被父亲大呼“流氓”而逐出门外。诸种不公的待遇迫使他选择了出走,他没有得到爱,父爱连同母爱。尤其是母爱,在他的成长中几乎是缺失的,当他举起雨伞,扎向哥哥,隐藏的人性暴露无遗;他比任何人都虚荣、脆弱,当被人观看的时候,他显得更加慌乱、歇斯底里。他想放毒药杀死哥哥,他不想改变自己,后来也不想改变他人。于是,他只能逃。先向空间里逃,逃到外地去;再向时间里逃,逃到老人堆里去,甚至觉得死去之前快点变老吧!最后,他娶了个能干的老婆,一个有孩子的比他大的女人,她养着他,也包容他,不知道那是情爱还是母爱。年纪轻轻就想“相妻教子”,天天和老人下棋,回家做饭,任凭时间流过。看到这里,我的心里苦涩得很,在灵魂深处,他仍是个孩子。影片中的这个弟弟,是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更是令人心酸。
三
这个电影里的沉重很多很多,令我心酸。
影片中的父亲母亲就是那个时代的符号,养育并压抑着孩子。父亲和母亲的行为对三个孩子分别造成了不同的障碍。欲望和梦想,就像破茧而出的蝶,是挣扎着生长出来。姐姐让弟弟在老太太窘迫的注视下买回来的那本薄薄的册子,正是反映了人物内心强烈的压抑与强烈的挣扎。
那个忽视孩子梦想的母亲,她是失职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傻儿子要爱,其他的两个孩子,也需要爱。但是那样沉重的日子,那样的家庭负担,会让一个女人格外现实起来,生活就是生存,无暇顾及梦想;而那个父亲,也是不懂得怎样才算是爱孩子,那个时代的父母不想这些的。少年的能量被父母和时代强烈地压抑,被扭曲着,孩子们以不同的方式反抗着,挣扎着,很可悲的一家人!很可悲的时代和时代里的小人物!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在想,究竟有多少人在时代里可悲着,在家庭里可悲着,在自己的路上可悲着?
我注意到,影片结尾的时候说道:父亲死去的那个夜晚,春天来到了。孔雀终于开屏了。
我想,孔雀开屏是不常见到的景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美丽。我也曾去过很多次动物园,只有一次遇见了孔雀开屏,其他时候无论怎么逗引,孔雀都是旁若无人,并不理会的。孔雀开屏是这部影片的隐喻所在。是人物内心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憧憬,是人物内心的一种深刻的挣扎。影片中的我、哥哥还有姐姐,生活在那个压抑的年代,生活在那样一个压抑的氛围里,他们每个人都在挣扎,没有爱,却想要拥有些什么,他们得不到尊重与理解,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匮乏,导致内心的焦灼,想要挣脱,但又迷茫,没有出路。
看完这部戏,停不下的是我的沉重的思绪。
《孔雀》,展示这三种人的生活态度,是理想主义的悲歌。与七十年代有关,与某个年龄阶段的心态相关,更与人性相通,所以能引起我的共鸣。理想,曾经是那么璀璨的口号;理想,如今又是一个多么暧昧不清的词语。人们能真正完全抛弃它吗?我看不可能。
我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种渴望,对美好的理解与渴望,但我们却是不自由的,不光是肉身,还包括灵魂。
“孔雀开屏”,多么美好的寓意,我想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开屏”的时候,一生中最美的瞬间,但可能只是瞬间,可遇而不可求,最后在生活的磨砺下,剩下的很可能就是长久的沉默。
又想起影片中那个捡到姐姐自制的降落伞的男孩,那是一个配角,似乎默默爱着姐姐的那个纯洁的坏坏的男孩,他是影片里唯一的可爱。他拾到了她失落的梦想,但,只是梦想。
我想,影片最终想要揭示的是爱与被爱,是生命永远的主题。
新闻推荐
为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精心组织甄选出60部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主旋律正能量优秀国产影片,在“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