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 电影人拿什么让观众重返影院?
疫情发生以来,电影行业受到一定影响,《唐人街探案3》《夺冠》《紧急救援》等春节档影片集体撤档;作为电影放映的终端,影院观影也按下了暂停键,全国电影院宣布暂停营业。疫情时期,电影行业如何渡过目前的困难期?这次疫情对电影行业(产业)会带来什么样的深刻改变?带着这些问题,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电影圈的导演、编剧、影院方面以及专家。
导演郭柯(代表作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二十二》)说,从制作方和创作方来说,刚好是一个让自己能静下来机会,可以想一想未来要怎么拍片,要拍什么样的电影。编剧任鹏(代表作品《重返20岁》、《催眠大师》、《记忆大师》)直言,应该把被迫驻足,变成“厚积”的过程,“相信电影创作者们都在努力,要么构思创作新故事新剧本,要么努力完成手里的后期制作。前几天我还看朋友圈里有个朋友在家自我隔离期间完成了两个电影故事的创作。”著名影视专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表示,这个时候只有大家携手来共渡难关。
幕后影响
导致整个电影终端完全停滞了
红星新闻记者:你觉得本次疫情对电影行业有什么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尹鸿:疫情导致整个电影终端完全停滞了。大家也都知道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在全年中可以说占了小半壁江山的市场规模,所以对全年有非常大的影响。春节档前后,主要是国产片的上映空间,所以它对整个国产电影会有巨大的影响。
从消费终端和票房上来讲,去年2月创造了去年全年最高的单月票房纪录,今年票房基本上没有了,特别是整个春节档都错过了,对中国电影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主要是影响到了国产电影。第二方面是对电影的生产制作的影响,因为大家都知道整个生产制作都停摆,剧组停工,这样对电影的供给会带来影响。
郭柯:直接的影响就是春节档的电影,然后现在暂时不能拍摄新电影。能看到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目前行业复工的时间还没有确定。
红星新闻记者:电影院因疫情纷纷关门,你对观众重返电影院的期许是什么?
尹鸿:观众肯定会重返电影院,但是它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大家要战胜心理的恐慌和担心,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还有大家这么长时间打乱了生活,要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生活和休闲状态,就需要一个过程。
郭柯:我相信电影的消费观念大家已经形成了,不一定是坏事,说不定到时候票房还会经过一轮反弹,这不好说。
任鹏:我期待观众早日重返电影院。
线上放映
不会成为主流电影的观看常态
红星新闻记者:今年春节档的电影有的选择在线上放映,对此怎么看?
尹鸿:我觉得是一个特殊状态下的特殊案例,目前它还不会成为主流电影的(观看)常态。对于主流的大电影来讲,影院依然是第一窗口,这一点毫不怀疑;如果正常情况要靠互联网,它是收不回自己的电影成本的。还是要靠大银幕,然后才能带动后面的放映,未来放映趋势可能会越来越多样化,但现在其实主流商业电影还是必须首先依赖大银幕。
任鹏:我觉得电影不仅仅是创作者的作品,也是市场的产品。非常时期选择不同的平台展示产品,其实是一种市场行为。
红星新闻记者:从影院来说,有的影院开始卖爆米花等周边产品,这是不是一种自救的方法?
尹鸿:其实影院消费收入当中的百分之二三十都来自其他的产品销售,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但是现在问题是没有人去看电影了,爆米花卖给谁?所以首先得有电影看,这些周边的产品才能够卖得出去。
任鹏:我觉得是。其他地方的爆米花是一颗一颗地吃,电影院的爆米花是一把一把地吃。何况很多电影周边产品在电影院售卖其实方便了观众。
立足当前
对制作方和创作方来说是一个静下来的机会
红星新闻记者:疫情时期,你觉得电影行业如何渡过目前的困难期?
尹鸿:是一个共克时艰的过程,不光是电影,各个行业都一样,电影行业应该上下游齐心协力,不要互相攻击,共渡难关。影院有影院的难处,制片方有制片方的难处,这个时候只有大家携手一起来共渡难关。
郭柯:我从制作方和创作方来说,这是一个让自己能静下来机会。现在大家都出不了门,可以想一想未来要怎么拍片,要拍什么样的片。加上今年大家都知道韩国电影突然一炮而红,其实给我们值得思考的空间还挺多的,加上现在刚好又是让我们停下来,我觉得从某些方面讲不是坏事。
任鹏: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被迫原地踏步。既然脚步慢下来就应该着重思考未来的步伐应该怎么踏,一步走多远。思考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制作更能满足观众的电影需求,更能在电影文化事业发展路上留下脚印,厚积薄发。应该把被迫驻足,变成“厚积”的过程。
红星新闻记者:多部电影撤档,会不会在五一期间集中上映,来一次井喷?
尹鸿:肯定会分散排片,因为没有一个档期能像春节档能够容纳那么多的电影,这由消费方式决定。
影响多久
若再生产能力下降
可能影响到明年
红星新闻记者:随着疫情发展,国内多个电影剧组实行停工防疫。停工的背后会不会造成整个2020年电影产量减产,影响下一个国庆档、元旦档的上映电影数量与质量?如何缓解这个观众看片需求与电影产量可能不足的现实矛盾?
尹鸿:多少肯定会有一些影响,最怕的是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回收不了,带来再生产能力下降,所以它也可能影响到明年。如何缓解这个观众看片需求与电影产量可能不足的现实矛盾,这就要时间来弥合,实际上中国电影不怕减数量,主要是怕降低主流商业电影的质量。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的电影数量,但是因为资本的投入会影响到电影制作的投入,担心的是影响主流商业电影的品质,可能会对市场有巨大的影响。所以大家也都在努力,尽量把这种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郭柯:现在还不好说,也不一定就断档。其实还有好多电影没上映,包括可能有一些小众的文艺片,也许会是一个机会。但如果疫情再持续几个月不开工的话,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大档期的电影。其实小体量的片子应该影响不了什么。
任鹏:电影作品仍有存量,应该不至于让观众觉得看无可看。何况有些影视作品,比如动画片、特效片,制作周期漫长,仍然有望在国庆、元旦、春节档和观众见面。毕竟疫情对现在正在拍摄的影响大,对后期制作影响相对小些。相信电影创作者们都在努力,要么构思创作新故事新剧本,要么努力完成手里的后期制作。前几天我还看朋友圈里有个朋友在家自我隔离期间完成了两个电影故事的创作。如果真的产量青黄不接,也可以考虑将经典电影作品重映。有很多老电影我们都是通过电视屏幕看的,应该再进电影院重新感受一下。
未来期待
关注小人物
侧重人性 侧重生活
红星新闻记者:这次疫情,无疑对电影工作者深有触动。比如我们应该生产什么题材的电影?您对将来国产电影的期望又是什么?
尹鸿:题材都是多种多样的,电影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现实主义的,有幻想,也有面向未来的,有面向过去的。我觉得电影本身它应该是多样性的。如果大家一窝蜂都去写抗“疫”的题材,其实也未必是好事。其实还是写这个题材当中的人的故事,深度去挖掘人的命运,人的故事才是未来。
郭柯:我觉得有一部分的制作方肯定会思考,加一些更加自然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故事,将来影视作品肯定会有这方面涉及。
任鹏:这次疫情让我们见证了太多生离死别,也看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小人物。也许我们应该增加生产一些关于小人物的电影。侧重人性,侧重生活。比如周星驰的电影之所以打动人,在于常常以小人物切入故事。疫情过后,能产生很多优质的电影故事。
红星新闻记者:很多网友也说中国不缺好的故事。你觉得这次疫情对我们整个电影行业或者从拍摄题材来说,能发生什么深刻的改变吗?
郭柯:我觉得别的国家能拍出好的电影,我们也不气馁。我们肯定能拍出好电影,包括思想深刻的电影,这也是指日可待的。敢于去尝试,然后把握好正确的价值观就没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实习生 李瀚林
新闻推荐
84岁英国导演肯洛奇的新片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和立场。很大程度上,片名是对被忽视与被损害的工人阶级整体的一句表白,深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