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还能看到《中国女排》不?
本报记者李雪萌
正能量满满的影片《中国女排》,早就打出广告说“大年初一,让我们感受女排精神”。本想给大家恭贺新禧来着,现在却面临上映不了的可能。因为原女排功勋主教练陈忠和致信国家体育总局,斥责电影为追求娱乐效果编造情节违背事实,要求“删除全部关于自己的镜头”。陈此举还得到了前女排队员、知名体育节目主持人等的支持。
以真实人物为表现对象的影片,几乎都面临这种难题。人人都愿意呈现一个更美好的自己,而电影却需要各种冲突的效果。
其实不用想那么多,毕竟“电影全是假的!”
“中国女排”不该娱乐贺岁?
影片《中国女排》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可谓顺风顺水,传出的都是正面消息。比如巩俐对郎平的神还原、女排姑娘亲自上阵演自己、郎平女儿出演青年郎平,其间还有女排卫冕世界杯冠军、成为史上第一个女排世界杯五冠王的利好加持。而其制作团队也是陈可辛、张一白、许月珍等圈内大咖。
总之一句话就是这部“讲述几代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以及她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的影片,有政治站位、有国民情感还有明星团队,看点十足,大年初一给全国人民提升精气神,简直不能更合适!
就在大家期待满满的时候,前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忽然通过多种方式,表示不同意播放这部电影,要求把自己的名字、肖像、“所有关于我的情节统统拿掉!”陈忠和斥责《中国女排》不顾事实,故意把他塑造成搞笑的“丑角”,歪曲中国女排的历史,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追求票房价值。
陈忠和是中国女排的功勋教练,曾经带领女排姑娘两次夺得世界冠军。特别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击败俄罗斯获得奥运会冠军,让跌入低谷的中国女排再次站到了体育竞技舞台的中心。
在目前传出的预告片及先导情节中,有陈忠和到食堂抢鸡腿跟打菜大妈吵架、被暴扣、被砸晕以及被队员教训没有雄心大志等,还有其他一些“贼头狗脑”(陈短信原文)的样子。加上由喜剧演员黄渤出演,也难怪他看了会很不高兴。
在圈内业内,陈忠和拥有众多铁杆粉丝,也颇受尊重。不少网友表示支持他:“既然叫中国女排,那就不应该把陈忠和教练拍成那样,女排故事到处都是精彩,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对陈指导个人的喜剧反转效果来表现戏剧冲突?”“陈可辛无法理解中国人民对于女排队员和教练员的深厚情感”“其实整个影片表达的那种小里小气的情感,根本无法与现实中女排姑娘和教练们所承载的国家重托、与女排精神对全国人民厚重的感召之力相比”。前女排队员赵蕊蕊、知名体育评论员董路等人也公开表示支持陈忠和。
本来不出意外,这部影片应该会在大年初一正能量贺岁,但偏偏就出了这么个意外。陈忠和说,“他们把中国女排做成带有娱乐性的贺岁片,大方向就错了!当年我们不为名、不为利,团结拼搏,祖国至上。今天我们决不允许这样的影视公司打着宣传女排的大旗,进行商业运作,谋取功利,金钱至上!”电影是不是美图秀秀?
因为改编真实人物故事惹上麻烦,《中国女排》远不是第一个。毕竟每个人都希望呈现给外界更好的形象,但是电影也有它自己的艺术规律,一味三突出、高大全,观众就会不买账。陈忠和也表示,在影片拍摄之初他两次明确向陈可辛导演提出过异议,抗议自己在影片中的形象,但陈可辛表示,电影要夸张点才会有人看。
这就产生了电影对观众负责,还是对剧中人物原型负责的矛盾。更有甚者,还需要对人物原型的后代负责、甚至对人物原型七舅姥爷的表妹的街坊邻居负责。
不光是人物形象设置,碰上强势的,连选演员也得他们点头。电影《梅兰芳》中,年轻福芝芳本来由钟欣潼饰演。但是因为艳照门风波,梅家后人表示,他们不能接受一个有“污点”的艺人来扮演自己的先辈。当时阿娇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拍摄,但迫于梅家的要求,她的戏份被删得一干二净,仅剩一个背影。也就可以想见,这部影片中梅兰芳的形象塑造更是必然要经过梅家细致的“审核”。
影片《霍元甲》上映后,霍元甲后人曾因片中“滥杀无辜”“灭门”等情节,认为伤害了宗师名誉,要求电影停映、公开道歉。电影《亲爱的》(导演也是陈可辛)中,赵薇饰演的原型人物,因不满影片中虚构的“向记者下跪”“陪睡”等情节,也曾主张名誉权侵权。
就在不久前,大导演昆汀·塔伦蒂的新作《好莱坞往事》中,李小龙的形象有“傲慢、吹牛、愚蠢”的嫌疑,李小龙的女儿就提出抗议,称这是对父亲的扭曲与侮辱,制作方应该提前跟自己沟通。
还有一种情况,是影片并没说是根据真实人物事件改编,但有人认为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改编的,那也不行。最有名的就是《手机》风波。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不仅几位原来关系不错的名人彻底翻脸、公然开骂,已经杀青的《手机2》彻底歇菜,还连带大美女范冰冰跌入低谷。
一般来说,电影都会在真实事件基础上进行一些艺术加工,补充一些情节并以一定的夸张来增强戏剧性。在增加相关情节尤其是敏感性、争议性情节的时候,往往会导致原型人物或已故原型人物的亲属在情感上不能接受。
不光中国是人情社会,这一点国外也不能免俗。讲述霍金故事的《万物理论》,以霍金妻子简的自传为蓝本改编,没有回避霍金本人的婚内移情别恋,但刻意回避了简与后来丈夫的关键性时间点,比如二人的第一次约会时间等等。
所以一般情况下,对人物形象的加工要在尊重原型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或者与关系人进行必要的沟通,或者聘请原型人物(或者其近亲属)以改编“顾问”等形式参与剧本改编创作。
但是,电影毕竟不是美图秀秀,如果过于考虑原型人物关系人的感受,可以想见,基本上银幕上全都会是360度无死角的美颜形象。
这一点上老外们通常更开明洒脱,他们更加重视独立的人。在西方认知中,前辈或者亲属跟自己有关,但他们是他们、自己是自己,所以并不会过于干预人物的艺术创作。好莱坞有大量的改编自真实人物的影视作品,在“一个不满就上法庭”的文化中,并没有多少因为这种原因发生的纠纷。
看看真正的大佬怎么做
这里有一个教科书般的案例。
83届奥斯卡大热门《社交网络》,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为原型——不仅仅是原型,而且是真名真姓。剧中的小扎,是一个十足的“渣男”,唯利是图、背叛朋友、剽窃创意、心胸狭隘、自卑自私……
别说这样对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豪,就是对随便一个普通人也不行。“你在很努力地把自己变成一个混蛋”,就这一句话小扎就可以把影片告上法庭。片中有很多明显虚假的情节,比如人人都知道小扎的妻子就是大学时代的初恋女友,根本没有报复前女友的情节;还有下套赶走合伙人,这是片中马克最为人不齿的行为,但现实中连爱德华自己都出来说这不是真的,自己跟扎克伯格仍然是好朋友。
影片制作方从未将扎克伯格本人的感受考虑在内,他们直接当这位富翁不存在,编剧从未与小扎本尊见过面。
那么扎克伯格的反应是什么呢?面对影片的全世界抹黑,小扎的反应很淡定,毕竟富豪榜前列的人都很忙,他说自己还没顾得上考虑电影的事。后来影片影响力越来越大,他说“观看一部讲述自己生活的电影真是一个有趣的体验”,还肯定地说“T恤和凉鞋是对的”。当然他也澄清,影片的很多情节与真实的自己并不相符。“但我们仍可以从里面获得一些乐趣。Facebook的每一位员工都想去看看这部电影。实际上,我们整个公司的人都去看了。”
这大概是一位真正的富翁的反应。这也是最完美的结果:Facebook股价没有下跌,扎克伯格继续其“连接世界”的事业,电影史上有了一部经典的作品。设想一下我们拍一部关于李彦宏、马化腾或者马云的传记电影,将会是部怎样的作品?
还有一个和谐的例子是《中国合伙人》。这部影片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描绘成一个“把演讲当作自己性生活”的“窝囊”的“土鳖”。但俞敏洪虽然一边说“情节跟新东方差了十万八千里”,一边又几乎在所有场合都拿影片来调侃自黑,也没有跟影片导演闹翻——导演也是陈可辛!
尔冬升的《大魔术师》里,借演员之口说了一句台词:“电影全是假的!”任何艺术品都概同此理,可以当它价值连城,也可以当它无所谓。《中国女排》如期上映,也有很多人不会去看,陈忠和仍然是成就卓著的前主教练。每个人都有自己更重要的事,一部电影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新闻推荐
虽然距离英国电影学院奖入围名单的公布已过去数日,但它引出的各种争议却并没有消停。老生常谈的问题是导演候选人连续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