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新年好》:“我没怂”不是靠喊出来的
注:本文有剧透
白百何、张子枫、魏大勋等人主演的《亲爱的新年好》,改编自丁丁张的小说《只在此刻的拥抱》,由丁丁张监制并编剧、彭宥纶执导。电影在元旦档上映,也算是应景。
《亲爱的新年好》海报
白百何是“小妞电影”的代表人物,从《失恋33天》中的黄小仙到《滚蛋吧!肿瘤君》中的熊顿,她在都市电影里饰演过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妞”。从类型上划分,《亲爱的新年好》依旧是白百何拿手的“小妞电影”,白百何的诠释也没有问题。现在我们想探讨的是,剧本撑不撑得起来。对于“小妞电影”来说,演员与剧本是两条腿,不可偏废,一方不足,电影必然散架。
真惨还是卖惨
《亲爱的新年好》讲述的是一个北漂者的故事。
三十多岁的都市女性白树瑾(白百何 饰)是一个北漂者,在北京已经打拼十年了。一开始她是文艺女青年,从事出版行业,奈何赚不到什么钱,便转行成了地产经纪人。一转行,就遭遇房市寒冬,房地产业也不景气,她的销售额惨淡,被领导毫不留情打击,“业绩这么差,你尴尬吗?”
白树瑾工作一事无成
白树瑾与崇拜的男作家陈年(温升豪 饰)谈了不稳定的爱情,陈年告诉她自己不逛街不结婚,可在微信冷冷向白树瑾提了分手之后,陈年就陪其他女孩逛街、准备跟其他女孩结婚了。
祸不单行,家里也不顺。母亲(许娣 饰)罹患疾病,一直认为自己拖累家人,想自寻短见。父母亲独自在五百多公里外的老家生活,白树瑾是独生女,对父母放心不下。
母亲病重,随时可能出事
房租暴涨、爱情瓦解、事业停滞、母亲病重,所有压力都落到北漂者白树瑾头上。白树瑾的遭遇,集齐公众号写北漂生活10w+的所有元素,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惨”。而经由白树瑾的遭际,《亲爱的新年好》也提出它的核心命题:如果在北上广混得很差,要不要逃离北上广?
每一年岁末年初,“是否逃离北上广”都能引起一波讨论,这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因为它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在一个流动的中国,的确有无数外省年轻人为了追求梦想,选择离开故乡,来到北上广讨生活。讨论是否逃离的,不是那些已经在北上广有房有车有户口、站稳脚跟的胜利者,而是在北上广混得不怎么样的“白树瑾们”,或者那些对北上广充满向往但仍未奔赴北上广的年轻人。《亲爱的新年好》海报上的宣传语写着,“致每一个珍贵的你”,它的目标受众是清晰的,想以白树瑾的故事击中那北漂者、沪漂者以及无数背井离乡的奋斗者。
可尴尬的是,白树瑾的“惨”没有激起太普遍的共鸣。原因在于,白树瑾的“惨”,是概念化的,编剧先入为主给白树瑾设置了种种障碍,让观众觉得这个人物很不容易;但每一个概念,都没有铺展延伸成为足够真实可信的生活细节,这个人物是悬浮的。
比如编剧一边说白树瑾事业不顺,可她业绩为零,个性清高、爱端着、不接地气,老板也只是批评她一句。真实的房产经纪三餐从来没有稳定过,节假日是最忙的时候,客户有需求他们就得出动;但跟这些“007”的社畜不同,白树瑾的工作强度似乎不大,剧中大部分时候她还是蛮闲的,比如谈恋爱啊,参加同学会啊,逛游乐园啊。生活挺自由散漫,有滋有味。
编剧一边让白树瑾求着房东说,别涨房租,自己每分钱都是算着花的;也让白树瑾带着哭腔对合租的小女孩(张子枫 饰)说,自己每天都走在钢丝上面,十几年来一天不敢偷懒。可这话也就听听而已,电影中白树瑾歇的时候可比干活多;私服一套又一套,价格不菲;她租住的可是北京市中心的精装修公寓房,那面积也有100平米吧;而且她出行有代步车,想想看能摇到北京的车牌号有多不容易。
白树瑾和小女孩的出租屋,怎么看都像是精装房
更不必说编剧最后给白树瑾强拗的那个过于理想的结局。她爱情不顺?没事,身旁有一个小七岁的小奶狗仲要(魏大勋 饰)不离不弃陪伴左右,把她当做唯一的梦想。她工作不顺?她投稿的小说被出版社相中,准备出版。家庭还是她的负担?母亲要她放心去追梦。
小奶狗忠诚守护,不离不弃
白树瑾的母亲让她去追梦,否则自己觉得有愧于女儿
因此,白树瑾的“惨”,更像是编剧的刻意“卖惨”。很多时候,漂泊在外的苦,没有如此多的戏剧性,它是渗透于日常生活每时每刻的疲惫感、无力感和孤独感,难以抽离。比如时间被工作充分压榨,身体处于过劳状态;大城市如此繁华,可这一切似乎从不属于自己;也许明知希望可能不会来,也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坚持着,因为想逃离也无处可去……
《亲爱的新年好》并没有在叙事层面体现这些情绪。就像有观众吐槽的,“10w+文章还知道编点细节呢,这片子只剩下扯着嗓子大喊口号。”导演讲故事能力不足,电影的情节是细碎的,一个点浅尝辄止就又切入下一个点,全靠白百何连贯性的演技撑着,可信度才没彻底崩塌。
自我感动的“我没怂”
年轻人离开故乡、选择北上广,主要原因还是白树瑾跟小女孩说的,“在北京更像自己”。北京除了有更多资源、更多机会外,它也是一个充满现代性的陌生人社会。在北京,熟人社会中关系、人情等因素淡化,个体的隐私、选择和能力等得到凸显和尊重。没有人劝你结婚,没有人对你的选择指手画脚,没有人会嘲笑你的梦想或选择……你就是你,你有足够的自由成为你自己。
这就是北京——也是所有大城市具有的共同矛盾性。汪峰歌曲里唱的没错,“我们在这儿欢笑,我们在这儿哭泣”,大城市让我们吃尽苦头,一次次地感到无力,却也给予我们其他地方无法给予的快乐,一次次促使我们前行。
因此,哪怕困难重重,哪怕自我怀疑挥之不去,白树瑾还是拾回十年前自那股无所畏惧的冲劲和勇气,她重回北京,站在楼顶天台上高喊,“我没怂”。这是电影的高潮段落。“我没怂”似乎也是对所有北漂者、所有在外奋斗青年的支持和讴歌。
白树瑾在阳台上高喊,我没怂,我不能怂
“我没怂”如果要直击人心、鼓舞人心,而不是成为一句空洞、自嗨的口号,编剧应该做到的是,凸显白树瑾的抉择困境。艰难中的两难取舍,才能显示出勇气与魄力。一方面是,家乡再安逸,北京挑战再多,白树瑾也还是要回北京;另外一个是,家乡虽然安逸,但跟北京相比,家乡有她的不足,因此白树瑾才决然地把北京当做梦想之地。
遗憾的是,在白树瑾逃离家乡的动机上,电影付之阙如。在一般的认知中,年轻人离开家乡,除了家乡资源少、机会少、一眼可看到人生尽头外,很多时候,年轻人是不喜欢家乡的“人情社会”、“中国式盘问”、“缺乏边界感”。但在《亲爱的新年好》中,白树瑾的故乡看不出跟北京有多大的差别,甚至当她打算回乡时,老同学们也是真诚热烈地欢迎。故乡挺好的呀,白树瑾对北京的向往似乎没有由来,刻薄点说,反倒有点像是“自找苦吃”;她所谓的“我没怂”体现的也不是克服困难、坚持追梦的勇敢,而是一种自我拔高、自我感动。甚至,“我没怂”还会让一部分观众感到被冒犯:你撇下父母、奔赴北京就意味着你“没怂”,人家逃离北上广就是“怂”了?
《亲爱的新年好》很像是公众号10w+思路操作下的电影,概念先行,恨不得每一个情节都抓到公众的点上。但徒有概念,没有可信的情节,最终就连概念本身都露出破绽。导演对人物情绪的理解和表现形式,也非常单一,主要靠喊口号。在五星级酒店门口喊、在车上喊、在火锅店里喊、在海边喊、到顶楼天台上还是在喊,声嘶力竭地喊、失控地喊、接力赛般地喊,除了尴尬,就是刺耳。
电影宣泄情绪主要靠一而再再而三地“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北漂、沪漂长时间都将普遍存在,这一题材值得开掘,那么究竟该怎么拍?这里提供一个典范之作供参照——2015年西尔莎·罗南主演的《布鲁克林》。
一个爱尔兰小姑娘背井离乡,到纽约谋生去了。虽然初到纽约遭遇了种种艰难和不适,但她终于是适应了,并与一名水管工相爱。这时,家里突遭变故,姐姐意外病逝,她只身回家,想当初她只是小镇上一个平凡无奇的姑娘,在面包店打工受尽欺负,前途渺茫;但回乡后,她一下子收获了曾经梦寐以求的生活: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有高富帅在追求,身旁的人都对她刮目相看……她几乎是打算放弃在纽约的爱人,而选择在小镇上生活了。
艾莉丝在纽约艰难讨生
可她在纽约偷偷结婚的事,辗转被面包店老板娘知道。老板娘凶神恶煞地威胁她,要将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让她身败名裂。这个遽然的冲击让艾莉丝一下子清醒起来,她终于明白了纽约与小镇的区别,机遇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二者之间价值体系的差异。她将真相告诉母亲与追求者,放下了故乡的一切重回纽约。
影片最后一刻,回到纽约的艾莉丝来了丈夫工作的地点,她在街道的一边,倚靠在红墙上,阳光打在她身上。下了工的丈夫看到了她,四眼相对,他掩饰不住的惊喜,急忙跑过来紧紧抱着她。
《布鲁克林》中动人一幕。想拍好北漂电影,值得向这部电影取取经
无论留下还是离开,都值得尊重。但与爱人自由相拥的这一刻,实在动人。这样的时刻,才是对所有漂泊者的真正共情和礼赞。是的,故乡也有着大城市所没有的很多优点,但为了这一刻的爱、自由与新生,大城市便值得年轻人为之放手一搏。(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哈哈,猜猜这个周日下午我干了什么?当然是去参加激动人心的小记者活动啦!这次的活动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剧会。我们乘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