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骏24堂写作课》:一堂注重“实操性”的写作教程
《海贼王》《午夜凶铃》为什么能成为经典?《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为什么说“任何初稿都是狗屁”?怎么留住灵感?怎么写好开头?怎么积累素材?
“一年能产生一两百个灵感”的悬疑作家蔡骏日前出版了新书《蔡骏24堂写作课》,书中分为“写作的前期准备——三种方法训练联想力”“谋篇布局的技巧——好的结尾是留白艺术”“写作的进阶提升——取舍有道方能成妙文”“保持专注的关键——方法比态度更加重要”四个主要部分,用到了诸多具体可感的案例,如在第二部分——谋篇布局的技巧中,蔡骏分析了诸如在《黄金时代》的写作中为什么要用让人听得懂的词,在《午夜凶铃》中为什么设置了一个看过录像带的人七天内死亡的条件,以及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分析为什么好的结尾是留白艺术 ?
蔡骏也在《蔡骏24堂写作课》中分享了很多写作技巧,如从开头到结局,怎样炼词句、控节奏,在阅读的时候怎样专注和取舍,还随书附有一份写作课思维导图。这是蔡骏以近20年的写作和10多年的行业指导经验,梳理出的一套蔡式写作法。
蔡骏是作家、编剧。已出版《无尽之夏》《镇墓兽》《谋杀似水年华》《最漫长的那一夜》等三十余部作品,他的“蔡骏心理悬疑小说”已申请注册商标保护。蔡骏曾获梁羽生文学奖杰出贡献奖、郁达夫小说奖提名奖、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短篇小说奖等。蔡骏也以挖掘和培养新人为目的的“世界华语悬疑文学大赛”的发起者。
蔡骏19岁开始在上海邮政做小职员,一做就是10年,当“邮差”的那十年里,他也在进行着悬疑小说的写作,2000年,他开始将自己写的小说上传到网站,2001年出版了第一本书《病毒》,2005年,他向工作了十年的单位提交了辞职信,也是这一年,他的《地狱的第19层》出版,写小说挣来的版税已经超过了他单位工资的几十倍,这本书后来被改编成了由阿娇主演的电影《第19层空间》。近些年,影视改编需求极大,他的一些许多小说陆陆续续影视化。
最近,记者对蔡骏进行了采访,他由新书《蔡骏24堂写作课》谈及诸多关于写作的问题。
蔡骏
“我的写作教程更注重实操性”
“我一直以为写作是不能教的,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阅读,但是后来,我想若是有前辈能够传递给我一些经验,我或许能少走一些弯路,更好地做好写作这个工作。”蔡骏谈到这本写作书的写作源起时说。
他引用前人在论及《红楼梦》的写作技巧时谈到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来说习得写作技巧的重要性:“这是古典文学里,惯用的写作方法,草蛇从草丛里爬过,不会留下足印,但肯定会留下痕迹,衣服里的灰线,平时很难看见,但却是无比重要。这些隐晦的、难以被读者察觉的线索和伏笔,是串联小说的关键。有了细节,有了伏笔,一部小说才会面面俱到,无懈可击。”而写作者或者读者把握不到这个技巧,就我无法更好地解读小说。
写作虽然是一种高度精神化的、向内的工作,但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写作能力的提升并不全靠学习理论知识,还需大量的练习和模仿。回顾古今中外作家的写作经历,你会发现,人类写作历程堪称一部模仿史。无论是散文、诗歌写作,还是小说写作,一开始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模仿。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模仿,我们能够学习怎样写出灵活地道的句子,更好地理解段落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这本写作课不是一个理论性的书,它更加偏重于实践,更加的偏重于我的个人经验,不像说教程那样会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规范来做,其中有很多都是非常细致的操作,比如说怎么起名字或者是用一些梗。”蔡骏说,“但是新手写作者要做的,不是复制那些成功作家的写作方式和习惯,而是要去拆解成功作品的写作亮点和技巧,在拆解中学习,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
《蔡骏24堂写作课》中有许多“实操”的案例,比如利用人物情感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来完善故事的架构的方法,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就是将主角的复仇欲望作为故事核心,搭建起的整个小说架构。美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也是用了这种手法。“他将盖茨比对黛西强烈的爱意与欲望,设定为读者理解主角过激行为背后的逻辑基点。因为这样,大家才能明白盖茨比,抹掉过去只为让爱重来的可贵之处——盖茨比去贩卖私酒,努力成为上流社会的人,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获得黛西的欢心。”
读书同样重要
蔡骏谈道:“恐惧创造宗教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学。《圣经》大概是古代犹太人最早的文学作品。有趣的是通天塔的故事,既是神对人的恐惧,也是不同人群(部落、族群)之间的恐惧,因为操着不同的语言,无法沟通与交流,乃至于互相恐惧互相敌视,产生了族群与族群之间的杀戮和战争,又产生了最终超越族群的崇拜与信仰。宗教在集体的层面为我们解决恐惧,而文学在私人的层面为我们解决恐惧。”
蔡骏列举了很多文学用于解决恐惧的案例,如《老人与海》是对衰老的恐惧,既不服输,更不服老,反而证明那恐惧是实实在在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也是一部充满恐惧,对抗恐惧的小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梦见自己的葬礼——流亡欧洲的拉美作家们久别重逢,欢聚一堂,都是他的老朋友。葬礼结束,所有人都散了,大师想陪他们一起离开,却被朋友提醒了:“你是唯一不能走的人。”直到这时他才明白,死亡就是再也不能跟朋友们在一起。马尔克斯写了一系列“欧漂”故事,并以十二个短篇小说结集出版为《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也是出于死亡的恐惧。
蔡骏在《蔡骏24堂写作课》的第三部分中反复带读者去咀嚼几部经典巨著,解读这些名著受人欢迎的原因所在,解读故事的认同,解读敏感,同时也是将他心中的文学按照自己的方式重述给读者。
他的书里所借鉴的大师包括海明威、史蒂芬·金、马尔克斯、王小波、张爱玲等。所节选作品也都是极具参考性的经典,如《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小径分叉的花园》《黄金时代》《白夜行》等等。蔡骏认为,这些作家无一不是写作专家,是遣词造句以及逻辑论证的高手。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是很好的学习模仿材料。
关于读什么书,是否要区分好书烂书,蔡骏说:“其实我不会简单去划分好书烂书,首先我会去划分他到底是什么类型、什么题材。在这个基础上,在同一类型同一题材里面我再去看这个作家有经验还是缺乏经验。有的作家其实是有才华的,但因为缺乏一定的写作经验,所以写起来可能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并不代表这个作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一般不会很武断的去划分这个标准。当然了,一些好书大家是有公认的,我们公认的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家的一些作品,比如世界名著、经典文学是经过时间的检验沉淀下来,这个当然是有一定的标准。”
打破趋同性的写作趋势
蔡骏说,书中的内容不局限于悬疑小说写作,任何类型都可以在这里面找到相关的经验。“我们抛开纯文学不说,所谓的类型小说就是指可以被归类的,目前写作确实有一种趋同性问题,但是我在《二十四堂写作课》里面有意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类型,以及一些写作的观念和想法。我自己写作是风格是比较多变的,总是不断在尝试去突破自己。所以我给大家所提供的样本、提供的思路,也是非常多元化的,其实是有助于大家去打破这样的一个趋同性的写作趋势。”蔡骏谈道。
“任何类型都会对想象力的要求比较高,比如悬疑首先要设置一个悬念、最终解开悬念。对我们的要求不仅仅是想象力,还要有一定的理性的思维和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如果说悬疑小说有什么需要格外被突出的技巧,大概就是一定的理性基础,尤其你写到一定阶段之后,你要控制自己、要有一些反思总结,甚至要有一些节制。”蔡骏说。
蔡骏最擅长的就是悬疑惊悚小说。悬疑小说跟普通的写作不同的是,它需要拥有更吸引人的开头,中间节奏把握更精准,要时刻抓住读者,让读者一直在自己的故事中,用自己的故事逻辑进行思考,另外在伏笔方面,更是伏线千里,在结尾之处,更是要做到余韵更浓。
“我觉得很幸运的是我一直保持着写作的欲望和冲动,经常会不断地有新的故事产生、新的灵感产生。我可能每个星期都会去构思记录一两部甚至两三部新的小说的灵感。慢慢积累,可能每年都会积累一二百个新的小说灵感,有长有短。当然,这些灵感绝大多数我可能不会最终写出来。人的时间有限,只能选择其中的极少数,觉得最成熟的、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写出来。”蔡骏谈道。(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日前,贺岁档开启第三回合激战,经过上周五和周末三天较量,《叶问4:完结篇》连续三天蝉联单日票房冠军,成为最终赢家。已上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