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和听过的电影 付秀成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看电影“正片”之前,先得看《新闻简报》《祖国新貌》《考古新发现》这些加演片。在我成长的矿山小镇,我赶上了最快乐的时光:看电影不要钱。
七十年代,印象最深的是朝鲜电影,譬如《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金姬和银姬的命运》。矿务局鼓励我们矿完成任务,特地从市里搬来放映机器和人员,架起比平时大几倍的银幕,放超银幕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看阿尔巴尼亚的《第八个是铜像》,影片中有人穿了花袜子,看露天电影的人惊叫起来。那时候,小地方,没见男人穿过花袜子……
七十年代后期,看电影得进电影院了,我们依然迷恋那银色的梦,每个月把父母给的一两块零花钱都用来看电影。矿电影院里,我如痴如醉,《早春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马路天使》《小城春秋》《孤星血泪》《简爱》《静静的顿河》……短短那几年,看过的都是些值得回味的经典电影。
八十年代,到南京上大学,进影院的次数少了,银色的梦仍然忘不了。我们追电影的年代,除了看电影,电台还制作电影录音剪辑,供听众听电影。看不到画面的听电影,有电台的必要解说,似乎更有魅力。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对外开放,我们观赏了大量外国优秀电影。流浪者、杜丘、佐罗、茜茜公主、卡西莫多……世界向我们展开了一扇窗,我们感到特别兴奋。看了电影,还可以再听录音剪辑。离开了银幕,电台里传来的声音,更奇特更让人神往。
听电影,我喜欢邱岳峰,特别是《孤星血泪》里的律师,通过声音,一个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律师就在面前。毕克为高仓健和波罗的配音,是饱经沧桑的深沉的男子汉,真正的男人话不多,分量足。李梓声音塑造的角色,时而活泼,时而高贵,让人难以捉摸。还有刘广宁、苏秀的声音……都让人着迷。
电影录音剪辑,将电影的主要情节,精剪成可以听的电影,更紧凑也更精彩,原片的重要对白,加上画龙点睛的解说,让听众完全领悟故事情节,是颇为神奇的艺术处理。当然,还有不需要拍成电影,而效果同样的广播剧。不过,因为电影作品的震撼,我听的最多的是译制片录音剪辑。
从高中时代,我就喜欢收听电影录音剪辑,一直到了在南京读书,还经常听。这些经典的声音,让电影画面立刻浮现:
“张军长,拉兄弟一把吧!”“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法官的儿子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你以为我丑,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嘿,当兵的,你不等我了!”“……真惨啊。该收场了!”“……这是多么蓝的天,杜丘,走过去,你就会融化在这蓝天里……”
难忘,那些年看过和听过的电影。
新闻推荐
答应孩子的事情做不到有个妈妈在后台吐槽,过年的时候她跟孩子商量,压岁钱放大人这里,平时要用再给他。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