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筷协奏曲之碗
家里的碗好几年没换了,有几只磕碰了缺口。想扔舍不得,留下又有碍观瞻,一时踌躇难决。纠结了好几天,还是把那几只缺口的碗拿下楼,出于对一些老说法的敬畏,心里面便不肯打碎这些碗,只是摞在一起,放在了垃圾桶旁边。
母亲是很讲究这些老传统的。每年过年都要买上几只新碗,说是俗话讲“添人添碗筷”,这是一种好彩头,意味着增添家口,年年兴旺。我在外求学直至参加工作,吃饭用的碗或餐具无论最后变得多么不成样子,都会遵从母亲的嘱咐,把它带回家。母亲总是唠叨着说这是饭碗,到哪都不能丢。
碗本质上是什么?无非是一种盛放食物、吃饭的工具。古人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一路走来,刀耕火种之时,自然便会想到制做某种工具用来辅助吃饭,碗也就应时而生。不知道古人有没有经过改良,碗的造型似乎千古不变,绵延了几千年。口大底小,上圆下方,高度多为碗口直径的一半,一只手正好托住,比其它盛放食物的器皿更加适合吃饭。从小老人就告诉我们:“抖腿耸肩霉三代,手不扶碗穷一世”,吃饭的时候,应将碗平端在手中,大拇指放在碗口处,其余四指放在碗足处托着。这不仅是一种用餐礼仪,更是象征着将自己的未来牢牢地攥在手中。这一只小小的碗,烧熔了多少古人的智慧和苦心。到了现代,碗逐渐被各种餐具替代,西方那一整套精美的盘盘碟碟、刀叉酒器、用餐礼仪陆续舶来。但舶来品终究难以抵挡中华文明伟大的传统,永远成为不了主角,也永远无法取代我们饱含着生活智慧的锅碗瓢盆。而且中国人的现实和精明之处在于更关注食物本身,而不是盛放食物的器皿。所有家家户户的橱柜里总还是少不了碗的身影。
古代豪绅巨富或者久居紫禁深宫的皇亲贵胄,生活奢华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吃饭用金碗,喝水用玉杯……甚至会专门烧制几窑精美绝伦的瓷器,以民脂民膏来满足自己难填的欲壑,借着“闲情雅致”的名义,把玩欣赏,消磨大把的生命与时光。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多次出现一只“鸡公碗”。神似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不知道是电影中杜撰而来还是它们本来就是“孪生兄弟”。那斗彩鸡缸杯大有来头,是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华丽无比,举世稀缺。已知全球保存下来的仅有四只,目前价值2.8亿人民币。说是杯,但其状似缸,又像碗。从《赌侠》时代起,周星驰在多部电影中用过这只“鸡公”碗,也算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了。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能得金饭碗,一生食无忧”。“金饭碗”是什么,是皇帝吃饭的碗。皇帝是不是用金饭碗吃饭姑且不论,换到现代“金饭碗”俨然成了吃“公家粮”的别称,大家都争着抢着想捧到这只金饭碗,再不济捧个“铁饭碗”也行。但金饭碗、铁饭碗再结实,也有打碎的时候。金庸小说《鹿鼎记》里面的韦小宝,八面玲珑,深得康熙皇帝喜爱,硬是软磨硬泡康熙皇帝御赐了一只金饭碗,碗底还刻着“公忠体国”四个大字。不知道这只金饭碗还在不在?不过以韦小宝的“忠心”来看,多半被“砸”了。
其实碗不论多么精美名贵,最本质的功能是盛汤盛饭,这也是碗的“本分”,这与做人的道理是完全相通的。人生路坎坷难行,难免磕磕碰碰,碗缺了一个角尚可盛饭;做人缺了一个角,道德上就有了瑕疵。对于碗,我们不必苛求;对于人生则应像碗口一样,力求圆满而后已。
新闻推荐
正在院线热映的高分纪录片《他们不再老去》,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普通参战老兵的微观记忆重现百年前的真实影像,身临其境的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