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科幻话题 看看大咖怎么说

成都日报 2019-11-23 03:04 大字

刘慈欣

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拉兹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

龚格尔

电影《流浪地球》制片人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

从科幻小说到科幻电影,在铅字到光影这条道路上,中国科幻电影未来究竟要如何走自己的中国之路?昨日,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拉兹,电影《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围绕科幻影视和科幻文学进行了主题对话,频频抛出新奇的观点,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话题1:科幻作品改编为影视,该忠于原著还是大胆改编?

“科幻电影的内容来源一部分是从科幻小说中改编而来,但更多的应该是原创。”刘慈欣表示,目前国内现状是以小说IP改编的电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也折射出国内科幻编剧是一个短缺的领域。未来,科幻电影内容的来源应该有一个适当的配比。

对于科幻电影改编是否要完全参照原著,刘慈欣认为,这应该依具体的作品而定。刘慈欣个人赞同电影对原著进行大改。因为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电影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高成本的电影会面临更大的制约,而科幻电影不能只面向科幻迷,更要面向普通大众,要变成大家都喜欢的作品,要做到这点难度很大,改编是必须的。

龚格尔认为,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是两个不同的载体,在制作科幻电影时首先要尊重电影创作的规律,电影制作会受制于很多因素,比如成本,这就不得不对原著进行改编。因此,在他看来,科幻电影首先应该取得市场成功,先打开渠道再说。

江晓原教授表示,“我个人倾向于大胆一些,对原著亦步亦趋于电影而言可能是枷锁。在改编电影的时候,甚至可以更大胆一些,主题也是可以改变的。”

话题2: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应该软一点,还是硬一点?

刘慈欣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应该鼓励各种风格,应该百花齐放。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软硬科幻的判断,应该在于思维方式,而不在于作品中有多少科学知识。对于传统以科学知识构建的科幻小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观众其实已经可以理解作品中的科学知识,并不见得小众,因此,以科技为硬核的电影,应该还是有市场的。

拉兹也笑称,“对于科幻编辑来说,几乎每天都会面对科幻迷关于作品‘软一些还是硬一些’的质问,但其实可以换一种思路来思考,如果软和硬之争是喜欢甜豆花还是咸豆花之争,其实我们更应该鼓励多元化、百花齐放的创作环境,不仅甜豆花、咸豆花可以,甜咸豆花甚至是怪味的都可以。对于科幻电影未来产业化,大家都希望是‘叫好又叫座’,但首先还是应该先‘活下来’。”

江晓原教授也指出,无论是软科幻还是硬科幻,都应该是平等的。硬科幻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来展示它,越是硬的往往越容易有硬伤,甚至产生不真实的问题,而软科幻可能更容易展示思想的深度。

话题3:中国科幻电影竞争力在哪?

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电影与好莱坞相比,差距首先在数量上。只有在一定数量作品的积累后,才能涌现经典的作品。好莱坞的电影工业生产体系已经成熟,因此,我们应建立自己的工业生产体系,在规模化地生产出大量的作品后,在不断试错中,锻炼经典作品。

江晓原强调国人要有科幻自信,创造中国人自己主张的科幻电影,首先就是改变观念,而不是忙着找一些技术性的差别,技术上的距离我觉得很容易弥补,但是观念上的改变更重要。

本报记者 宋妍妍 吴怡霏

新闻推荐

金鸡百花电影节 首设纪录电影单元 五部国产纪录片作品 获推荐表彰

“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纪录电影推荐表彰暨纪录电影产业发展研讨”20日在厦门举办。会上,众多纪录片行业代表围绕“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