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中国历史影像 电影成就却鲜为人知

澎湃新闻 2019-10-31 14:03 大字

10月27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音像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透过声音和影像触摸过去”(Engage the Past Through Sound and Images)。为纪念2019世界音像遗产日,上海音像资料馆在10月27日、29日分别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和中国证券博物馆举办了两场题为《被电影史遗忘的电影人——翁万戈和他的故国情怀》主题播映活动。

翁万戈原名翁兴庆,是晚清著名政治人物翁同龢的五世孙。世人皆知这是一位拥有很多家藏的大收藏家,华人社会活动家,却少有人知,翁万戈不仅会画画、会写诗,他还在美国开办了电影公司,自己拍摄制作了很多中国元素的纪录电影。

翁万戈在《画中国人物》中的影像

谈到如何发现翁万戈的电影,影像采集者龚伟强在映后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饶有兴趣地说,“2017年的时候,我们从海外市场买到两部拷贝,一部就是《画中国人物》,还有一部是戴玉莲表演的两段舞蹈(《中国民间舞两种》)。在看制片人那一栏的时候,我们就觉得Wange Weng这个名字应该是个中国人,但是无论是电影史还是纪录片史都搜寻不到这个人的资料,他到底是谁呢?最后知道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公司出品的,从这里才展开我们去追求的线索。”?

影像采集者龚伟强

他的电影成就鲜为人知

翁万戈虽然是常熟人,实际上他是1918年7月28日出生于上海,幼年及少年时代主要在天津生活,18岁(193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20岁(193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22岁(1940年)获机电工程硕士,同年进入威斯康辛大学美术系改学油画,此后一直从事绘画、摄影和电影工作。

翁万戈一岁多就被认定成为翁家的财产继承人,也就意味着他要一辈子肩负着一个重大责任——保护好翁家几代人收藏下来的那些珍贵文物。

1948年秋天,为避战火,翁万戈和他的家人把家传收藏打包,远渡重洋。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曾在采访中表示,“当这批宝藏历经坎坷、远渡重洋到达纽约时,翁先生决心以毕生所能守护家藏,背负起一个收藏世家的传承使命。退休前他选中波士顿北部新罕布什尔州的半山丛林,架椽筑屋,以贮珍宝。此后的三十余年,翁先生即隐居于莱溪居,一直潜心研究着翁氏文献和中国书画。”

据龚伟强介绍,半个多世纪以来,翁万戈先生一直从事中国抗战、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对外宣传及中美文化的交流。著名的抗战系列影片《我们为何而战》(The Battle of China中国战役)的旁白解说词就出自翁万戈先生之手。

1946年,他又和司徒慧敏、郑用之等人在美国创办中国电影公司,专门从事中国题材教育影片与纪录影片的拍摄制作。同时,他还与时任金陵大学理学院电影部主任孙明经教授合作,将海外的电影文献与影片解说词搜集、翻译后寄往南京,刊登在孙明经主编的《电影与播音》期刊上,用于中国的电影教育事业。

近80年来,翁万戈先后拍摄了《中国美术大观》、《中国古代青铜器》、《跨越时代的中国雕塑》、《历经千秋的中国陶瓷》、《中国玉雕》、《画中国山水》(翁万戈示范表演)、《中国皮影戏》、《中国的鞭炮》、《镕美铸华》(关于留美中国学生)、《中国人物画》(画家叶浅予)、《中国民间舞两种》(戴爱莲表演)、《故都南京》、《南京的音乐》、《杭州:中国的花园城市》、《天津:通往华北的门户》、《扬子江畔一小城:常熟》等一系列纪实类影片,其中《中国佛教》(1972年拍摄)一片在1973年亚特兰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奖。他参与拍摄并独立制作的数十部中国题材的电影教育片和电影纪录片,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大量而珍贵的中国历史影像。遗憾的是,中国大陆的观众对于翁万戈先生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很少了解,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者们也几乎没有涉及。

此次为观众放映其中的三部短片:《扬子江畔一小城:常熟》、《中国皮影戏》和《画中国人物》(叶浅予画戴爱莲的藏族舞姿)。影片虽然是上世纪早期的影片,但画质音质清晰,保存完整度相当高,解说词如散文般优美,在《扬子江畔一小城:常熟》中,市井街道、田间地头、四方高塔、都显现了当年古朴淡雅的小镇风貌。

《扬子江畔一小城:常熟》截图

“我小时候是农村人,?所以常熟水乡的劳作情景我很熟悉,犁水牛,?种稻谷、向日葵都是小时候乡村的那种风景;我们常州古城的风貌,片子里看真的是一个原生态。?说实在的,这个片子我们看到的太晚了,如果再早一点被发现,它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作用。”常熟翁同龢纪念馆馆长王忠良在看完片子后很感慨,“我们城市在更新,大家都在说城市的保存,历史信息的保存,?但是在保存当中,怎么来做?修复工作,那就是要有参考的。?可惜现在很多都是想象当中的更新,比如刚才片子中看到的,有一个?卖猪肉的?过水井的场景,其实都可以作为一个特色来把它恢复。”

翁万戈虽然坐拥财富,可是他却是一个非常独立自强奋斗的人。据龚伟强介绍说,翁万戈17岁时已经画了很多漫画,投稿到不同的杂志刊物上,然后登出来。“从他画的漫画也能够看出来,?他很关心新生事物,也喜欢探讨世界水平的哲学问题。画的自行车啊,那个时候叫自由车,还有打麻将这种观察老百姓生活的漫画,说明他年轻的时候非常努力,非常有艺术细胞,这对他以后拍纪录片拍教育片实际上是一个基础。?”

他的电影作品需要更多挖掘

龚伟强和常熟翁同龢纪念馆馆长王忠良(右)

王忠良认为翁万戈是非常有智慧的一个人。上世纪?40年代,?电影是一个很先进的技术,翁万戈在美国首先要考虑谋生。?他曾经是学机电的后来为什么会转行做电影?“我猜测他一定认为电影是新兴技术。电影对他来说是很好的谋生手段,他转行学电影也是自学成才,非常了不起!”

王忠良还透露了一件事,翁万戈最早到国内来就曾经帮故宫?编了一份英文版的导引,?当时他把最先进的摄影器材带到国内来,?拍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加上他的英文的解说,给故宫做了一本最早英文版的导引,做完以后,?他就把这些摄影器材捐给了故宫博物馆。

《画中国人物》截图

其实不仅是摄影器材,2000年,翁万戈将其家族收藏的80种542册宋元明清珍稀古籍善本书,通过拍卖方式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图书馆。

在2018年,翁万戈声明要将自己手中的183件文物无偿捐赠给波士顿艺术博物馆,7月28日,翁万戈百岁诞辰,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为此专门举办“翁万戈先生百岁诞辰庆典”。翁万戈当天宣布,向波士顿美术馆捐赠跟随自己近一个世纪的翁同龢旧藏——长达16米的清代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卷》。

将中国的文物捐给美国的博物馆,这件事引起了中国国内的很大争议。对此,王忠良觉得,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翁先生会有如此举动,但他深以为翁万戈是非常有国际眼光的人。“1948年到1978年,他和家人几乎是失去联系的,他其实内心非常思念故土,他也是最早回到国内的一批华人。他真正的想法恐怕也还是要看到他的自传我们才能够理解。”

据澎湃新闻此前的报道,也是2018年,翁万戈将所藏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和清代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两件绘画珍品捐赠上海博物馆。加上之此前征集入藏的翁氏家族最重要的书画珍品——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卷,常熟翁氏家藏共计三件绘画名迹皆回归祖国怀抱,也填补了上博馆藏相关领域的空白。据说翁万戈之所以选择将其平生最为看重的几件作品捐赠上博主要是因为他对上海有特殊感情,出生在上海,赴美留学也是从上海离开,回中国后经常去上博,与上博有几十年的友谊。

“我们不了解这个人,看他的电影,解说词对故乡充满了感情,对中国文化的感情,用这种深情走遍世界把中国文化记录下来,他拍这些,也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把中国的传统工艺拍成片子介绍给西方。”龚伟强最后对记者说,今天就像一个开题,我们能够初次了解到出生在上海的常熟人翁万戈,他拍过很多纪录电影,他的电影拍得很有诗意,很有感情,我们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让大家有更多的了解,这是一位对中国电影,对中国纪录电影、教育电影有贡献的人,我觉得至少要挖掘两三年,因为他以前的这些影片要逐渐地做数字化,然后再仔细地研究。

新闻推荐

周冬雨、易烊千玺惊艳亮相 《少年的你》好评如潮

随着社会对于校园暴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作品也开始将目光聚焦到校园霸凌,10月25日,周冬雨易烊千玺合作出演的《少年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