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四院四部总体创新工作室,根据青年技术人员特点实行“一人一方案”培养模式 这里的创新工作室“有花样”

安徽工人日报 2019-10-29 03:30 大字

飞行器像“变形金刚”一样在空中变形,运载火箭通过一个按键完成发射,飞行弹道在空中重新规划路线……这些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情景,天天在年轻设计师的脑海中萦绕。

为促进产品创新发展,在中国航天科工四院四部工会的倡导下,总体创新工作室打造了系列创新课程,围绕产品研制的重点难点,开展创新攻关活动,让设计师在沉浸体验中持续锤炼创新思维,从关键技术攻关、难点技术突破等方面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传统技能竞赛、技术交流、师带徒的基础上,工作室加入了创新元素,一人一方案的培养模式带动人才迅速成长。

坚持党建带工建,充分发挥党员技术骨干的带动作用。自2016年创建以来,工作室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奋战在飞行器设计工作最前线。工作室现有成员98人,其中包括技术负责人10余人,高级技术人才数10人。

任务书变身知识竞答题

东风队、弹制航队、猛龙队和友谊队4支队伍激烈角逐,选手们在场上你抢我答,赛场气氛十分紧张……这是创新工作室举办第一届产品型号知识竞赛活动时的画面。

此次竞赛紧密结合专业实际,所有竞赛题目均来自一线生产领域。工作室青年员工积极报名参赛。

“刚来单位时看设计任务书、总结报告总觉得枯燥乏味。通过参加知识竞赛,让我‘牛刀小试’,任务书、总结报告中的名词记得更深了,提高了自己的理论功底。”来自友谊队的青年设计师林瑞雯说。

“举办型号知识竞赛,是工作室结合产品研制工作开展的创新性学习举措。”总体室党支部书记说,这有助于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业务能力,激发总体设计师的学习热情,强化总体设计师的专业基础,加强知识储备,提升总体核心竞争力。

无边“脑动”激发创新灵感

邀请型号总师、技术大咖分享型号设计经验,青年设计师也可以通过活动交流自己的工作成果。像这样的“头脑风暴”工作室每周都会进行1次。以“创新论坛”为基础,每周五定期以分享交流研讨的形式开展“脑动1小时”活动。

活动发起人、总体室郭主任表示:“通过知识分享、灵感碰撞,提升设计师的工作热情,激发追求理想、努力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

活动交流过程中,核心专业设计师耐心地分享型号立项、研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事,为设计师“传经授道”,让设计师更加了解产品现状,启发设计师提出产品改进意见和建议。参与交流的电气专业副总师龚书说:“通过交流试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可以警示设计师注意产品设计中的隐患点,在产品设计中全力减少质量问题,提高产品可靠度,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加交流的青年设计师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自选交流题材,介绍前沿科技成果、发展趋势传递知识与最新可靠信息。青年设计师谭羽衫说:“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锻炼了我的总结凝炼和汇报展示能力,更加弥补了知识的欠缺,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在日后积极加以纠正。”

据悉,“脑动1小时”活动已陆续开展了50余期。

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

创新工作室根据青年技术人才的特点,通过专家带领、承担课题等途径,“私人订制”培养计划,一人一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技术骨干。形成人才梯队、在创新实干中为青年人创造更多机会。

杨虎原来是结构室火工品专业的设计师,经常参与总体专业的设计提高自己的专业积累,是工作室的重点“关注对象”,着重培养他的综合能力,使其参与到各种创新课题研究中去,逐渐成长为工作室的技术骨干。目前是工作室总体组的组长,还是某型号的总师助理。

诸葛浩是工作室的年轻设计师,“鬼点子”特别多,根据他的特点,工作室着力培养他创新的才能,他承担了多项创新课题的研究,并完成了多项课题的结题。目前是工作室战略规划与技术创新组组长,还是某型号主任设计师。

据悉,2018年工作室积极申报国家级、院级科技委等创新课题,开展了5个方向共10余项课题关键技术攻关。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申报国家级专利数10项,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多项课题获得批复立项;一项目组获得集团十佳班组;采用“老带新、师带徒”模式,培养青年人才22名。

新闻推荐

阅兵大片 精心制作 4K超高清直播电影《此时此刻·2019大阅兵》将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电影局联合推出的4K超高清直播电影《此时此刻·2019大阅兵》普通话版制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