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中国首次大型个展亮相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京报深度解读展出的影片、电镀创作、大型雕塑等作品 枯木、金属、无声狩猎……我们如何看懂马修·巴尼?
马修·巴尼
杰茜卡·斯莫林斯基 摄
耶鲁大学美术馆供图 《堡垒》(截屏)2018影像,134分03秒,作品由艺术家马修·巴尼、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洛杉矶Regen Projects画廊和伦敦赛迪HQ画廊提供。 《麋鹿溪山火》,2018,美国黑松;铸红铜、铸黄铜和铸铅;浇铸成型的聚己内酯。99.1×1084.6×266.7cm。作品由艺术家马修·巴尼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堡垒》(狄阿娜)2018,红铜雕版、沥青涂层、红铜与焦松木框。38.4×31.8×5.1cm(带框),作品由艺术家马修·巴尼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狄阿娜:状态二》2018,电镀红铜版与红铜框。35.6×27.9×4.4cm(带框),作品由艺术家马修·巴尼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他是医学生,是模特,是导演,是演员,是运动员,是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代名词”,是美国先锋艺术家——马修·巴尼。2019年9月28日-2020年1月12日,这位蜚声国际的传奇艺术家带着他的作品来到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是他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此次展出的作品除了时长134分钟的影片外,还包括一系列红铜雕版、电镀铜版以及5件巨型雕塑,艺术家以影片为起点,旨在探索更为广义的形式与物质主题。
早在2016年,马修·巴尼就曾带他的两部作品《悬丝》系列和《重生之河》来到中国,分别在UCCA和中央美术学院放映。如果说,三年前对马修·巴尼作品的“匆匆一瞥”,打开了中国乃至亚洲观众了解马修·巴尼影像艺术的大门;那么此次大型个展,则是对马修·巴尼艺术世界的一次近距离“深度漫游”。
A影像
一场无声的现代狩猎神话
《堡垒》是马修·巴尼历时四年创作的最新作品,描绘了一场发生在爱达荷州锯齿山脉的猎狼行动,在这个史实般的故事里,狩猎、神话与艺术创作交织在一起。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对神话传说、自然风貌和生存状态等主题进行了史诗般的探索,并融入他一贯的实验性、先锋性创作手法。整个《堡垒》系列的核心是134分钟的影片,而除此之外,还包括由烧毁当地树木作为模具浇铸而成的雕塑、雕版画以及电镀红铜版制成的系列作品。
《堡垒》系列的创作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经过几个世纪的大量捕杀后,美国狼的数量发生锐减。1974年狼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联邦政府随即制定了一系列重新引入灰狼的计划。马修·巴尼那时还是爱达荷州博伊西市的少年,而他的故乡正是实施该计划的地区之一。放归狼群到爱达荷中部荒野的议题引发了畜牧业和环保界人士的激烈争论,而这个矛盾点则引起了少年巴尼的关注。对于他来说,这一议题伴随着他成长,对他意义非凡,因为它不仅体现了地方政治的矛盾冲突,同时也是讨论人与自然复杂关系的切入点。而其中蕴含着的强烈情感和观点,则一直影响着他的艺术实践。
《堡垒》的影片围绕山区中六天猎狼行动展开,六位主人公在此期间发生了各种神秘且充满神话隐喻的冲突。对于艺术家来说,神话传说宛如一种容器和框架,可以承载层次丰富的叙事。神话元素在他的既往作品,如《悬丝》和《重生之河》中都有所体现。
在《堡垒》的故事里,马修·巴尼重新诠释了古罗马神话中关于狄阿娜与阿克泰翁的传说,猎人阿克泰翁在捕猎时,误闯进了狩猎女神狄阿娜的山洞,撞见了以贞洁著称的女神沐浴的场景,狄阿娜盛怒之下将水泼向猎人,把他变成了一头牡鹿,阿克泰翁随后被自己的猎狗撕碎。而在《堡垒》的影片中,艺术家赋予了古老传说新生,将故事背景转移至爱达荷州中部地区偏远的锯齿山脉,而狄阿娜由射击冠军阿涅特·瓦赫特扮演,追逐她的人则是巴尼自己扮演的护林员,这样的人物设定也包含了当代政治隐喻。
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帕米拉·弗兰克斯说的那样,艺术家刻画的爱达荷州“……极端的毁灭与重生在这里并存,迫生出这样一种完全孤立的生活状态,但同时也坚守着自然万物之间终极的互联性,以及构成人类经验的故事。”《堡垒》这场无声的现代狩猎神话,为该地区及其种种内部矛盾绘制了一幅生动的肖像画。
B雕塑
“山火系列”枯木与金属共舞
山火是《堡垒》中所展现的风景的一个重要元素。从本质上讲,山火有时可以促进森林系统更新,因此并非坏事。但除了自然发生的山火,近年来因为疏忽和纵火导致的山火也愈演愈烈,并且由于全球变暖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山火成为了一种连接自然与人类行为的力量,它也在美国对自然和“西部”文化的想象中有重要的位置。
在《堡垒》的大型雕塑系列作品中,有两件大型雕塑就是以“山火”为主题而创作的,分别是《麋鹿溪山火》和《盆地溪山火》。巴尼认为,如果说整个《堡垒》项目的几件雕塑作品是一种演进关系的话,那么《麋鹿溪山火》则是一个开端,因为只有它保留了树木本身。巴尼从爱达荷州的森林火灾区带回烧焦的树木,挖空树心,将金属灌入树木的表面和内部,观察金属如何流经树木的裂缝,最终从表皮渗出,变成独特的纹理形式。烧焦的树木对于艺术家来说,就像是独特的载体,在与策展人的对谈中,巴尼说道,因为这些树木来自故事发生地爱达荷州,因此这也让《堡垒》变成一个特定场域的项目,从景观中撷取一个形态,并将其转化。
在《盆地溪山火》雕塑中,枯木与金属交融共舞,形成了精妙的蜂巢结构,令人惊叹。同时,该系列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语言,不仅展现了自然风貌,化学变化反应都在其中表现出来。山火系列雕塑实现了爱达荷州风景与展览空间的直接置换,为《堡垒》这一项目所探索的主题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层次。
c电镀创作
电解液中的红铜诞生美
除了剧情长片和巨型雕塑外,电镀铜版画也是展览中的“重头戏”。电镀指的是将金属镀在铜版表面的化学过程,在《堡垒》影片中,马修·巴尼饰演的雕版师在红铜版上进行雕刻,完成后,他将铜版带到电镀师的拖车内,电镀师将它们浸入电解液。接着,化学反应导致红铜堆积,沿着雕版师刻出的纹理,变成图画的线条。
在展览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所制作的铜版画的全部还原,并且由于每张铜版浸入电解液的时间不同,画面的清晰程度也有所差异,这与奥维德在《变形记》中所提到的“转换与形变”、“失调的和谐”遥相呼应。同时,这些电镀铜版画中所蕴含的宇宙哲学、炼金术等内容,也是巴尼过往的作品(如《重生之河》)曾经涉及的。
《宇宙狩猎》系列被策展人帕米拉称为“整个展览中最抽象的作品”。艺术家通过对黄铜红铜的不同处理,以及激光压花等一系列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分层渐进的抽象宇宙图景。在宇宙狩猎神话中,猎人猎物最终都升上天空、化为星座。在这组电镀铜版画中,巴尼赋予了画面某种永恒的寓意,也赋予了故事情节永久的形式。《宇宙狩猎》的边框是特殊的导轨形态,叫做“皮卡汀尼导轨”,用来固定瞄准镜和其他附件。这一形式在山火系列雕塑中也可以找到同样的元素。
【解析】
“身体”是重要的表达媒介
在马修·巴尼的艺术世界中,“身体”一直是他至关重要的表达媒介,几乎每件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对人体细节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探讨。巴尼的创作一向大胆直接,在早期行为艺术作品中,他就表现了荷尔蒙、繁殖发育、生殖器官等令旁人瞠目结舌的主题。他的经典作品《悬丝》(Cremaster),原意为提睾肌,而《重生之河》(RiverofFundament),则有肛门、臀部的含义。
在《堡垒》中,即兴舞蹈成为了这部没有对白的影片的主要表达形式。两位侍女时而通过肢体沟通,时而模仿森林动物,时而为推进剧情而舞蹈。两位侍女的身体像进行某种仪式般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人的两个分身。两位舞者在表演即兴舞蹈时,在事先没有交流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体内能量的交换来达到一种平衡。而有趣的是,在展览现场我们可以看到一件大型雕塑《侍女》,红铜黄铜浇铸而成的树木交织在一起,影片中侍女的舞蹈绝妙地实现了转化,拥有了永恒的姿态。
以身体作为媒介,是马修·巴尼一直以来的创作核心,这种媒介最为观众所亲近,所了解,也最为直白。他的艺术作品也因为有了身体语言的存在而更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虽然时常引起争议,但这也正是马修·巴尼的魅力所在。
医学生、模特、运动员、导演、演员……当我们在马修·巴尼的艺术世界遨游一番之后,再次来审视这组他人生的关键词,会更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履历在他艺术创作中留下的烙印。是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独特的情感体察,使得他如此与众不同。他包罗万象、无所畏惧、永远有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先锋军”,是独一无二的马修·巴尼。
撰文/贾浅烦
本版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历时7天,行程2050公里,9月26日,随着联合科考队顺利抵达日喀则,江西五十铃mu-X牧游侠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牧行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