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应该怀念2016年吗?

澎湃新闻 2019-09-02 09:02 大字

原创: 杨小没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市场怀念成龙,成龙怀念2016。

文/杨小没

命运逆转。

2016年7月21 日,由成龙、范冰冰主演,雷尼·哈林执导的电影《绝地逃亡》在内地上映。 彼时成龙是电影市场上的一块活字招牌; 范冰冰的事业正如日中天; 雷尼·哈林则作为炙手可热的好莱坞著名导演,初次来到中国闯荡。

而眼下,成龙参演的电影《龙牌之谜》遭遇票房口碑双失败; 范冰冰则困于“逃税丑闻”,复出艰难; 雷尼·哈林的新片《沉默的证人》也因质量问题让他备受质疑。

《绝地逃亡》从一个简单的交集点,变成三位电影人各自的命运分界线。 而对于三人中的成龙来说,在《龙牌之谜》出现票房滑铁卢之后,他需要面对的前路也更加艰难。

一方面在强大光环之下成龙对电影还有更多追求,另一方面近年来连续不断的口碑问题也让成龙的电影之路越来越难走。 在受众对“成龙电影”已经有些无感的当下, 成龙电影的市场号召力也在降低。

实际上观众和市场的“薄情”是经历过巅峰的电影人逃不开的问题,成龙也渴望通过不断尝试新领域找到新的机遇。 但在不断尝试又不断失败之后,成龙也需要看到,如果不能明白深耕一个类型进行创新的重要性,那么“多试”的结果只能是“多错”。

1

龙牌“逃亡”

走下神坛。

如果说《神探蒲松龄》没能给成龙的2019年开一个好头的话,那么《龙牌之谜》则让成龙在2019年的年中又一次蒙上阴影。

豆瓣4.1分,票房1600万,这是《龙牌之谜》现在的成绩。 作为一部打着成龙旗号的电影,《龙牌之谜》虽然在内容上并没有多少成龙的戏份,但最终的失败却加剧了成龙的口碑下滑。 “成龙大哥又拍了一部烂片”成了不少网友对这部电影的第一印象。

实际上成龙的口碑危机已经不仅仅是《龙牌之谜》一部电影所透露的问题。 从2017年到2018年,成龙拿出的4部作品就已经普遍存在内容平庸的问题。 而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神探蒲松龄》豆瓣评分只有3.8分,更是让成龙的口碑问题大面积爆发,

如果要寻找成龙近年来的一个巅峰,可能还要回到2016年。 7月21日《绝地逃亡》上映,这部由成龙、范冰冰主演,雷尼·哈林执导的电影在暑期档拿下了8.8亿。 虽然该片没有完成10亿的对赌任务,但却是近年来完成度较高的影片。即便剧情有些孱弱,但成龙依然用观众最熟悉的方式在大银幕上活跃,最终受到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同。

但2016年后,成龙的电影之路却遭遇了一个明显的下滑。 不仅内容令人诟病,票房成绩也不如人意。 虽然三年来上映了6部作品,但除了2017年春节档时《功夫瑜伽》拿到17.4亿票房以外,其他5部电影票房总和也没有超过一部《功夫瑜伽》。

《功夫瑜伽》的逆袭,是因为成龙功夫喜剧的回暖。 在这部电影中成龙没有对其他新类型进行过多尝试,而是回归他熟悉的动作喜剧类型。 与此同时,《功夫瑜伽》中的喜剧元素以及情怀情节,都迎合了春节档受众对合家欢电影的观影需求,这些因素促成了《功夫瑜伽》的票房成功,但显然,这次的成功只是一次“偶然”。

三年来连续5部电影票房的不如意,尤其是同样在春节档上映的《神探蒲松龄》只拿到1.5亿票房,恰恰说明了“成龙电影”已经不再是影市的“资优股”。 而背后的原因,正是这些年来成龙不断“试错”导致的口碑危机。

2

“勤奋”的香港影帝。

港星逆袭。

2016年在成龙事业顺利的时候,刘德华、周润发等香港演员正因为几部“烂片”焦头烂额。 《王牌逗王牌》豆瓣评分3.3分,《澳门风云》系列均在5分徘徊,这些电影不断地消磨内地受众对香港老牌演员的好感。

然而在短暂的低谷之后,这些香港演员又很快重回巅峰。 2017年刘德华依靠一部《追龙》重回内地市场,电影不仅在内地拿到了5.7亿的票房成绩,也打开了一个新的IP系列。 2019年刘德华、古天乐参演的《扫毒2天地对决》则更是拿到12.9亿,成为暑期档的第一匹黑马。 而周润发也在2018年作品《无双》中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

香港影人之所以能冲破瓶颈,实现逆袭,背后的原因在于他们迅速回到自己熟悉的类型领域,停止“试错”。而与他们相对的是,成龙在2016年之后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

除了2016年两部作品仍然是动作喜剧类型,2017年后成龙对电影的尝试开始趋向多元化。 合拍片《英伦对决》是动作犯罪类型片、《解忧杂货铺》包含奇幻元素、《机器之血》中有科幻元素、2019年上映的《神探蒲松龄》、《龙牌之谜》则都是奇幻类型。 显然成龙已经跳出了“动作喜剧”的范畴,开始向更多类型进发。

对于这一改变,成龙有自己的理解。 2016年时,成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出“我真的想做一个全能的电影人”的想法,而成龙达成“全能”的方式,就是不断尝试新题材,告别“成龙式”电影。 但从目前成龙电影的表现来看,“多试”的结果却是“多错”。

“卖力但无力”是成龙现在的状态。 虽然每年的产量仍旧居高不下,但质量问题却随之凸显。 在卖力地尝试新题材之下,实际上是成龙挥之不去的“无力感”。

其实在市场面前,刘德华、周润发等香港电影人与成龙的境况十分相似。 当演员已经经历过巅峰后,大众和市场对演员本身已经足够熟悉,这种熟悉最终会转变为“无感”,而成龙等演员需要通过突破自我来消解这种“无感”。

对于成龙来说,“试”本身并没有错。 但他真正需要的,是找到一个适合的类型题材后对其进行深耕,让新类型转化成为“新优势”。 而刘德华、周润发能通过回归经典港片实现逆袭,已经足够说明,深耕一个类型的意义早已超过不断“试错”。

3

市场怀念“大哥”

成龙老了。

2017年,一尊奥斯卡小金人,让成龙真正变成了电影行业的“不老神话”。 但当65岁的成龙重新回到影坛,拍摄惊险的动作影片时,所有人都要承认,成龙真的老了。

实际上香港电影人多成长于警匪、动作喜剧等类型片,在他们面前也许这条“退路”尚有可能性。 但对于依靠动作喜剧发家的成龙来说,重回这一领域实际上并不现实。

在面对媒体时,成龙曾对“老”这一话题直言不讳,他表示自己已经不能像年轻的时候那样随意拼命了,“不想以后在轮椅上度过”的念头也催促着他尝试新的题材和类型。

“尝试”的真正目的,是延续“电影生命”。 成龙在生活中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对于他来说工作、拍电影才是生活的唯一方式。 而当他捧回一座小金人之后,“成龙电影”的招牌更是越来越响亮,甚至已经有些变成负担,此时“停止拍电影”也就更加无从谈起。

目前,成龙等待上映的作品还有13部,由此可见,成龙仍然没有停止对电影的追求。 但“供给充足”并不意味着市场就存在绝对的“需求”。 事实上,当下的观众对于成龙电影已经没有了绝对的期待,甚至产生了审美疲劳。

这背后的原因是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新演员、新类型的不断迭代升级,而这些变化最终导致成龙电影已经不再具备“不可替代性”。

早年成龙的动作喜剧是突破李小龙的一种尝试,对于市场来说可谓耳目一新。 但当下成龙套路化电影已经不具备竞争力。 同时,成龙所尝试的其他题材电影并没有形成优势,反而消磨了“成龙电影”的标签与特色。

因此,对于市场来说,怀念“成龙效应”是必然,但是否还需要“成龙电影”,答案已经打上了折扣。

2016年可以算得上是成龙的一个巅峰,对于彼时的他来说,前路还有充足的选择。 但在之后的几年,市场和受众已经因为成龙不断进行尝试,而消磨了大量信心,因此2019年的局面也是一种必然。

未来的成龙还会在电影市场中充当更多的角色,但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试错”还有多大意义,成龙必须有所判断。

 

新闻推荐

《从我家可以看到大海》: 如同一部历史电影讲述往昔

《从我家可以看到大海》是小林丰创作的“我和弟弟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经过漫长的旅程,“我”与家人来到爷爷出生的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