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hu建人 古装剧历史错误应否被容忍?

江淮晨报 2019-07-26 08:34 大字

《知否》中的台词。

真人版《花木兰》预告片中出现形似福建土楼的建筑。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

《花木兰》剧照。

孝庄太后在生前便自称孝庄、貂蝉在东汉末年演唱宋诗、爱女被称为“手上的掌上明珠”……观看古装剧时,无论是前些年风行一时的历史正剧,还是近年来全民狂追的古装网剧,观众总能发现这类历史或常识错误。

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首款预告片近日发布。预告片中,生活在北朝的花木兰及其家族,却住进了疑似福建土楼的建筑中,这一时空错乱与文化错位,令许多期待这部电影的网友大跌眼镜……

奇闻 北方人花木兰住福建土楼?

据报道,美国迪士尼公司日前在官方微博发布真人版电影《花木兰》首款预告片。一些眼尖的网友发现,在该预告片中,花木兰及其族人居然居住在疑似福建土楼的建筑中。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史学界一般认为福建土楼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与花木兰所处年代相距甚远。

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被世代传颂吟唱至今。然而,关于花木兰的身世问题却众说纷纭。史学界通过对《木兰辞》的创作年代及其内容进行考证,认为花木兰所处时代大约在南北朝之北魏时期。《木兰辞》中有“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一句,因此无论如何,花木兰是北方人无疑。

不过,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晋城古堡与福建土楼有相似之处,而晋城古堡所在地山西正是北魏统治的核心区域,那么迪士尼预告片中的花木兰祖居建筑是否为北方的晋城古堡?然而,进一步查阅即可得知,晋城古堡修建于明末清初,也不可能出现在花木兰生活的时代。

观察 这些错误古装剧中经常出现

在古装剧中,一部分历史错误纯系偶然,而另有一些则十分常见,甚至可称为古装剧的“通病”。

比如称谓。在黄晓明版《神雕侠侣》中,郭靖谈及当朝皇帝时曾说“理宗皇帝乃是个无道昏君”;在历史大片《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则多次自称“我孝庄”。其实理宗为庙号、孝庄为谥号,皆为人死后才获得的名号。

再如货币。在许多古装剧中,似乎不分朝代,人们都以银子作为通行货币。其实在元、明以前,中国通行的货币是铜钱,白银作为贵金属非常罕见。直到元明时期,白银才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涌入中国,逐渐成为通行货币。

最后还有诗词误用。一些古装剧为了凸显文化韵味,会令剧中人物演唱或朗诵诗词,但因未留意剧中人物生平与诗词写作时代,因而产生时间错乱。比如新《三国》中,貂蝉就曾演唱过一首南宋诗人华岳的诗作《奇见》。

现象 古装剧中历史错误屡见不鲜

其实,不单是国外关于中国古代的影视剧会犯历史错误,国产古装剧中的类似现象亦是屡见不鲜。

比如,正在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有网友指出其中错误。剧中男主角李必一出场便声称“随叶法善师修道法近十年”。然而据史载,叶法善卒于公元720年,而剧中李必的历史原型李泌则生于公元722年,两人绝不可能有师徒关系。不过,该剧既以“李必”之名代替李泌,且其剧情多半为虚构,这一人物便“有权利”以半虚构状态呈现,对于上述问题也不应过于苛责。

但对于前段时间热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剧中出现的诸多雷人病句,则令人不禁啼笑皆非。例如“手上的掌上明珠”“独个儿一个人”“听过一些耳闻”,这恐怕就应归咎于编创人员的粗心大意与粗制滥造了。

分析 影视剧还原历史难度更大

至于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导演宋迪告诉记者,影视剧还原历史本就比其他艺术形式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比如同样是一把椅子,小说可以将其形象交给读者去“脑补”,而影视作品则必须尽量保证其符合时代特征。

对于古装剧中种种错误,是持宽容态度还是批判态度,网友们意见不一,专家学者所见也有不同。

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原认为,古装影视剧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正剧,以尊重历史为前提;一种是以娱乐为目的的古装剧,其实质是一种消费导向的工业产品。正如所有产品都有高端与低档之分,我们也应该允许“娱乐历史剧”与“严肃历史剧”同时存在。对于观众而言,则可以选择用脚投票。

广州大学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孔令顺教授则认为,古装剧中频现错误,会对部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并造成历史虚无主义等价值观混乱。另一方面,部分粗制滥造的古装剧通过多渠道传播,还会带来国际传播障碍,令国外观众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产生误解或形成刻板印象。

孔令顺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与规范,给予政策性引导,至于采取何种手段去规范更有效则是可以摸索和探讨的。良好的市场生态确实需要丰富的产品,但必须有底线,可以无益但不能有害。正如餐厅可以提供没有营养的食品,但绝不应该提供有毒有害的食品。

新闻推荐

《铤而走险》 宣布改档830

昨日,由曹保平监制、甘剑宇执导,大鹏、欧豪、李梦领衔主演,曹炳琨、曹卫宇、沙宝亮、乌兰托雅·朵、夏恩、张宁江、李晟烨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