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三十而立” 讲座场场爆满 人流八方云集

合肥日报 2019-07-23 05:42 大字

市民走过第三十届香港书展广告牌新华社发

书幡林立、摊位密集,讲座场场爆满、人流八方云集。每年7月的香港书展,像盛夏里一场繁盛的文化嘉年华,过百万的客流已屡见不鲜,如今已到第三十届的“而立之年”。

年届七旬的香港著名出版人陈万雄,曾任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他自上世纪80年代踏入香港出版界以来,历经香港书展自1990年第一届至今30年风云激荡,细说从头如数家珍。

见证香港出版业“黄金时代”

7月中旬的香港会展中心,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的第三十届香港书展正在这里举行。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686家参展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为观众奉上一席丰盛的“文化大餐”。

经历香港书展30年发展进程的陈万雄,谈话中数次提到“80年代”。1980年,在日本广岛大学修读完博士课程的陈万雄回到香港,入职香港商务印书馆。当时香港经济发展迅速,海外留学人才不断回流,再加上影印技术的飞跃,促成香港的出版业和经营走上现代化。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成为香港出版业的“光辉岁月”。

与此同时,香港书展也渐成气候。上世纪80年代时,香港出版业界趁暑假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书展。后来,香港的出版团体联合贸易发展局等机构又举办了几届。到了1990年,香港贸发局正式接手,在会展中心举办了第一届香港书展,当时有149家参展商,吸引20万人次参观。三四年后,书展逐渐成型,成为全城每年的文化盛事。

陈万雄回忆说,最初的十年,很多日本、欧美的图书馆界都来香港书展订购图书。正是在这个时期,世界影像印刷技术飞跃发展,全世界出版了很多印刷精美的画册图录。

陈万雄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30年,是传统出版的“黄金时代”。“最近的十年是世界出版业的革命年代,在多媒体、网络、电子阅读等冲击下,我觉得是一个过渡期。传统的图书出版和传统书店的经营受到很大冲击,在摸索一个新的形态。”

找对书展定位从而大获成功

今年书展的年度主题是“科幻及推理文学”。在香港会展中心一层展厅内,来自内地、香港、台湾及外国科幻作家的作品都被重点推介,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和购买。

每年的香港书展都有一个年度主题或年度作家,2018年是爱情文学,2016年是武侠文学。主办方在多方摸索之后,终于找到了“大众化”“打普及牌”“搭建阅读平台”这样的独特定位,并逐渐得到香港市民的热烈响应。从当年的仅售卖书籍到现在每年举办数百场文化活动,30年来香港书展已成为每年夏天例行的大众化的文化嘉年华。

“我觉得这条路走对了,尤其是书展期间举办一两百场讲座,全世界罕见。”他说,如今的书展还吸引了许多内地游客买书,更提供海量的英文书籍。

陈万雄说,香港的展览管理能力非常强,几百个参展商、参观人数上百万,都能保证有条不紊。另外,香港书展也非常善于利用民间力量,将书展打造成全民性的文化活动。

未来在理念和深度上仍有提升空间

香港书展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虽然每年的主题会变,参与的项目有增减,但都是形式上的小变化,没有大变化。”在具有全球视野的资深出版人陈万雄看来,香港书展在理念和深度的提升上依然有很大空间。

陈万雄说,香港书展不应该单独追求客流量,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应当善于利用优势,比如邀请不同领域的世界顶尖作家,来香港开展讲座,展示最新作品和思想,启发香港市民大众参与,从而提升整个香港的文化水准。

香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应该走出自己的路。陈万雄认为,香港的报业杂志数量丰富,品种多元。香港也为各式各样的文化提供生存环境,如武侠小说、武侠电影在香港的兴起等。

见证香港文化变迁的香港书展,在而立之年愈发成熟、稳健。回望书展30年走过的足迹,作为香港书展顾问团队一员的陈万雄坦言,香港书展不应该停留在简单的形式变化上,而应有更强的理念和深度,进一步开拓阅读视野,提升文化品位。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她在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 拍下跳舞的剪影

 这些照片是快拍小友于雅新(快拍ID:一生何求1)在秦皇岛阿那亚旅游的时候拍的在旅游时碰到了几个小姑娘还有一对情侣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