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记忆拍了一部纪录片

合肥晚报 2019-07-07 01:05 大字

拍摄这部电影,他没有任何犹豫,但做了漫长12年的准备。他回到家乡,回到童年生长的地方、走过的街道,所有悲欢离合真实的发生地,从亲戚朋友和陌生人那里搜寻当年的家具,又利用特效技术,一点一滴地“复原”了那个时代。

黑白影像由始至终,无声地强调一种纪实的风格;漫长镜头缓缓扫视着过去时空里的人,透露出生怕失误的小心翼翼。

《罗马》,一部从过去而来的电影,讲述导演阿方索·卡隆的个人经历。他有着足够的自信,又总在不自觉间陷入迷茫,是的,他把自己扔进了一场理智与情感的战争。

“罗马”,墨西哥城里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的名字,反向拼写字母,则成为拉丁文中的“爱”。

半个世纪前,卡隆和家人居住在罗马,当年的门牌号依然清晰。

父亲是医生,母亲年轻美丽,四个孩子天使一般,还有一位严肃但善良的外婆,一个看似完美的家庭,居住在这个优雅的街区。

但在他的回忆里,全家人的一天,是从女佣可莉奥的忙碌开始的。

清水,皂液,清水,一遍遍地冲刷着地板,静止下来的一片水面,映出一方狭小的天空。镜头360度旋转,全景式展现着这座漂亮的大房子,别具风情的建筑结构,偌大的厅廊,精致的家居,可莉奥不是这个家的主人,却比主人更清楚它的整体与细节,兢兢业业维系着它日复一日的运转。

可莉奥准备好早餐,上楼去挨个儿唤醒三个正值学龄的孩子,等待他们在打打闹闹中吃完早餐,再赶紧送到司机已然发动的车上,匆忙告别。楼上还有最小的佩佩,在等着她去照顾。

每一个早晨都是匆忙的。只是这一天不同寻常。

总是忙忙碌碌的女主人索菲亚,神情忧郁地目送丈夫安东尼奥开着小巧甲壳虫汽车驶离街区,而乐队仍然兴高采烈地迎面而来。没有人在意她的悲伤。

男人在踩了狗屎后离去,仿佛义无反顾地告别令他不满的生活。

索菲亚责怪可莉奥,为什么没有及时清理车道上的狗屎。其实内心明了,即使车道整洁,也并不能挽回去意已决的人。

要走的,留不住。

这个家庭的第一道风浪毫无预兆地来临。

安东尼奥离家出走,抛下了妻子和四个孩子,并不再给他们提供任何经济支持。

连并不敏锐的可莉奥都嗅到了异常的气息,但她没有说破,按她的立场来说,继续不动声色忠于职守便是对索菲亚最好的帮助。

洗衣做饭,接送孩子,朝朝暮暮,无微不至,她并不机灵,是迟钝甚至有点笨拙的,但认真负责,因而一举一动里充满敦厚的美感,一如那总是缓缓扫过的长镜头。

男人厌倦了,可以逃离这个家,去往外面的世界,过他向往的生活。索菲亚也有自己的工作与社交,可以倾诉和释放。但可莉奥一次次目送他们离开后,只能再回到这座房子里。料理好全家人的衣食起居,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当夜深人静,可莉奥逐个穿过房间,关灯关门,洗完最后一只杯子,最终回到了偌大房子的边缘一角,那是她和另一位女佣阿德拉居住的窄小宿舍,阿德拉一边熨烫衣服一边等她回来。

那是属于她们自己的空间。她们的自由,大约只在晚上关灯后点着蜡烛的瑜伽操练,和悄声揶揄女主人的开心一刻。

作为那个年代的一名女佣,可莉奥并没有可以期望的远大前程。天空广阔湛蓝,但她只看得见小小的一方,飞机经过后,天空留下痕迹,所有来来往往,都与她无关。

说是无关,有时却又身不由己地与之共振。

卡隆致力于呈现的,是时空里的人。

可莉奥偶尔试图冲破庸常,与阿德拉一起出去逛街约会,遇见了无业青年费尔明,他除了一点皮毛功夫一无所有,却是同一阶层年轻人的常态。可莉奥未婚先孕,费尔明从此消失。

罗马街区的那幢住宅里,女主人和女佣同样挣扎在生命的风波里。

那是女性的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年代。她们除了承受别无选择。“女人总是孤身一人。”索菲亚醉酒后的一句话,在某种层面上拉近了主仆二人的心理距离。被相似的命运牵扯到一起的两个人,在彼此的陪伴下,走出了意志消沉的低谷,一同尽最大努力,以母爱来保护那些幼小的心灵。

他们一起去庄园过圣诞节,去海边度假,试着“像个家人”一样相处,但始终保持着微妙的距离。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生产关系中的矛盾一触即发,社会并不风平浪静,甚至在可莉奥临盆之际,还遭遇了惊心动魄的时刻。

在海边,可莉奥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救回了索菲亚的两个孩子,他们紧紧相拥,倾诉衷肠,将内心隐忍的一切尽情吐露后,一起拥抱新的生活。

索菲亚决定全职工作养家,可莉奥继续恪尽职守地操持家务。罗马的街道上,鼓乐队兀自欢欣雀跃,不知为何。

每个人的生活,于自己都是荡气回肠的史诗。每个人的生活,对于所处的时代来说,也是那么微不足道。

卡隆渴望每个生命都能得到足够的尊重,又清醒地知道,这并非易事。但至少,每一段过往的史诗都应该被自己尊重。

“我从哪里来?”

卡隆对这个永恒的问题作了极具个人风格又超越个人体验的解答:

来自那个舒适而杂乱的房子,来自那个总在吵闹却从不缺爱的家,更来自那个未被遗忘的时代。

拍摄这部电影,他没有任何犹豫,但做了漫长12年的准备。他回到家乡,回到童年生长的地方、走过的街道,所有悲欢离合真实的发生地,从亲戚朋友和陌生人那里搜寻当年的家具,又利用特效技术,一点一滴地“复原”了那个时代。

亲自掌镜的卡隆仿佛一位旁观者,回望过去时空中的自己,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寻求平衡。

他让往往被忽视被遗忘的“可莉奥”成为了故事的主角,因为微不足道的她,是他童年不可或缺的“代理妈妈”,又努力克制情感的宣泄,并未一厢情愿地突破阶层壁垒。

他在影片结尾执着地写上了“献给莉波(可莉奥原型)”,但表示自己不确定她是否赞同他的刻画。其实在电影中,他也留下了伏笔,经历了惊涛骇浪后归来的可莉奥急着要与阿德拉相谈,“我有好多话要跟你说。”她究竟要说什么,似乎卡隆也并不知晓。

“时空束缚我们,又定义我们,创造人与人之间难以言喻的纽带,这一纽带与我们共同流动。这是一次关于墨西哥社会阶层的探索,其中的等级与种族问题盘根错节;但首先,这是一幅养育我、与我有着亲密关系的女性们的肖像画,它关于了爱的识别,穿越了时间、空间与回忆。”

《罗马》,一个不只属于过去的故事。这部记忆汇成的“纪录片”,如此诚恳地拍给当下。

□刘睿

新闻推荐

辛迪·舍曼英国回顾展:似真非真中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近日,美国著名艺术家辛迪·舍曼(CindySherman)大型个人回顾展在英国国家肖像馆举行。辛迪·舍曼创造了600多个角色,在那些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