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低口碑高票房如今高口碑低票房青春片如何找到正确打开方式?

安庆日报 2019-07-04 10:38 大字

今年3月上映的《过春天》跳出了以往青春片“伤痛”“怀旧”的创作套路,借血肉丰满的青春故事展现普通百姓群体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青春想象”。这部影片虽以过硬的艺术质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业界和观众中获得了较高评价,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从曾经的低口碑高票房,到如今的高口碑低票房,国产青春片经历了高潮期之后,开始进入市场热度回落、创作理性回归的新阶段。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国产青春片创作获得了被重新定义的可能性。顺着当前“追求现实感、关注普通人、传播正能量”的思路发展下去,国产青春片或可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实现自我超越,最终迈上高口碑高票房作品频出的创作高峰。

2016年青春片被过度消费

2014至2015年是青春片的市场试水阶段,也是市场回报率最高的巅峰期。2016年,青春片被过度消费之后,市场热情回落,创作者开始扭转创作思路,为青春片创作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这一年涌现的《七月与安生》堪称国产青春片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该片打破了以往创作定型化人物、模式化情节、感伤怀旧主题的套路,通过描写日常生活反映社会变革对青少年精神成长的积极影响,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此后的三年中,国产青春片尽管没有出现现象级作品,但作为一种创作类型却从未离场,而且逐渐摆脱了廉价、低效的自我复制,转而进入探索与二次元、青春心理学等新鲜类型元素杂糅的新阶段。同时,经过市场打磨的创作者开始注重在思想上向纵深挖掘,试图呈现青年一代复杂真实的成长故事和自我认同的历程。

当下青春片风格走向阳光

从2017年上映的《我心雀跃》《夏天19岁的肖像》《闪光少女》《秘果》《青禾男高》《会痛的十七岁》,到2018年上映的《遇见你真好》《快把我哥带走》《悲伤逆流成河》《狗十三》,再到近期上映的《过春天》《最好的我们》,国产青春片的创作模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演员的选择更贴合实际,基本上不再出现启用30岁以上的流量明星出演青春期学生的情况。情节设置也摒弃了出国、车祸等同质化、套路化内容,不再像以往的作品那样滥用“堕胎”情节将

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的性心理粗暴外化,而是将其表现得节制而内敛。在人物塑造上,大部分作品不再拘泥于通过刻画人物群像来描摹丰富宏大的青春故事的做法,而是将视角聚焦于一到三个主要角色的成长历程。在风格基调上,创作者也不再千篇一律地堆砌流行歌曲、充满年代感的道具等时代符号,以渲染感伤怀旧的气氛。

从根本上说,新上映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内容上摆脱了“伤痕青春”的模式,跳出了青春与逝去、校园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叙事手法,将“残酷青春”的主题淡化,转成一种对青春进行宽容审视的重构立场。内容更多聚焦于正能量故事,作品风格从“怀旧”调式转化到了阳光气质。

总而言之,当下的青春片逐渐走出了复制拼贴的同质化误区,开始回归现实生活,着重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经过几年的发展摸索,青春片已经与受众群体形成了类型默契,成为国产电影的基本类型之一。未来,创作者应再接再厉,努力摆脱在文艺与商业之间尴尬徘徊的骑墙之势,将坚守艺术质量和探索类型创新放在创作的首位。长此以往,口碑和票房俱佳的艺术精品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玄莉群 李蕾

新闻推荐

暑假档“第一催泪弹”《小Q》即将来袭

扬子晚报7月2日报道1日下午,电影《小Q》在南京举行业务看片会,看哭全场观众。该片是2019年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电影局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