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欲晓,风景这边独好! □弦戈

来宾日报 2019-07-01 09:43 大字

《东方欲晓》

作者:杨沫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0年6月

内容简介:小说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和敌占区人民在我党领导下所展开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反映了一批爱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不断成长的曲折过程,展现了一幅幅民族解放战争的壮丽画卷。

《东方欲晓》这部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继《青春之歌》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80年6月,后来更名为《芳菲之歌》。这部小说和1995年出版的《英华之歌》,加上1958年出版的《青春之歌》,组成了杨沫小说文学创作的“青春三部曲”。三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前后时间跨度将近40年,几乎倾注作者半生的心血。

关于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及后来拍摄的同名电影、电视剧,这部带有“自传体”色彩、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优秀长篇小说,相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记忆,而对《芳菲之歌》《英华之歌》两部长篇小说,似乎就没有多少人有印象。大概是因为《青春之歌》创作太成功,影响也太大,以至于杨沫先生后来创作的其他作品都无法跟它相提并论,最终都湮灭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

我是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人,从小就读过不少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等,经常为书中描写的革命英雄人物和代表正义、美好、智慧、善良的角色激动不已,也为之心驰神往。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时时滋润我的心灵,并深深地影响我“三观”的形成。

《东方欲晓》这部小说,据说是杨沫在“文革”期间用四五年时间偷偷写成的。小说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和敌占区人民在我党领导下所展开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反映了一批爱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不断成长的曲折过程,展现了一幅幅民族解放战争的壮丽画卷。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纠葛为线索,围绕买药这一中心事件,正面描写“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序幕拉开后的华北形势,以及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下逐渐觉醒的过程。

小说故事背景主要在上世纪30年代,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所经历的故事情节也折射出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许多革命男女青年假扮夫妻开展地下工作的传奇故事。在我看来,杨沫先生与其他同时期的中国作家不一样,她笔下的人物形象不似其他作家描写的那样单纯、高大、完美甚至脸谱化,她塑造的角色往往都不完美,性格和经历也错综复杂,表现出复杂多面的人性,非常符合现代读者的文学审美需求。

这部作品文字清新,人物刻画细腻生动,曾让我非常着迷,爱不释手。我欣赏作者刻画人物丰富内心的高超艺术手法,把小说男女主人公之间那种“将近未能”“欲爱不可”的儿女情长写得非常细腻生动,读之常常不禁为之欷歔三叹。令我纠结的是,小说《东方欲晓》没有交代男女主人公最终的情感结局。此后,我一直到处寻找续集,都没有找到。多年以后,通过网络读到《芳菲之歌》《英华之歌》,才知道杨沫先生对《东方欲晓》的故事情节已作较大的修改和调整。

当初读《东方欲晓》时,并不知道书名引用的是革命领袖毛泽东所写词《清平乐·会昌》上阙里的一个句子:“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从文学的角度,《东方欲晓》这部长篇小说,让年少的我感受到文学的巨大魅力,多年来一直牵念不忘,让我深感东方欲晓,“风景这边独好”!

新闻推荐

《死屋》: 揭开19世纪尘封的西伯利亚流放史

西伯利亚,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杰日尼奥夫角,面积1550万平方千米,意为“宁静之地”。然而在一个多世纪前,这里却是一个有着三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