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法之名》啃下了一块硬骨头 李幼斌等老戏骨演绎17年前的冤案得雪,引发追剧热潮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出品的电视剧《因法之名》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该剧由赵冬苓担任编剧,李幼斌、李小冉、张丰毅等实力派演员联合主演。
自开播以来,该剧热度逐步攀升,作为法治题材中少有的描写刑事申诉检察工作的影视作品,《因法之名》获得了众多关注。该剧根据真实案件改编,以平反冤假错案为主线,讲述了一桩17年的冤案经过两代人的共同努力,最终沉冤得雪的故事。
由浅入深掀起追剧热潮
《因法之名》以回忆的方式将细节层层展开,一桩17年前的冤案也浮现在观众眼前。而真凶究竟是谁,编剧将其作为悬念放在了最后,观众则纷纷变身“名侦探柯南”,大胆推测凶手的作案动机和时间,掀起一股追剧热潮。
剧中,葛大杰(李幼斌饰)由“怒”生“错”,间接导致“错案”发生,而检察长邹雄(张丰毅饰)即使对案件保有疑虑,仍然做出了审判,由此引发了两代人的恩怨。
沿着扑朔迷离的案件,剧集也将视角转向了“法理”与“情理”两难全这一层面。作为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司法人员,邹桐(李小冉饰)和陈硕(王骁饰)不放弃陈年旧案的申诉翻查,坚持追逐公正审判,体现了年轻一代与时代及司法体制的共同进步,而面对法律和亲情碰撞的两难境地,角色内心深处经历了无数次纠结与自我审判。《因法之名》不仅是一部平反冤假错案的剧作,更有关于人性的剖析,面对法律和亲情,不仅是司法人员,普通老百姓又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重重直击现实的发问,让剧情深入人心。
电视剧《因法之名》通过聚焦平反冤假错案这一题材,让老百姓们看到的是新时代下司法制度的进步和完善以及公检法人员丰富而正义的法律信仰。
关注对“受害者”的影响
剧中对“受害者”的关注也首次搬上荧幕。这里的受害者不仅是冤案当事人,还有冤案当事人的家属。
在公平正义来临之时,当沉冤昭雪之日,即便法律层面的纠错已经完成了,但对每个人良知、心灵和精神的拷问才刚刚开始。无论是因为愤怒冲昏头脑而“误判”的葛大杰、自小就被冠之以“杀人犯之子”的许子蒙,还是被关押数年又“无罪释放”的许志逸,他们都没有“错”,而人生却被彻底颠覆。
许子蒙因为父亲被误判为凶手,深陷仇恨的深渊,面对闲言碎语,他该如何纠正自己的内心,社会群体又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诸多案件背后的问题牵动着观众的内心。正因为通过错案,将时代变迁、人情伦理融合在抽丝剥茧的案件当中,才使得《因法之名》具有更强的戏剧张力,背后深层的现实意义带领观众步步“入坑”。
正如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说的:“《因法之名》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如此集中、鲜明地表现我国司法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大进步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意义。”
“啃”下这块硬骨头
编剧赵冬苓时说:写作的初衷要追溯到她最爱的一部北爱尔兰电影《因父之名》,正是这部同是平反冤案题材的电影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启发。有人曾说法治题材是一个沙漠禁区,但她“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我不愿在写作舒适圈里混日子。”她毫不掩饰自己知难而进的决心,最初制片方向赵冬苓提供了几个选题方向,其中“平反冤假错案”令她一见倾心:“刚接触这个题材时我就知道难写,但还是希望搏一搏,尽自己一份之力来记录中国法治的进步。”据《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向世界展示出开放、自信、和平的大国海军形象 中国海军百炼成钢向海图强
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23日在青岛举行。除中方参阅兵力外,俄罗斯、泰国、越南、印度等13个国家的18艘舰艇参加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