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另一面 燃系音乐剧玩起摇滚
老师在鼓励学生表现自己。主办方供图
【戏剧谭】
3月份的天桥艺术中心实在有点“燥”!刚刚送走了现象级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接档的韦伯音乐剧《摇滚学校》再次让剧院陷入了尖叫与欢呼迭起的海洋。此前在上海驻演一个月,这部音乐剧已经收获了潮水一般的压倒性好评,仿佛让整个城市陷入疯狂,而这股热浪北上进京,依旧是这样的势不可挡。
《摇滚学校》改编自理查德·林克莱特于2003年执导的同名电影,讲述了落魄的摇滚乐手杜威在机缘巧合之下,带领一群孩子们组建摇滚乐队的故事。电影版中的杜威由美国知名喜剧演员杰克·布莱克出演,他略带癫狂的表演多少也引领了影片的风格走向。
相比之下,音乐剧版《摇滚学校》则显得更加平易近人,它延续了电影版的故事设定与大致情节,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表现方式更加的“音乐剧化”。例如在杜威给孩子们分配乐队职能的段落,电影版的展现较为平铺直叙,音乐剧版则是直接用一首“you’reintheband”完成了情节的串联,更加精炼灵动。此外,相较电影版对主角的聚焦,音乐剧给了更多角色发声的机会,包括孩子们、校长都有倾诉衷肠的独立唱段,从而使得角色更加丰满的同时,也更凸显了他们在这一次特别经历里的收获与蜕变。
说起韦伯,国内观众更为熟知的或许是他的《猫》或者《剧院魅影》,而鲜为人知的是,年轻时的韦伯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摇滚明星”,其早期创作的《约瑟夫与神奇彩衣》《耶稣基督万世巨星》都是颇具摇滚风格的音乐剧作品。在接近七旬的年纪接到《摇滚学校》的剧本,爵爷依然以多首风格鲜明、节奏畅快的原创音乐创作为其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流行与摇滚融合的曲风清新明朗,让作品在鲜见摇滚音乐剧的百老汇独树一帜,而对大众口味的精准匹配,也成为作品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保障。
如果将《摇滚学校》与去年的《长靴皇后》进行对比,你会发现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而这些正是他们的成功秘诀:两部作品的核心故事线都是loser(失意的)男主另辟蹊径最终找回信心,也使得事业重振雄风;而实际的核心人物都是在现实社会上缺乏关注的群体(变装皇后&小孩子),他们最终选择了坚持做自己,从而技惊四座。两方相互扶持也相互成就,中途麻烦不断也笑料不断……
其实故事还是那样的故事,但换个方式、换个媒介把它讲出来,依然会让你获得极大的感动与震撼,这就是见功力的地方——《摇滚学校》的成功是可复制的成功,而正是由于它的可复制性,更加让我们感慨百老汇在创作方面的轻车熟路。
《摇滚学校》中的两个核心元素“摇滚”与“小孩子”本身便极具吸引力,二者之间的碰撞又产生了极强的化学反应,最终嗨翻全场的震撼效果便是最佳的佐证——毕竟谁能抗拒一群孩子们又唱又跳、玩起摇滚时的魅力四射呢!而“教孩子们玩摇滚”这件事的意义又远非字面这样简单,因为“摇滚”是一个绝佳的载体,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世界观。
拒绝循规蹈矩、渴望自由、活出真我,这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再重要不过的事情。因而在“Stickittotheman”这一唱段中,杜威教授台上的孩子们用“摇滚”的方式学会说“不”、学会坚持自己的喜好与选择,那时孩子们的甩头与咆哮是最真情流露的,也是最动人的。
从上海首演以来,《摇滚学校》的口碑与票房便一路走高,此次再度点燃北京,也再次印证了“燃系音乐剧”可能确实是当下最对市场口味的音乐剧属性,以及对当下不少观众“放松减压”观剧诉求的契合。期待有更多“燃系音乐剧”出现在中国的舞台上。
□崔颢(戏剧工作者)
新闻推荐
迪士尼同名经典动画真人版周五上映,鬼才蒂姆·伯顿“回归报恩”执导 《小飞象》改编赞美成长,马戏团戏份重
由好莱坞“童心鬼才”导演蒂姆·伯顿执导、改编自迪士尼经典动画片《小飞象》的同名真人电影于今日上映,吹响今年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