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历史的漩涡中

济南时报 2019-03-29 14:13 大字

□钱欢青

老实交代,标题挪用自王观泉先生的一本书名,书是“火凤凰文库”其中之一,这套由陈思和、李辉策划的丛书,包括巴金《再思录》、贾植芳《狱里狱外》、于光远《文革中的我》、蓝翎《龙卷风》等等。从上大学开始,陆陆续续买了好多本,读来读去,常常悲伤得难以自已。人人都在历史的漩涡中,悲观一点说,人人都在历史的绞肉机中。人要在如此境遇中赢得哪怕一点点尊严,恐怕都要付出惨烈的代价。

在王小帅的电影《地久天长》中,“人”,是三个家庭中的人;“历史”,是从改革开放之初贯穿至今;“漩涡”,是国有工厂,是计划生育,是“严打”、下岗、下海……在历史的漩涡之中,人的命运之残酷、之悲怆,在三个小时的影片中缓缓释放,动人心魄。

我想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地久天长》有了很多人所谓的史诗气质,还成功避免了空洞。影片非常巧妙地设置了三个家庭跨越三十年的漫长故事。用王小帅自己的话来说,是“好长一段生活”,但不是平铺直叙、事无巨细。首先,故事内核的戏剧性极强,耀军(王景春饰)和丽云(咏梅饰)的独子溺水而亡,失独夫妇无法再生,原因是当年怀二胎被迫流产导致大出血。海燕(艾丽娅饰)一辈子心怀负疚,因为她当时负责厂里计划生育,是她把丽云送上了手术台。其次,片中三个家庭三条线索还很巧妙地对应了独特的历史事件,即便处于核心情节最外围的新建(赵燕国彰饰)和美玉(李菁菁饰),男的被“严打”,女的“南下广州”。

这样的故事设置避免了很多文艺片惯有的沉闷,三个小时的片长,只要看得足够投入,就一定会为片中的人物”揪心”,忍不住为耀军和丽云洒下热泪。另外王小帅的影像表达也相当不错。火车、涵洞,抱着溺水的儿子狂奔的父亲;酒醉、惊醒,抱着企图自杀的妻子狂奔的丈夫;海浪拍击的是内心,坐在坟边却接到友人生子的报喜电话。而那个“下岗动员大会”又是多么“稳、准、狠”:“为国家分忧”“我不下岗谁下岗”,台下是密密麻麻的员工,“这场大会牵扯到每一位职工的利益”,下岗名单里的每个名字,都要“自谋出路”。这个场景多么具有历史穿透力啊。它几乎能让你联想起曾经经历过的很多重大事件。

所以我不同意有人说《地久天长》是以“动情”替代“反思”,以“和解”湮灭“伤痕”。我觉得《地久天长》非常触目地呈现了个体在历史中遭遇的伤痕,非常认真地展开了反思。这样的影片在柏林拿银熊奖,在国内公映,无论如何都是令人振奋的。

但影片显然也有明显的缺憾:其一,戏剧化情节下人物命运的极度悲苦,导致了影片整体上的“情感塌陷”,换句话说,悲苦就像影片中的黑洞,吸附了本该散发出更多光芒的反思之光;其二,“光明的尾巴”极大削弱了影片的批判力,让包容与救赎滑到了得过且过的边缘。

只有承受、隐忍,没有抗争,情感“塌陷”到了“悲苦”上,生命“塌陷”到了“容忍”上。这是现实,也是历史,是万千中国人的生存写照。但电影之为梦,总要给现实照进些许光亮,史诗之为史诗,必然有悲怆的抗争及其胜利或败亡。被阉割的血性是铁屋子沉到水底的黑夜——那时史诗尚未诞生。

因而,《地久天长》显然还不是史诗。据说国内第一场点映当天,王小帅发了一条朋友圈:“不是哭戏、不是哭戏、不是哭戏,重要的事情说八遍。甚至不是电影,就是好长一段生活。”好吧,导演都否定这是一部电影了,那么以上文字,就算“生活评论”吧。

新闻推荐

这几部青春题材电影票房迥异

近日的电影市场,几部青春题材的电影成为热议对象。其中,《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跑出黑马之势,连续多日占据单日票房冠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