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段爱情,她们很多人都哭了

2019-03-14 12:08 大字

记得在去年金马影展的时候,第一次在台北的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出于好奇,当时特意偷偷观察四周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反应。

当电影结束的时候,场灯亮起,发现四处很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都在不停抹眼泪,甚至还发现分享纸巾这种细节。

现代人呢,总是说不相信爱情,却又总是需要爱情。

于是才会在一年365天里反复庆祝各种以爱情味主题的节日吧。

在情人节过去一个月后的今天,被称为白色情人节的3月14日,非常应景地上映了我一开始提到的那部爱情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现在翻看豆瓣和微博,也有很多提前看过点映的观众,都在短评里提到了看影片看到泪崩的经历:

点映的路透照里,也是哭倒一片,而且不只是女观众哦:

总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真的是一部非常好哭的电影,这一点,大家或许早就从电影片名里体会到了吧。

影片的故事围绕着陈意涵和刘以豪饰演的两个年轻人展开,从小父母双亡的宋媛媛和被母亲抛弃独自长大的张哲凯,在高中相识,在大学相依为命,彼此成为朋友、爱人乃至亲人一样的存在。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同居不交往”。

这种和谐美好的关系,因为一场病痛而被打破。

张哲凯因为身体原因,害怕自己无法陪伴媛媛一生,于是他希望给深爱的对方找到值得托付的另一半。

从小孤苦无依、爱人生死相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有没有让你嗅到似曾相识的悲情以及虐恋的味道?

不过,在给影片贴上催泪、悲情、虐恋、纯爱等等的标签之前,不妨先来看看这部台湾本土爱情电影的身上,附带着的一连串的记录:

上映首周末全台票房突破3200万台币,刷新2018年台湾电影首周末3天开画纪录;

上映9天全台票房突破1亿台币,打破台湾本土电影票房最快破亿的纪录;

最终票房超过2亿台币,成为2018年最卖座的台湾电影。

所有的数字和记录都在证明,如今很少出现在观众视野中的纯爱电影,并没有过时。

另一方面,《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票房成绩也道出了一种真相,那就是到现在,好哭的电影仍然是影迷的刚需啊!

虽然没有单独而严谨的分类,但是“好哭”的确可以被归纳为一个标签,来概括影视作品的一些特质和力量。

好哭的电影和歌舞喜剧、爆米花大片一样,虽然总是难免模式化,但始终是常看常新。

如果说电影最大的意义是带领观众逃避现实、制造梦境,那么好哭的电影则有些特别:

它既拥有那些似乎只有在童话中才会存在的纯洁情感,同时也并不排斥、掩盖现实中的种种苦难。

事实上,苦难是这些电影催泪的最基本的动力。

它可以是《唐山大地震》里的恐怖天灾,《忠犬八公》里的生离死别,《7号房间的礼物》中的司法不公——

不同的形式,但情绪总是相似的。

而这些银幕上具象的苦难,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和我们人生中那些微小、真实、贴切的感伤相契合,让人联想到自己生活里的与爱人的分手、亲人的离去、朋友的争吵,甚至是毫无理由的丧。

所以,我们仍然乐意时不时地看上几部这样的电影,从光影编织的悲伤故事中,挖掘出与自身对应的情绪,搜寻出过往模糊的记忆,借由一顿抽泣或者一场号啕大哭,好好发泄一下心底的沮丧与失落。

说白了,人们看电影,无非是为了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

作为一部非常好哭的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拥有美好单纯的情感,拥有与现实相关的、非常切肤的痛楚,也拥有许多照见内心的时刻。

电影中,宋媛媛和张哲凯之间,是一种既像家人又像爱人的“发乎情,止乎礼”的纯粹情感,非常无私同时又非常自私。

即使很喜欢,但因为迟早要离去,为了让对方避免再一次面对失去的痛苦,而选择将喜欢的人交给其他人来保护。

张哲凯在“让宋媛媛得到幸福”这件事情上,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决定,也不断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与感受。

其实在这样一个爱情故事中,可以挑出很多问题:

他们之间同居不恋爱的关系现实吗?

或者,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甘愿付出与牺牲的爱情吗?

当我们习惯用现实、世俗的眼光去看待电影里的爱情,能挑出很多看似不合理的地方。

现代爱情总是被附着着太多功利的色彩,只有在所有其他现实因素与情感掺杂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这些情感是写实的,也是因为这样,人们才会觉得宋媛媛和张哲凯之间的爱情太像童话或偶像剧,不够真实了。

但其实就像影片中陈庭妮饰演的女二号Cindy所说的:“是我们低估了爱情”。

或许世界上真的存在电影里那种不问回报、不计后果的爱情,你可以不赞同它,但至少不应该嘲笑它。

更何况,这段“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也并非电影里的单独个例。

明明相爱却无法在一起,明明互相陪伴却始终要独自承受内心的孤独。

即使具体的经历不同,但这些错过与遗憾,爱而不能与爱而不得,不也在任何一段并不完满的现实爱情中反复上演着吗?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也并非大肆煽情的电影。除了能戳到人的故事情节,它的情感落脚点,还在于演员的真实细腻的表演。

特别是陈意涵非常自然的表现,更为这个角色和故事,增添了一种真实感。

印象里陈意涵之前很少演苦情或者悲剧的角色,毕竟在戏外她一直给人一种阳光随意的感觉。

宋媛媛这个人物其实很难诠释,她一方面坚强、成熟,另一方面也会有可爱、撒娇、软弱的时刻。

陈意涵的精彩之处,在于她找到了一种让人非常舒服的方式去塑造出这个复杂纠结的形象:

在日常的时候她就像一个邻家女孩一样自然真实;

在讲一些比较抒情的金句台词时,她能够以平实并且口语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而在情绪爆发的一刻,她又可以完全投身其中并且释放出巨大的悲伤的情绪与能量。

在陈意涵看来,只有她自己相信了这个角色以及她的行为动机,才能真正地演好这个人物。

所以接拍这部电影之前,她和导演林孝谦聊了很多,把角色心理、角色间的关系完全参透后,才想好要怎样实现最终的诠释。

而自然,也是陈意涵在表演过程中努力完成的风格。

在拍摄过程中,她会针对某一句比较拗口和书面化的台词反复修改和练习,避免违和感;也会在一场感情戏中代入周围人真实的故事,营造出共通的情绪。

与陈意涵拥有大量对手戏的男主角刘以豪,也让人眼前一亮。

影片中他饰演的张哲凯,最大的难点或许就在于隐忍,他要不断隐藏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将痛苦埋在内心深处。

导演林孝谦认为,刘以豪身上有种别样的魅力,在于他可以笑着表达悲伤,这或许也是电影里每当他故作坚强地微笑时,总是想要替他流泪的原因吧。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虽然催泪,但就像导演所说的,“我不是想要让人哭,而是想要让大家想起被爱的感觉”。

电影中,孑然一身的张哲凯因为宋媛媛的出现才明白,原来像他这样孤独的人,也可以被陪伴,可以被照顾,被人爱着。

其实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或许都像张哲凯一样,总会遇到那个帮助自己终结孤独与悲伤的人。

如果正好有喜欢的人,真的可以大胆地表白出来。

毕竟,在目睹、经历过宋媛媛与张哲凯的悲剧爱情后,还是希望现实中的每一段情感,都可以被勇敢地表达,都可以少一些遗憾与悲伤。

新闻推荐

出演电影《老师·好》 于谦:真实的东西最感动人

由张栾导演的电影《老师·好》将于3月22日上映。日前,导演与电影主演于谦、汤梦佳、王广源等人亮相华南农业大学,为影片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