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押中票房黑马,但北京文化却没有迎来业绩大丰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陈菲遐
当《流浪地球》凭借其出色的科幻演绎成为中国电影票房史上的榜眼时,参与制作以及发行的北京文化(000802.SZ)却交出了一份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单。
北京文化2018年业绩快报显示,北京文化全年营收11.83亿元,同比下滑10.46%,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5.51%。
与此同时,北京文化在资本市场上也黯然失色。整个2月,正当上证综指以及创业板指欢呼雀跃的奋力向上冲击之时,先后成功投资《战狼2》以及《流浪地球》的北京文化,自2月以来不涨反跌,2月1日以来微跌0.67%,远远跑输了大盘。
在频频押中票房黑马之后,北京文化无论是股价还是业绩,均未得到明显的提升。这背后有些什么原因?
如果仔细看北京文化的电影片单,不难发现体量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2017年,北京文化因投资《战狼2》一战成名。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13.21亿元的总收入中,《战狼2》的票房分成数额达到3亿元。按照《战狼2》56.83亿元的票房额计算,北京文化的分成比例约为5.3%,作为投资方而言,这一比例并不低。但是2018年,显然并无这样的电影黑马出现。需要留意的是,《流浪地球》于2019年春节档上映,因此并未反应在2018年的业绩中。
2018年的片单中,北京文化参与投资的电影包括《英雄本色2018》、《猫与桃花源》、《脱单告急》、《我不是药神》等,其中,仅有一部《我不是药神》票房超过了30亿元。
虽然北京文化多有参与爆款电影。但是从数据上来看,其体量于博纳、光线传媒等还有一定距离。
据猫眼电影专业版“公司榜"数据显示,北京文化以137.55亿元的累计票房暂居“电影公司主发行电影累计票房排行榜"第五位。自成立以来,其主发行电影仅有11部,与其他电影公司诸如中国电影和华夏电影400余部的发行量有较大差距,与民营企业博纳电影、五洲发行的190部和50部也有一定距离。
由于发行电影过少,票房又不稳定,公司的发行实力并没有通过几部爆款电影而获得巩固。
北京文化一路走来,经历了多次转型收购。北京文化原名为北京京西风光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2006年10月9日更名为北京旅游。2014年,北京旅游进入影视文化行业,当年10月更名为北京文化。在此后的时间里,公司陆续收购了摩天轮文化、世纪伙伴、浙江星河、拉萨群像等影视传媒公司,并于2014年由北京旅游更名为北京文化。
更名后的北京文化开始逐渐在电影市场崭露头角,《同桌的你》、《心花路放》等北京文化投资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渐渐提振了公司的业绩。
但是,北京文化为了实现转型所进行的多笔收购,却也为如今的北京文化公司目前的窘境埋下了隐患。
1月24日消息,北京文化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华力控股有关股份被司法冻结,累计被冻结股份占公司总股本16%。除了股份被冻结之外,该股东还因为市场融资环境紧张等原因,持续被动减持北京文化的股份。除此之外,北京文化不仅没有实际控制人,而且公司第一大股东华力控股16.62%的持股比例与第二大股东富德生命人寿15.44%的持股比例十分接近。
另外,北京文化也尚未脱离转型前的“包袱"。这一负担也是2018年业绩下滑的原因。
北京文化公告显示,由于公司艺人经纪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导致2018年业绩下滑。从2018年中报数据来看,上半年3.04亿元收入中,电视剧网剧以及电影两部分收入占据了半壁江山,收入分别为1.36亿元以及9400万元,与此同时旅游收入以及艺人经纪收入占比却同比下降,占比从2017年末的93%,下降至了25%左右。
另外北京文化股价没有受到长期追捧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传媒股的特性。
细看北京文化的股价走势,不难发现高点总是出现在爆款上映之后的几天内。2017年7月27日,自《战狼2》上映后,北京文化股价一路从14.37元/股上蹿至22.42元/股,7个交易日内涨幅超过50%;2018年,《我不是药神》上映前后,北京文化的股价从9.02元/股最高攀升到了17.18元/股,接近翻倍。最近的《流浪地球》上映,北京文化整个1月股价上涨了21.86%。因此,北京文化的股价出现了独特的现象:爆款电影上映前后出现近期新高,后又快速下跌。可以说,北京文化的公司价值并没有反映在长期股价中。
新闻推荐
《人间·喜剧》海报本报讯(记者曾世湘)由孙周执导,艾伦、王智领衔主演的喜剧电影《人间·喜剧》定档3月29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