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里蕴含的家国情怀受访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卫生协会 吴丽娟

咸阳日报 2019-02-19 08:30 大字

本报记者 吴萍

《流浪地球》无疑是一股清流,它摒弃了开挂的狗血和俗套的剧情,而是将一个深刻的生存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其中国标签式的科幻,一直都有着有别于欧美科幻的不同文化内核,也正是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地方所在,这种超脱家国的又渗透着家国情怀的价值观,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电影的本身。

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春节期间上映,短短几天内已经妥妥地成为今年的票房冠军。小说的主角是地球和全体人类,和之前现象级影片《战狼2》不一样,没有刻意凸显中国的地位,而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

影片中,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人在里面都有自己的坚持。可以说这是表现人类生存意志的一部电影,但是随着它的热映,却再次燃起了国人的爱国热情,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国产科幻片。

为什么一部科幻片会如此火爆,并燃起大众的爱国热情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卫生协会吴丽娟说,观影体验中除了对剧情和拍摄技术的关注,更多了一份家国情怀。

与民族自豪感不谋而合

心理学家詹姆士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它的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回顾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幅提升了中国民众的民族自信。

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中国带来的巨变堪称翻天覆地,在2009年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制造业规模在2010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GDP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四十年间也增长了百余倍。

四十年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更是发展质量的脱胎换骨。包括中国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在内的中国经济发展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从制造到创造的变化,高铁、神舟、国产航母、“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天眼”射电望远镜等等一系列“大国重器”的相继问世,完美地诠释出中国模式的蓬勃生机。

四十年改革开放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国家治理上也探索出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办成别人想办却办不成的大事,解决别人想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难题。扶贫攻坚,让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民生兜底,快速建立覆盖13亿人的全世界最大社保体系……

“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大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更为人民群众从心底带来了强大的民族自信。所以,当这样一部“中国首部自制史诗级硬核科幻片”横空出世时,它不仅是再次实现了在一个领域内的突破,更与国人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不谋而合。”吴丽娟说,《流浪地球》在这个层面上早已超越了一部电影,一部科幻片的普通含义。

与中华民族核心品质的情感共鸣

再有就是,人们在影片所构造的危机中,体验到了家国一体的深层集体潜意识和归属感。

未来、灭亡、流浪、漂泊、漫长、未知、混乱……影片中时空背景所展现出的这些情境或感受,或多或少地击中了每个观众的内心世界。吴丽娟分析,在观影过程中,当看到整个地球遭遇危机,即使成立全球联合政府来管理地球,但我们的关注点一定是在“我们中国人”上,这并非自私或狭隘,而是源于心理学中所说的“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分析心理学的术语。是指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在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低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

“不同地域,环境等条件下,不同群体在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集体潜意识又具有地域、国家等差异性。”打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潜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传承,自原始社会时的氏族部落起,就开启了以血缘、家族为单位的发展形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这始终是其文化形态的内核。这样的思想在古代教材《四书》《五经》中都非常明显,足以见其地位。

当下我国的社会形态虽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都变得更加平等与独立,但“家是一小国,国是一大家”的概念已是国人所共有的集体潜意识。

所以,在影片中即使国家的概念已淡化,但人们仍清晰且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归属感,这是每个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中国人共有的生命底蕴。

主人公及其父亲身上所表现出的勇敢、坚毅、自我牺牲等特质正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核心品质之一,因此更加引起了大家的情感共鸣。《流浪地球》早已超出了一部电影所表达的内容与意义,某种意义上它已成为国人的一个情感符号。(G)(2)

新闻推荐

《流浪地球》IMAX中国票房登顶,外媒赞有望改变中国电影业

流浪地球》剧照半岛记者黄靖斐2月18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又传捷报,其在IMAX中国票房突破三亿,超越《复仇者联盟3: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