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众遇上小众片,请少一些口水

齐鲁晚报 2019-01-09 05:31 大字

□刘雨涵

文艺片向来是被呵护的“弱势群体”,但最近票房稍有起色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却引发了群嘲。在板砖、口水一顿狂砸之后,我们该静下心来想一想,小众文艺片到底该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大众又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小众文艺片?

在大部分观众的心目中,已经给《地球最后的夜晚》盖了章:一部玩砸了的文艺片。它在猫眼上被打出堪称史上最低分的2.6分,“除了感觉困和饿以外没有任何感觉”,这个评价收获了1.6万多个点赞。有人说该片的低口碑是被错位的营销拖累的,它尝试着学习商业片的营销路数,用爱情类型片的定位把观众忽悠进电影院。它选择的档期也与影片内容格格不入,在跨年这个最需要狂欢的时刻,观众的刚需不是摸不着头脑的高深,而是大剂量的笑料。

把文艺片当商业片来营销,《地球最后的夜晚》并不是第一部。当年《白日焰火》朝着爱情悬疑片的类型去宣传,不但收获了不错的口碑,还拿下了1亿多的票房。除了情怀、艺术、明星之外,文艺片还能靠什么来吸引观众?《地球最后的夜晚》将营销、档期这些文艺片一直不关心也不熟悉的运作手段用上,来扩大受众群,虽然观众并不买账,但是从长远来看,就算是文艺片的宣传营销走错了路,也比倒回去走老路要强一些。老路越走越窄,新路才能越走越宽。

更多观众对《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吐槽是来自于其本身晦涩难懂的内容。即使国外的IMDb、烂番茄都给出了好评,即使有不少影评人说这部电影是一个轻盈柔软的梦,但印象派的画风遇上喜欢写实派的观众,大众表示接受无能。如果将电影比作一个产品,观众买了票就该获得满意的内容,那么《地球最后的夜晚》肯定是个失败的产品。但是电影仅仅是一个产品吗?当年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票房惨败,大家都说看不懂,为了弥补投资的损失,又用原班人马拍了《东成西就》,结果获得高票房。按照“电影产品论”的观点,那么现在就应该全都拍《东成西就》,让《东邪西毒》自绝于市。如果真是这样,电影市场就成了笑料满地的荒漠。

有电影人曾说过,电影应该是艺术和商业两条腿走路,艺术电影为商业电影提供生命,商业电影让观众对电影保持关注度。以前,我们是国际电影节颁奖台上的常客;如今,我们是国际电影节红毯上的常客。我们的电影越拍越多,票房越来越高,而文艺这条腿却瘸了。文艺片在商业社会似乎是生不逢时,用口水狂喷固然是大众的情绪宣泄,但是,理性保护文艺幼苗,更能体现观众的境界和智慧。

退一步来说,就算经过时间检验,《地球最后的夜晚》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文艺烂片,但是,这些年来我们看过的烂片还少吗?有那么多的商业烂片招摇过市,还堂而皇之地圈走上亿的票房,我们连鄙视都懒得鄙视一下了,对于一部文艺烂片,却要如此兴师动众地声讨,未免有些苛责了。我们不能要求每部文艺片一出现就直奔国际电影节大奖而去,就直击观众的灵魂深处,就能经典传世。电影的成长是需要土壤和空间的,几十部商业烂片才能供养出一部《我不是药神》,但现在我们留给文艺片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了。不论营销还是内容,请给文艺片留出一些探索的试错空间,我们应当允许它们犯错,允许它们不解风情,只有在包容的土壤上面,才能开出有生命力的艺术之花。

新闻推荐

马丽 喜剧之外尝试不同角色

马丽《来电狂响》海报提起马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她饰演的很多喜剧角色,尤其是她和沈腾在《夏洛特烦恼》中扮演的马冬梅形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