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搭建的“江湖梦”
香港经典电影《英雄本色》
多数70、80后身边,一定有过这样的同学:大多是男性,先人一步开始鼓捣发型:二八分长发,遮一边眼,动不动就甩一下;喜欢与“狐朋狗友”以“兄弟”相称,秉持“讲义气”的信条。行必成众,言必带粗,开始有互斥感和排面意识,随时看人不顺眼,恨不得立刻就蹦起来干一场。
现在回忆起来,可能这些同学本人都会觉得:当年真傻,怎么会这么傻呢?——这和我们回望所谓香港英雄片江湖时的心情,是很接近的。在香港电影舞台的中心交给“江湖片”之前,流行趋势交给“古惑仔”之前,其实有过一段相当漫长的铺垫期。
香港“江湖片”前传
1上世纪50年代,香港电影以黄梅调、歌舞片等女性题材为主。1967年,张彻导演的《独臂刀》给电影市场注入了阳刚之气,武打片开始风行一时。武打片中“帮派”概念盛行,为后来江湖片的兴起埋下了结构上的伏笔。
由桂治洪导演、陈观泰主演的《成记茶楼》(1974)和《大哥成》(1975)则成为香港英雄片的开山之作。影片相当卖座,《大哥成》在1975年香港电影票房榜排第六位。影片展示了后来江湖片应有的元素:交情、义气、纷争、复仇、警察、恶势力。这些意象构成了最初朦胧又草莽的江湖。
然后,就是人人皆知的《英雄本色》了。1986年,上映之前的《英雄本色》被制作方看衰。出品方新艺城以拍摩登喜剧见长,当时的监制徐克、导演吴宇森都还很落魄,新艺城高层看到徐克剪好送来的片子,当即表示“死定了”。
结果,“小马哥”横空出世。《英雄本色》当年的票房共计3465万港元,打破香港影史纪录,江湖片迎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峰。扮演小马哥的周润发时年30岁,此前被称为“票房毒药”,因为不断加戏才由客串荣升为主角。
在影片中,他以墨镜油头长风衣形象示人,刘海零散,钞票点烟,将一个个荷尔蒙溢出的瞬间,刻画得分外完美,立下了一个帅气、狠辣、重情义的“江湖大哥”模板。暴力美学、手足情谊在片中完美融合成经典,既有西方类型片的刚硬,也符合东方式审美。
香港电影一贯善于跟风。《英雄本色》大获成功之后,1987年林岭东拍了《龙虎风云》、《监狱风云》,涉足犯罪题材,主角依然是周润发;同年麦当雄拍了《江湖情》与《英雄好汉》,周润发依然是“大哥”,底下两位小弟,一位是万梓良,一位是刘德华,造型、派头和发哥如出一辙。
香港电影新浪潮到来之后,章国明导演的《边缘人》(1981)、麦当雄导演的《省港旗兵》(1984)等犯罪题材电影也开始抬头。邓光荣和他创立的大荣公司也拍了许多此类型影片。他在《江湖龙虎斗》(1987)、《再战江湖》(1990)、《龙腾四海》(1992)中扮演的大哥形象深入人心,后来包括王家卫、刘镇伟、刘德华等都为邓光荣拍过此类题材电影。
2彼时的“江湖片样本”
江湖、英雄、枪战,取代了原有的黄梅调歌舞、武侠功夫和喜剧,成为香港电影的新潮流。
比如《追龙》(2017)所反映,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社会处在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九龙城寨遂成“东方罪恶之都”。后来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对抗此风,电影《廉政风暴》(1975)随之诞生。这种警匪博弈,在《无间道》(2002)系列中达到巅峰。
香港电影研究专家魏君子给心目中的江湖片导演排了序:第一是麦当雄,第二是杜琪峰,第三是刘伟强。麦当雄在1991年拍的《跛豪》颇有《教父》的味道,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史诗电影,在1991年收获将近4000万港元票房。较之过往的江湖片,它的格局更大,人物刻画丰满而完整,说是彼时的江湖样本绝不为过。
杜琪峰在1997年拍了《一个字头的诞生》,则有银河印象典型的黑色阴郁特质,重视个人艰难选择而不是彰显英雄情怀;既有戏剧上的回环结构,也有现实面的社会关怀,这些精神延续到杜琪峰后来的《枪火》和《真心英雄》之中。
此外,《五亿探长雷洛传》(1991)、《四大探长》(1991)、《廉政第一击》(1993)探讨警匪的对抗与界限,以杜月笙为原型拍摄的《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1993)重现人物传奇。这些杰出的导演与电影,在题材、戏剧结构和美学个性上,均做了大胆尝试,让江湖片突破了无脑打杀的局限,具备了更多解析玩味的价值。
然后,就是风靡了一个时代,影响了几乎所有80后、90后的《古惑仔》系列。
“江湖片”已逐渐式微
31994年,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电影产量世界第三的香港电影陷入低潮。大牌明星片酬过高,香港本土市场式微,加之《侏罗纪公园》等外国大片的入侵,台湾市场也被好莱坞攻陷。
1996年,刘伟强执导的《古惑仔》来了,三年间依次是:《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古惑仔之猛龙过江》,《古惑仔之只手遮天》,《古惑仔之战无不胜》,《古惑仔之龙争虎斗》。不需要加书名号,也不需要细细重写,片名就是剧情。
古惑仔在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街头,在陈浩南飞扬的长发、“山鸡”暴戾的法令纹、乌鸦晃动的肩膀和靓坤浑浊的嗓音里,在铜锣湾的街头,在陈浩南为B哥跪地痛哭的场景里,在“山鸡”返回救人的场景里,这些理想主义甚至不切实际的英雄梦,也开始散落。
香港电影专家魏君子认为,《古惑仔》的成功,一是快,成本低,十几天能够拍完,加之当年郑伊健、陈小春们出道不久,片酬也不贵;二是简单直接,摄影师出身的刘伟强很好地还原了牛佬漫画原作中的香港景象和人物气质。在《古惑仔》的世界里,只需要迎合情绪,不提供过多思考,让自身的热情可以迅速找到宣泄。
把《古惑仔》称为那个时代的爽剧,基本没什么毛病。至于后来的《洪兴仔之江湖大风暴》(1996)、《古惑女之决战江湖》(1996)、《古惑仔激情篇之洪兴大飞哥》(1999),就是典型的跟风IP剧,用曾经的金字招牌强行收割青少年观众了。
只是,当年龄褪去,所谓的“江湖”消逝,许多人都会选择告别这些有点可笑的过去。
魏君子觉得这些情绪非常自然:张彻的片子在70年代曾是突破,但在90年代往回看显得生硬;当下回头看《古惑仔》更觉得没什么意义,也属于正常——牛佬的漫画原作就是酷炫爽快,刘伟强恰如其分地还原了这种美学,而这种美学恰好呼应了时代背景之下的精神需要而已。
近些年,江湖片已经逐渐式微。当下的年轻人,不再像前人那样向往“江湖义气”的氛围,他们更信奉通过自我奋斗去拓宽上升渠道;此外,广阔的电影市场也没有多少空间留给江湖片了。
不要说刘伟强再也拍不出《古惑仔》,谁也拍不出只属于那个时代的味道。于是,刘伟强说:“我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那团火已经弱了,拍《古惑仔》需要一把很热烈的火,否则你拍不了都市的热血和张力,连打个火机都有的气势。”
《古惑仔》的IP曾被短暂翻炒。其它拙劣的续作不提,《煎饼侠》里,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林晓峰走秀一般出场,着实惊艳。四人从黑暗中而来,背后响起陈小春的《乱世巨星》,“叱吒风云/我任意闯万众仰望/叱吒风云/我绝不需往后看/翻天覆地/”“天生我喜欢/用实力争胜,横行全凭本领/我可变,万世巨星/战无不胜,我任性”。
前奏一起,歌词一过,老粉丝们便全身过电,热泪盈眶,仿佛回到那些青葱岁月,全然忘了自己已经微秃肚大,已经不再痴迷“英雄式人物”的现实。◎詹腾宇
新闻推荐
中国合伙人2.0时代来临,赵立新开启程序员到电商大佬晋级之路
新一届华表奖颁奖礼真是星光熠熠,黄晓明、邓超、佟大为这三位顶级小生再次聚首让人们回忆起2013年的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