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经历“寒冬”能否涅槃重生?
2018年即将过去,但相比去年,今年影视剧“爆款”却少得多。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影视行业或已进入“寒冬”。但也有人认为,“寒冬”并不一定是坏事,限制明星高片酬,将帮助行业去除泡沫、恢复理性。因为越是寒冬,越需要优质内容,需要创作的初心,需要回归到用户价值。
行业门槛低难出高质量作品
与2017年相比,今年的影视剧表现可谓低迷。去年电视剧爆款不断,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的前半生》到《人民的名义》《那年花开叶正圆》,都引起观看热潮,电影上也有现象级影片《战狼2》。
然而回看2018年,电视剧爆款鲜少,尤其是卫视上星剧。《扶摇》和《如懿传》效果不及预期,反而是于正的《延禧攻略》意外大火。
网剧、网络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及去年。据《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网剧上线总量达到214部,预计年底达到280部;网络电影达到1030部,全年预计达到1373部。与去年的网络剧555部、网络电影5620部相比,数量可谓大幅下降。《烈火如歌》《凤求凰》《一路繁花相送》等小说改编电视剧都反响平平。
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韩志杰复盘了今年失败的大IP案例,总结出三个问题,即被数据左右、迎合讨好市场、把更多精力和预算押在流量明星身上而不是创作上等。在他看来,IP本身没有错,只是市场对IP的认知出了错。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则认为,所谓“寒冬”有几个大背景。一个是在过去五年里,有大量资金涌入影视产业,加上视频网站对内容有大量的需求,因此催生了一大批不该进入这个行业的“玩家”。在他看来,影视行业门槛低,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作品。
“寒冬”带来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王冉认为,影视行业会进行疾速洗牌,影视公司数量或许会大量减少。
柠萌影业CEO苏晓则认为,影视行业的“寒冬”,也将会给内容带来真正的考验,包括三个方面,旧的标准已经打破,新的标准迟迟建不起来;平台垄断,制作公司被迫接受低毛利;用户的娱乐时间充分碎片化。2017年,三大视频网站的收入规模已经超过三大卫视。从传统电视剧到网剧,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新玩法,会给行业竞争带来什么标准,这都是未知的。苏晓还说,这两年整个行业发展兼并垄断的速度比想象的还要快得多,他们也寄望于行业会有新的玩家和商业模式。因为如果只剩两家的话,他们之间很容易就握手言和,那么制作公司就要被迫接受低毛利。
不过,“寒冬”之下,最大的压力还来自于用户。他认为,用户对一部好剧,不能接受每天晚上固定在电视机前看两集,而是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下随时点播来看。而下一代用户的需求还在迭代,平台间竞争并不重要,追赶用户才是制胜之道。所以知识付费内容、短视频、微综艺将成为2019年三大新风口。短视频将成为未来网络剧市场的重要趋势,并形成长短剧并行的局面。
“寒冬”不一定是坏事
“寒冬”来了真的不好吗,也有人认为,这并不一定是坏事。王冉认为,这会是个痛感明显的过程,但也是影视行业优胜劣汰、回归常识、凤凰涅槃的过程。
此前,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也曾表示,困境也是对影视市场的一场大考验和大洗牌。“限制明星高片酬、唯IP论的降温,将帮助产业去泡沫、去垃圾,让市场恢复理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道路。‘寒冬期’并不一定是坏事,即使‘冬眠’也是为了蓄力。”
而在韩志杰看来,越是在寒冬,越是需要优质内容,需要创作的初心,需要回归用户的价值。在制作上尊重用户,在评判标准上仰视用户。在创作上平视用户,不投机取巧,不侮辱观众的智商,与观众进行平等的对话。
在碎片化时代,内容也要随之变化。五元文化联合创始人马李灵珊认为,现在年轻人的审美都是短的、快的、强情节的、刺激性的。为了拥抱年轻人,他们做了很多新尝试,“做短的做好的”,比如电视剧集数不超过12集,精心打磨剧本等。
如何度过“寒冬”?是“猫着过冬”还是“抱团取暖”?王冉认为,“猫着过冬”不可取,越不敢在内容的研发和制作上投入,影视公司的价值可能也越来越小。
蓝白红影业创始人、CEO周亚平也说,影视行业是需要取暖的,但他不太同意抱团取暖的提法。“抱团取暖是一定要死的,只能撞身取暖。撞身意味着什么?还是要有竞争。”刘羡
新闻推荐
从古到今,爱情的伟大正在于它不分高地贵贱。在逆境中产生的爱情往往更打动人心,叶伟信导演的这部《朱丽叶与梁山伯》正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