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脑桌面讲故事,年度最佳悬疑片《网络谜踪》的看点有哪些?

2018-12-15 16:02 大字

因为创新性的表现手法以及扣人心弦的悬疑叙事,《网络谜踪》被誉为“年度最佳悬疑片”,也被视为“桌面电影”的代表作。

但也不乏有声音表示:《网络谜踪》只是一部“技术流”电影,表现形式很炫酷,但也就这么多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不这么认为。

【1、一个好开场!】

一部电影开场的好坏,大多数时候能成为观众是否愿意看下去的决定性因素。

好的开场,能够迅速吸引观众沉浸其中,并愿意持续看下去;而坏的开场,可能一两分钟就会让观众选择弃掉。所以,打造一个好的开场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很重要。

在我看来,《网络谜踪》的开场就是一个好的电影开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令人赞叹的开场。

它先是通过电脑屏幕展现了一系列我们熟悉的操作,很直观地交待了影片的主要表现形式。紧接着又通过类似于发送短信、创建文件夹、上传照片、打开家庭录像、重命名文件、搜索关键字等电脑行为,为我们交待了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随着照片、视频的不断变幻,我们得以迅速地了解主人公大卫及其家人的相关经历。

更为厉害的是,影片仅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完整清晰地传递了大卫一家人从美满到创伤的情感变化,为影片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也为影片因女儿失踪带来的诸多疑云制造了悬疑。

如此一来,观众既能被新颖独到的表现手法所吸引,又会被浓烈的悬疑感勾住心弦,还能因为片中展现的一些比较日常的沟通方式产生一股亲切感,由此迅速地沉浸到影片当中。

有意思的是,片中饰演大卫的男演员约翰·赵,就是被这个好开场所吸引,从而加入到该剧组。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看完那个开场蒙太奇我就被说服了——如果那个片段和你有共鸣,能打动你,你就能进入这部电影,你就会接受这个故事的 ‘前提’,因为你已经开始了解这个家庭了。”

【2、“粗心”引发的创意!】

毫无疑问,《网络谜踪》的电影表现手法极富创新性:它全程以电脑屏幕为主要叙事画面,通过电脑里的社交软件、短信、邮件、视频电话、存储的相片与视频、网上视频等方式,讲述了一个很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悬疑故事。

仅以电脑屏幕作为叙事画面,呈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故事的剧情推进、“案件”的真相线索等元素是这部被称为“桌面电影”的《网络谜踪》最显著的亮点。

实现这种叙事方式,的确需要很精细的技术手段,无论是前期的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都融入了大量创新的制作与表现手法。这些创新手法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惊人的,足以令观众在看完之后发出赞叹:电影还可以这么拍?!

但比这些创新手法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催生出这部电影的创意。在观看影片的时候,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怎样的灵感激发,才会想到要通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来讲述一个悬疑故事呢?

还在2012年的时候,制片人提莫·贝克曼贝托夫和同事进行了一次Skype通话。结束后,其同事忘记关掉屏幕分享功能,将其上网查资料、发脸书等网络行为全部呈现于贝克曼贝托夫眼前。这个“粗心大意”的举动,让他觉察到一个不错的创意点:有戏剧性的生活事件每天都在我们的手机和电脑屏幕上演,何不尝试着用这些屏幕来讲一个故事呢?

事实上,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电子设备不离手的我们每天都在过着“屏幕生活”。我们通过在各种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展现自己的喜好,并呈现诸如欢喜、恐惧、甜蜜、悲观等情绪。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屏幕”样态能够折射出我们的人生状态。

贝克曼贝托夫决定制作一部电影长片,于是找到了阿尼什·查甘蒂和赛弗·奥哈尼安。这两人以前相识于南加州大学电影制作课上,后来成为了电影制作拍档。关键是,阿尼什之前给谷歌制作过一个名为《谷歌眼镜:种子》的短片,一部完全由谷歌眼镜摄制的短片。这个短片的制作经历,为阿尼什和赛弗拍摄《网络谜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一块打磨剧本,设计拍摄方案,最终创作了如今的《网络谜踪》。

【3、炫酷的尝试!】

《网络谜踪》是阿尼什·查甘蒂和赛弗·奥哈尼安合作的电影处女作。这两位主创大胆采取创新的叙事手法,令《网络谜踪》具备了极高的独特性。

阿尼什作为一名年轻导演,对自己所要拍摄的电影有着十分清晰的理解。他深知一部悬疑电影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内在的悬疑内核。在与赛弗打造剧本的时候,他们就非常注重影片的悬疑设计,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还要有出人意料的反转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他们着重研究了“如何隐藏信息从而微妙地误导观众”的方法,最终成功地创作了《网络谜踪》这样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电影。

只有当你将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才会对此深有体验。这种观影体验是刺激又奇妙的,但不得不说,以“屏幕生活”作为叙事的表现形式,才是影片最炫酷的尝试。

导演在处理影片拍摄方式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良好的基础,他甚至在影片开拍前专门制作了一个“迷你电影”,给其他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比较具象的示范。该片摄影指导在实际拍摄时,曾同时操作超过十几种录像器材,将FaceTime进行视频聊天所需要的电脑摄像头、手机摄像头呈现出来的画面质感做得很真实。

很多拍摄其实都不能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以往可以换着角度、调整机位和灯光多拍几遍的方式,在《网络谜踪》的拍摄现场是用不到的。更多时候,演员要么是拿着真实的手机表演,要么就是盯着电脑上方的GoPro进行表演,完全有别于传统拍摄方式。

而为了配合这样的拍摄,该片的美术指导也需要以区别于传统拍摄的方式进行布景设计与配色设计,所追求的效果就是“真实”。但真正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仍然是影片的后期剪辑工作。

为了实现“以整个电脑屏幕为主,以视频聊天工具、短信、电子邮件、社交软件、搜索引擎等为辅”的表现形式,剪辑师要做大量的细节工作。大到整部影片的节奏把控,小到每一个网页图标的设计,剪辑师所要付诸的心思,想想都觉得可怕。

影片前期拍摄只用了十多天的时间,但整个剪辑工作却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可见其炫酷画面来的是多么不易。威尔·梅里克和尼克·约翰逊这两位剪辑师无疑是最大功臣,他们在影片进入主体拍摄阶段前就开始了剪辑工作,将大量的素材(类似于网页截图、博客评论、短信界面等)尽早地准备好,在与影片前期拍摄的素材进行完美融合,最终实现了“桌面电影”的惊人效果。

可以说,《网络谜踪》很好地展现了剪辑的魅力。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浏览器菜单栏,都是剪辑师精心制作的。而那些以大卫视角展现的类似于短信输入或者鼠标移动,也都是剪辑师认真处理的——这使得我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能够清晰地通过主人公大卫点击“下一步”的犹豫以及鼠标移动速度的快慢来感知他内心的情感波动。

在大银幕上看完一部全程在电脑桌面上呈现的电影,我们自然会惊叹不已,也会觉得这样新颖独到的方式很酷炫。

但一定要知道,每一个炫酷画面的背后,都有着导演、编剧、制片人、摄影指导、美术指导以及剪辑师等主创的辛勤工作。

【4、动人的情感表达!】

引人入胜的开场设计,扣人心弦的剧情推进,酷炫新颖的表现形式以及亲切真实的演员表演,都是《网络谜踪》这部悬疑电影值得称道的看点。

其实拥有了如上几个看点,影片的质量就算很不错了。但《网络谜踪》还有更令人欣赏的地方:在父亲为了寻找失踪女儿展开“桌面破案”的精彩剧情之余,影片还传递了温暖的父女亲情,也折射了关于“网络时代父母与孩子如何沟通与相处”的思考。

在《网络谜踪》这一“谜团”里,身为父亲的大卫显然是爱女儿的,但对女儿的关怀在很大程度上却又做得并不够好。平日里,大卫对女儿玛格的种种关心和管束,似乎都是爱的一种体现。但这种爱投射到女儿玛格心里,却并没有十足的热度,使得她难以从父亲这里得到真正让自己温暖起来情感共鸣。

倒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玛格能寻找到一些温暖与放松。在玛格的心目中,这种温暖和放松,现实中的父亲是给不到的。这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微妙隔阂,正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现代通讯工具的功能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下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将自己的真实一面隐藏在网络世界,而不太愿意向身边最亲近的人袒露心扉。

影片主创也正是通过“屏幕生活”的表现手法,真切展现了当下的人际沟通方式,并在潜移默化的悬疑剧情中,传递了对互联网环境下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思考。

到底该给孩子多大的生活空间、多少独立自主的权利,何时该对孩子进行管教,可以展开怎样的管教,该如何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如此这般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所遭遇的困境。这些困境轻则让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微妙的隔阂,重则让父母和孩子彻底陷入僵局,尤其叛逆时期的孩子,常常能和父母闹得很僵。

可即便是沟通上存在问题,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父母对孩子的爱,仍然是不可估量更不可小觑的。谁也无法预料到父母们为了孩子可以付出怎样的心力,也无法预料到父母们为了孩子可以做到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就像片中的父亲大卫一样,为了寻找到女儿,他几乎成了一名“神探”,可以透过许多细枝末节,找到事件的真相。

而支撑他做出这一切的,其实也就是内心对女儿的爱。

互联网让沟通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但真正能传递爱、传递理解的方式,永远在于沟通本身。

当你选择观看这部电影,你会被其新颖独到的表现形式所吸引,也会被其中的父女情感所感动,甚至由此产生共鸣,引发思考。这便是《网络谜踪》扣人心弦之余最大的价值所在。

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

新闻推荐

新《唐伯虎点秋香》,浓浓的东北二人转味儿,剧情改到丧心病狂

在香港电影最辉煌的年代,有一种电影,我们称之为周星驰作品。一般而言,一部电影谁是导演,我们就会说这是谁的作品,但是有几个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