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2018-12-12 12:51 大字

本文原创自微信公众号“扒婆” ID:bapo818,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不过欢迎大家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哦,么么哒。

2013年,一部名叫《狗十三》的国产青春片问世,无数影迷和观众翘首期待,但电影迟迟没有公映。

终于,时隔5年之久,这部电影上映了!

就在12月7号!

在此之前,完全没有想到被禁五年的电影,还能有重见天日的机会,而在看完电影之后,也完全能够明白,究竟为什么一部青春片会被尘封五年。

因为它,太不一样了!

电影就是平铺直叙的讲述一个平凡的13岁姑娘的故事。没什么曲折离奇,但却像个镜子一样,照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变成大人的过程。

这种真实的共鸣直击人心,在豆瓣上,有8.4的高分,不少观众打出了五星好评。

但其实,看过影片之后你会发现,这何止是一部青春片?

影片所承载的对这片土地的思考,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对中国式家庭的窥探都已然突破了青春片的局限。

出演这部影片时,张雪迎14岁。

用她的话说:

因为正处于生理发育期,总是害羞地驼着背,顶着一额头痘,穿着松垮的校服,在校园里啪嗒啪嗒地走,习惯性被淹没在人群中。

这样的她来饰演李玩,真的再好不过,因为李玩就是这么一个走在人群中不起眼的女孩,更因为青春期的我们,其实也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因为父母离异,父亲(果靖霖 饰)再婚,李玩一直是被爷爷奶奶带着养大的,父亲对她倒也不错,至少会过来看她,会在她任性生气时把钱一掏:“拿去花”。

13岁这年的她正要升高中,老师说她只有补好英语才能上重点高中,于是,不顾她想上物理班的意愿,父亲强行给她报了英语班。

因为这件事,父亲送来一只小狗来哄她高兴。

李玩一开始并不喜欢这小狗,但是小狗可怜兮兮的围着李玩打转,看到李玩下学小狗就欢快的迎接,渐渐的,李玩就接受了这只小狗。

可能是因为太孤单,可能是在小狗身上得到了在大人身上得不到的关注,也可能是觉得自己和小狗一样弱小无依,同病相怜。李玩和小狗同吃同睡,形影不离,还给它起名“爱因斯坦”。

没过多久,爷爷在溜爱因斯坦时把它弄丢了,这对李玩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她开始大街小巷的疯狂寻找爱因斯坦,爷爷被她无意一推,还摔伤了腿。

刚开始,家人买来礼物哄着李玩忘记爱因斯坦,当看到李玩依旧在寻找爱因斯坦时,家人开始责怪这姑娘太不懂事,后来,后妈出主意又买来了一只狗,谎称是爱因斯坦回来了。

但是,李玩怎么可能认不出来自己的爱因斯坦呢?

后妈怪她任性:

全家人都帮你找,现在找回来了,你又说不是你的狗,怎么不是呢?这就是你的狗。

面对着这赤裸裸的指鹿为马,李玩困惑了,狗找不到继续找就好了,为什么非要拿个假的说是真的呢?

后妈巧言令色,爷爷威严怒吼,奶奶在中间和稀泥,所有人都在说这就是爱因斯坦,再简单不过的是非黑白,李玩发现自己居然和大人说不清。

看着李玩非说新来的狗不是爱因斯坦,把家里搞得鸡犬不宁,父亲把李玩狠狠的揍了一顿。

对他来说,真狗假狗无所谓,只要家里一团和气就好。女儿在他的怒吼中如何害怕,在他的暴打中如何颤抖,他也没心思关注。

孩子嘛,痛的快忘的也快,不打哪有成才的?

全片,最让人恐惧也最让人恶心的一幕,就发生在李玩被父亲毒打之后,父亲让她坐在自己膝头,告诉她: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看到这一幕时,真的瞬间起了鸡皮疙瘩,在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是极其简单粗暴的道理:不管我怎么对你,都是因为我爱你,都是为了你好,你要懂事。

同样的话,片中还有很多,都是生活中我们听过太多的话。

“等你大了,你才知道,你爸是为了谁好。”

“娃娃家嘛,哄哄就好了。”

“你再闹的话,就不懂事了。”

“你这个死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通过这些近乎符号化的言语,影片说出了这片土地上,成人世界和孩子最普遍的相处方式。

从小,我们接受的观念就是“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在大人心中,听话是好孩子的第一要义,懂事就是孩子应该有的基本素质。

为了让孩子懂事,以李玩父亲为代表的大人们自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式。

先是用玩具来哄,当发现无法转移注意力时就骗,骗不过去时就责怪训斥,训斥没用了就动手打,打完之后再心痛的哄一哄,进行一场爱的召唤。

整个流程下来,大人们感觉自己对孩子操碎了心,但是吊诡的是,在大人们操碎了心的爱的教育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尊重和理解。

父亲强行给李玩报了英语班,没有问过她是否愿意。父亲随便给李玩送了一只狗,没有问过她是否喜欢,更没有问过她为什么给小狗起名爱因斯坦。

这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有多少对世界的好奇,有多少对成长的困惑,有多爱物理,有多热衷于研究平行世界,她身边最亲近的人没有问,也没有心思去关注。

这其实是成人对孩子世界一贯的傲慢,也是中国家庭教育最常见的通病:关心学习,关心冷暖,唯独不关心心理。

讽刺的是,李玩最后顺利升入重点高中,和父亲强硬要求学习的英语无关,恰恰是因为她最喜欢的物理。

许许多多的孩子,就是在嘘寒问暖中顶着学习的压力孤独的长大着,然后有一天,像李玩被父亲毒打那样,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就长大了,成为了懂事的孩子。

大家都说李玩长大了,当父亲把后妈生的弟弟带到她面前时,她居然也没吵没闹,没怪任何人隐瞒自己还有个一两岁的弟弟。

弟弟的生日会上,所有人围着弟弟寒暄庆贺,李玩站在人群边缘,嘴角牵出牵强的笑。

她不再疯着出去找狗了,会在父亲的生意场上笑着应酬了,甚至当一位叔叔给她夹狗肉吃时,她也是微笑说“谢谢”,吃了下去。

因为爱因斯坦的丢失,成人世界开始向李玩展露钢铁法则,然后父亲用毒打一根根拔去了李玩身上的刺,最终,那位原本生机勃勃的女孩不见了。

她开始察言观色,顾全大局,学着去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去成为大人眼中懂事的孩子。

片中,“狗”“蝙蝠”“牛奶”“滑冰鞋”等,种种意象都被导演赋予了各种含义,而尤其让我感到揪心的莫过于在假爱因斯坦身上,看到了李玩的命运。

假的爱因斯坦从一开始就是个替代品,只要在这个家就行了,无所谓真假,和李玩一样,只要充当着家里的大女儿,不用去关注她心里想什么。

后来弟弟拿扫帚戳打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受痛狂叫,全家人反而去骂这狗疯了。这和当初李玩因为假狗而受欺骗与伤害时,愤而说出真相却遭到了父亲的毒打,如出一辙。

之后,李玩学乖了,替代品没有了利用价值,假爱因斯坦被后妈要求卖去了狗肉店。

李玩在父亲车后哭喊着,父亲也没有回头,因为父亲知道,学乖了的李玩哭过闹过就好了。

一个13岁的少女和一只狗一样,同样弱小,同样没有话语权,同样都不得不屈服于暴力之下,同样在需要时被捧到台面上,同样在听话后被忽略被抛弃。

所谓成人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一代代被阉割,世世代代传递下来的。正像《小王子》中所写: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其实,最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难想象拍出《烈日灼心》《李米的猜想》《追凶者也》等一系犯罪类型片的曹保平导演,之前会选择拍一部青春片。

但我看完全片后发现,他并没变,他只是换了种方式去呈现,去把萦绕在我们身边的那种无意识的恶挖了出来,告诉你:以爱为名的犯罪更渗人,心灵的血肉模糊比肉体的暴力更可怕。

他先是以强烈的共鸣,勾着你想起被迫成长的那些瞬间,让你在压抑的氛围中,去思索传统父权理念、传统中国式教育以及成人世界的规则,然后心生悲凉的出口咒骂:这狗X的成人世界!

我对这部电影有太多的感同深受,所以强烈推荐你们每个人都去看一看。

如果你已经长大了,回过头再去看看已经逝去的青春。

如果你正在为人父母,也去看一看,不要像电影中的父亲,拿起闸刀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去阉割了下一代的人生。

娱乐是个圈(juan)

我们不吹不黑讲道理

新闻推荐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今日开幕 系海南建设自贸区先导性项目之一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将于12月11日在三亚举行。尼古拉斯·凯奇、张震、朱一龙、蒋雯丽、陶虹、萨日娜、郭涛等众多中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