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就在脚下

齐鲁晚报 2018-11-17 05:13 大字

《草房子》曹文轩著天天出版社□刘笑丛

步入高三,生活紧凑而充实。尽管如此,我也想仔细写下那本对我影响颇深的书——《草房子》。

若说第一次与《草房子》相遇,还要回到小学三四年级。母亲买了许多书给我,其中就有《草房子》。我把其他书看遍了,唯独没有动这一本。其实也不是没看,只是翻开几页后一直是油麻地的景象,没有什么共鸣感,就搁置了。语文老师和当老师的姨妈都强烈推荐这本书让我看,因为表姐看过《草房子》后迷上了曹文轩的作品,姨妈也觉得曹文轩写儿童文学很有深度。可我充耳不闻,把《草房子》置于书柜中。直到上了五年级,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必须读这本书,于是我才不情愿地将它拿出来读。而这一读,便一发而不可收。

我喜欢油麻地带给人的一份乡野之中的舒适感,更喜欢那片土地上朴实纯真的生活和善良单纯的人,这总能让我想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我会因秃鹤的帽子被挂到旗杆上而为他着急,会因纸月被人欺负捉弄而替她伤心,会因杜小康红门之变而为他惋惜……那时的我总能被情节所吸引打动,成为其中的一员,与他们一同享受快乐,一同感受难过,一同和桑桑一样告别油麻地步入初中。

进入初中的我好似闯入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阅读了更多的书籍,接触到更多题材、形式、内容的书籍,《草房子》又被我“束之高阁”了。初三那年,曹文轩先生到我们学校演讲,我又将它找出来重读了一遍。再读这本书,我体会到的是一种美,就像曹先生自己所说的那样。同样,我也理解了长大。长大是一次蜕变,总会给人带来惊喜,长大也是一次沉沦,总会让人失去些什么。就如细马失去了邱二爷,他长大了;杜小康失去了红门,他长大了;桑桑告别油麻地,他长大了。而我亦如他们一样,告别我绚丽多姿的初中生活,我长大了。

高中的日子确实每天像上前线“打仗”一样,“乒乒乓乓”裹挟着我向前进,不再有大把闲暇时光沉浸在读书中了。高中课本中有篇文章叫“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中的“红门(二)”。我也借此机会,重新读了一遍《草房子》。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再读,心中怅然又豁达。若说初中时读,理解了长大,那高中则是理解了孤独,学会了成长。杜小康从一个富裕家庭到一贫如洗,仿佛一夜之间,而无论怎样拒绝接受生活的变故,他总需要去面对,面对生活的失意,面对同窗怜悯或是得意的异样眼光,他所能做的也只有接受,只能一个人在苦难的命运中学会坚强,学会在失意的境遇中不放弃。当他放下颜面,在校门口摆摊子做买卖时,他真正长大了,他已无所畏惧。

前两天,同宿舍的舍友感慨自己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的确,我也渐渐学会独处,学会自己去承受,学会自己面对困难与压力。我知道,有一天我也必将远行,必将离开父母羽翼下的保护学会飞翔。而看到陆鹤,则让我眼眶湿润。当他摘下帽子正视自己的秃头,我很感动,更佩服他的勇气。这让我想起《无问西东》中的片头“致每一个珍贵的你”,我觉得陆鹤的可爱之处便是鼓起勇气面对真正的自己。或许《草房子》的美就在于此,无论多么平凡的人,都怀有心中的美好。我想,这也是这本书给予我的启示。

而我,更像是桑桑,我与他同样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也与他同样有着各种成长的烦恼,但我们都需要向前走。桑桑会离开油麻地,我亦会向远方走去,去追寻自己的未来。我知道,我的远方,就在我的脚下。

新闻推荐

进北影成华语影坛最具影响力女导演,创《大明宫词》经典剧,如今拍戏仍较真李少红 “戏大于天”该传承,别只讲曝光和流量

李少红1955年7月出生于江苏苏州,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88年执导《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