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吴昱翰:《李茶的姑妈》很麻花又很不麻花

2018-10-03 17:13 大字

十月看开心麻花,似乎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2015年《夏洛特烦恼》、2016年《驴得水》、2017年《羞羞的铁拳》,三年三部,部部大卖,全无失手。开心麻花已然成为国内大银幕上的喜剧招牌。

到《李茶的姑妈》,开心麻花继续“新人导演+舞台剧改编”模式,导演吴昱翰和主演黄才伦都是舞台剧原班人马。这部“国庆档准爆款”新作上映,也恰逢开心麻花15周年,这于麻花和自己是否有什么特殊意义,吴昱翰表示“没想这么多,所有关注点都在创作上”。

▲吴昱翰《李茶的姑妈》导演

电影上映前夕,吴昱翰接受麻辣鱼独家专访,坦诚电影是个庞大的工业,从演员到开心麻花舞台剧导演再到新人电影导演,“最缺乏的是经验,需要在各方面学习和吸收”,最不担心的是故事和麻花团队的表演。

面对公司前几部戏的大爆,吴昱翰直言压力更多来自于自己。但他同时也表示,其实《姑妈》是一个“很麻花又很不麻花的戏”。

开心麻花“成长最快”的作品

《李茶的姑妈》是开心麻花的招牌舞台剧之一,讲述了一场金钱、谎言引发的“真假姑妈”人生错位故事,属于麻花惯常的小人物、金钱价值观主题探讨。15年底巡演至今,《姑妈》经过近800场的舞台表演打磨和数十万观众的检阅,“爆笑”、“解压”是观众提及最多的标签。

巡演不到一年,舞台剧《李茶的姑妈》就力破300场。作为2016年国内最成功的商业舞台剧,2016年底,公司决定改编电影,但他们同时也在忙着2017贺岁大戏《莎士比亚别生气》。时间紧张,为了保证创作不间断,他们又请到之前合作过的编剧吴瑾蓉把原有舞台剧梳理成分场大纲的形式,按照电影的结构重新开始创作。之后,吴昱翰和编剧钱晨光在这版基础上闭关做剧本,一两个月,整体剧本定稿。

梳理《李茶的姑妈》时间线,从2015年10月开始准备,12月开演,16年巡演,年底决定改编电影,正式从17年5月份开始写电影剧本,7月去勘景做剧本调整,11月开机拍到18年2月份,再做剪辑、后期到9月底上映。相比于《夏洛特烦恼》和《羞羞的铁拳》,《姑妈》算是开心麻花“成长最快”的作品。

但吴昱翰并不认同剧本时间只有一两个月的概念,他认为,舞台剧演了700多场,他们看每一版的表演优势,吸收每一场最好的细节,保留好的,创作新的,剧本一直都在修改,最后再根据电影剧本的需要做调整。“有舞台剧的基础在,整个过程都在创作,才会变成电影。”

在吴昱翰的理解中,《姑妈》一定是先有故事、人物基础,才可以改编成电影,舞台剧部分当然属于电影的创作时间过程。

从舞台剧到电影,面对两种不同媒介观众时,如何调整把控内容尺度也是改编中要考量的重要部分。

“爆笑,但带点颜色”。吴昱翰解释说,所谓“颜色”的尺度其实是相对的,因为舞台剧对涉及两性关系的运用其实很正面,都是为了人物关系和推进情节而设,这些点并没有特别过分的夸张和刻意渲染。所以主创和舞台剧观众们并没有觉得不妥。

虽说舞台剧观众包容性强,但电影镜头会放大很多细节,所以电影《姑妈》对舞台剧里可能涉及尺度的点进行了大量删减,只留下情节相关,包括夸张的人物性格都有所收敛,只保留最关键的一小部分。

电影和舞台剧“太不一样了”

9月底《李茶的姑妈》电影上映同期,舞台剧也在多个城市继续上演,这种舞台银幕联动,于观众到底是分流还是聚合?

过往经验看来,电影传播,确实可以反哺舞台剧市场,去年《羞羞的铁拳》在被电影“剧透”的情形下,依然有一个很好的上座率。而一些观众也是因为看过舞台剧才走进影院。开心麻花影业总经理刘洪涛也曾有言:一开始做电影,麻花的目标观众就是话剧观众,只要这批观众去看,就能带动口碑。

吴昱翰说,这也是一种互哺互助的“营销策略”,而之所以不担心被电影“剧透”,在他看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两个版本的《姑妈》“太不一样了”。

在电影里,考虑到故事架空,假定性很强的设定,剧组想要一个游客不多,观众不熟的私密之处。跟舞台剧搭建的两层小楼不一样,电影最终选择在马来西亚兰卡威的一个岛上取景拍摄完成。

在呈现方式上,《姑妈》建立在原本成熟的故事内涵和人物关系上,舞台剧有影视上达不到的调度。舞台剧假定性很强,看不清细节,在假的环境里,观众容易相信你说的台词。而电影里的这种夸张奇怪无厘头就会不成立,直接搬过来很不合适。针对两种媒介的不同观众、视听感觉和观影关系,电影《姑妈》所有的镜头、节奏,都会扔掉舞台剧的场景和调度,完全为电影思路设计。

他进一步解释,舞台剧和电影版《姑妈》,尽管来自同一个故事,但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各自有各自的特点,都会带来观感上不同的刺激:观众看舞台剧的时候会觉得这个戏太适合舞台剧了,而电影《姑妈》是另一套很新颖的,跟舞台剧呈现方式完全不一样的视听感觉,两种语言,两种气质。

籍此,吴昱翰定义《李茶的姑妈》很麻花又很不麻花。

吴昱翰介绍,《姑妈》保持了麻花以往有的优势和精彩程度,但又跟麻花之前的戏气质很不一样。他们想让观众丢掉“麻花舞台剧改电影,就是话剧直接拍”的观念。而现在电影化做得足够了,他们在电影一些场景中又“会故意找回一些舞台的感觉放在里面。”

“因为麻花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演员们强大的表演能力和配合度,在舞台上体现了很多,我们也希望把这种特点拿到电影里,保留一些麻花基因,让舞台跟电影的感觉结合得很好。”

剧界黄埔”能否撬动麻花宇宙

3年前,得益于开心麻花首部大电影《夏洛特烦恼》14亿的爆发,不少人才知道开心麻花是做舞台剧的,连续出品的喜剧电影票房口碑大爆,“想快乐看开心麻花”渐渐成为行业潮流风尚。

随着沈腾、马丽、艾伦、常远等一众麻花元老级演员被更多观众认识,开心麻花也被称作“喜剧届的黄埔军校”,从2003年第一部话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开始,今年正值开心麻花15周年。15年之间,开心麻花从一部话剧到渐渐有了4部主控的院线电影,从最早只卖出六七张票,到今天的喜剧品牌,都是一个行业和时代的跨越。

▲15年前何炅谢娜主演的《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十分显“麻龄”

15年走过,到底如何评价开心麻花的喜剧风格?

吴昱翰说,麻花囊括了所有跟喜剧有关系的技巧在里面才是麻花,因为创作团队强大,每一个人擅长不同的喜剧创作方式,集合在一起才有力量。

在他看来,做喜剧是有技巧的。麻花的喜剧风格不止于无厘头、台词梗、伦理梗、还特别讲究人物关系错位,所以即便戏中人物说一句挺正常的话,观众也会觉得好笑。

吴昱翰认为,喜剧是一种技巧,不是门类,所谓好的喜剧也就是好的故事、好的人物。而好的喜剧囊括的东西很多,但一定要故事内涵为先,也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不能单纯抖包袱而情感层面为零。

被问到与麻花接下来的合作,吴昱翰表示还是“跟之前一样做创作”。据称,电影《姑妈》拍摄期间,麻花的演员们每天早早在现场等待,每过一条戏,全员都会鼓掌支持。而这,都源于麻花的舞台精神。

至于开心麻花15周年后的规划,我们或许可以从其对于电影的界定上窥探一二。

从“开心麻花银幕巨献”《夏洛特烦恼》、“开心麻花第二部电影”《驴得水》,到“开心麻花第三部电影”《羞羞的铁拳》,每部电影的“麻花” 品牌总是大于导演和演员品牌,而到《李茶的姑妈》,影片定义成“开心麻花电影”。

弱化数字,强化品牌。无论是投资公司导演闫非、彭大魔的《西虹市首富》,还是意图想要把《姑妈》做得更电影化,都能看出开心麻花事业版图创新求变的野望。

与此同时,圈外的观众也在期待中张望:《李茶的姑妈》能否开启麻花电影宇宙新篇章呢?

新闻推荐

成龙用命搏来的7个电影镜头,最后一个被载入影史

看过成龙大哥电影的小伙伴都知道,他的电影除了各种幽默搞怪的打斗外,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就是那些搏命的镜头了。不用替身的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