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漫品中秋月 ◇ 黄博

民族日报 2018-09-25 09:48 大字

中秋佳节,天朗气清,云开月明。闲暇之余,捻一块月饼,一边品尝,一边从诗词中感受古人的秋月情结,实乃赏心乐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遭贬官身处异乡,看到茫茫大海上升起皎洁的圆月,不由得想起远方的亲人,于是挥笔写下《望月怀远》。诗歌首句,气势雄浑,堪称千古名句。但山水迢迢,诗人的深切思念,只能寄托于秋月。那份情思,或多或少便有了几丝怨念。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情景交融,将秋思延伸到无尽的时空中,表达出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情感。“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光如水,泻在地上,雅雀停止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渐深,寒露悄无声息,打湿了庭院里的桂花。皓月当空,这时候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遐思吗?肯定不是。普天之下,有谁不被中秋的月光所感染呢,又有谁不思念自己的亲友呢?

思念亲友,却不能团聚,诗人的苦闷可想而知。诗仙李白以豁达的心态,对月独酌,于是有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显然是将明月当作知己了,诗人那种怀才不遇的孤寂与落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圣杜甫则在《八月十五夜月》中说:“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杜甫当时在蜀中躲避战乱,睹月而思乡怀人,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就油然而生,归心犹如一把折磨人的刀,缠绕在心头。可见满月再圆,也抚慰不了人们的离别之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文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可谓有关秋月的冠冕之作。“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华横溢的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由天上的圆月联系到人间的离别,在怀念子由的基础上感念人生离合无常,使词作有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纳兰词《枇杷仙·中秋》,则有“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的唯美词句,个性鲜明、自成一家的诗人将中秋之夜描摹得如梦似幻,“冰轮”“清辉”“如雪”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意境。

不论站在上下五千年的哪个位置,中秋月都是这同一轮,但在诗人笔下却带上了不同的情感,从而异彩纷呈,魅力无穷。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是中秋节带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闻推荐

电影《胖子行动队》获赞

本报9月23日讯(记者张晓涵)由包贝尔执导,携手文章领衔主演的喜剧动作电影《胖子行动队》即将在9月30日全国公映。近日,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