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中秋情
■艾里香
又是一年中秋来。文人墨客过中秋,除了赏月、饮酒、与亲朋小聚之外,还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把中秋留下,留在记忆里,留进历史里。
中秋赏月,游于山水之间固然有趣,然而嗜酒如命的李白,却喜欢对月独酌。他在《月下独酌》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诗人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相约在那邈远的仙境再见时,借酒酣兴发之际,还要纯真地《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人把酒问月,尽情咏月抒怀,新颖奇特。如果说李白嗜酒如命,那么此时又以月为魂了。
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篇序言就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如此看来,苏轼这首词肯定是他在中秋夜玩了一个晚上才有的成果。第二年的中秋节,苏轼见到了胞弟苏辙,于是又写了《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该诗记述了苏轼与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秋月的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又要分离的哀伤和感慨。很难想象,在这个月圆之夜,多年未见的兄弟二人该怎样互诉衷肠?
明朝广东才子伦文叙进京赶考,和湖广名士柳先开并列榜首。主考官请皇帝面试,题名状元。当时恰逢中秋之夜,皇帝就让他俩以《明月》为题作诗。柳先开先写道:“读尽天下九州赋,吟通海内五湖诗;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意思是自己一定要夺取状元。伦文叙随后写道:“潜心奋志上天台,瞥见嫦娥把桂栽;偶见广寒宫未闭,故将明月抱回来。”他的诗比柳诗气魄更大,而且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皇帝为此点他做了状元。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多次描绘了大观园热闹的中秋夜。晚宴落幕,月上柳梢,贾母领着众人前去赏月作乐。“当下园子正门俱已打开,吊着羊角灯。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祭祀月神这个活动,严格来说只是拜拜月亮,祈求保佑,没有什么巫术色彩,可以理解为人与大自然的一种和谐。
老舍对中秋的兔儿爷似乎情有独钟。他在《四世同堂》中写到:中秋节了,祁老人到街上去想买个兔儿爷给自己的小孙子,买点月饼、买两盆菊花回来。可是由于日本人占领,没有兔儿爷了,没有菊花可卖了,没有节日可过了。老舍还有一篇短文《兔儿爷》,文中写兔儿爷虽也系泥人,但售出的时间只在八月节前的半个月左右,与月饼同为迎时当令的东西,故不妨做得精细一些。况且小儿女们每愿给兔儿爷上供,置之桌上,不像对待别种泥娃娃那么随便,于是也就略为减少碰碎的危险。这样,兔儿爷便获得较优越的地位。
贾平凹的中秋之月,神秘而别有趣味。贾平凹记得,他小时追逐月亮的踪迹,追到了院里,发生了谁拥有月亮的争执。随着奶奶出来倒酒、喝酒,证明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接着是他们又在院内、院外、河船、河的上湾、下湾,以及同伴眼睛里,全都发现了月亮,于是恍然大悟:“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孩子们为了得到月亮锲而不舍,最后他们的好奇心和爱美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
文人品中秋,别具韵味,花好,月圆,人更圆!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史竞男高文成)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18日发布《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要求电影票“退改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