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老爷子”:话剧舞台坚守一甲子

南宁晚报 2018-09-17 06:43 大字

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

15日凌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影视、话剧演员朱旭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在圈子里,大家都亲切地称朱旭为“老爷子”,这大概和他所塑造的形象有关,因为他总是以精湛演技为大家带来一个个或睿智幽默、或慈祥关爱的老人角色。老爷子,走好。

[话 剧]

希望年轻戏剧工作者与国家命运连在一起

朱旭1930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1949年5月进入华北大学,在华大三部戏剧科学习戏剧专业并在毕业后进入华大文工二团工作,从灯光师到演员,由此正式开启了他的戏剧人生。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立,22岁的朱旭成为了北京人艺的演员,这一身份伴随他六十余载。

话剧大师洪深曾说,“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 朱旭始终将这两句话作为自己从艺的座右铭,平时善于观察,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在话剧舞台上塑造过几十个性格独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他扮演过《蔡文姬》中的左贤王,《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请君入瓮》中的路奇欧,《左邻右舍》中的李振民,《咸亨酒店》中的阿Q,《屠夫》中的伯克勒,《推销员之死》中的查利,《红白喜事》中的三叔,《芭巴拉少校》中的安德谢夫,《北街南院》中的老杨头,《生·活》中的王保年,《家》中的高老太爷等角色。

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82岁的朱旭还站在了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扮演《甲子园》中的姚半仙,这是他最后一个话剧角色,至此,他在自己最爱的舞台上站了整整一个甲子。

朱旭凭借独具魅力的表演赢得了许多话剧奖项,比如1984年他因饰演话剧《红白喜事》中的三叔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1991年获第二届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金狮奖”。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之际,他被授予“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同年获得“繁荣首都文艺事业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朱旭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在今年五月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举办的壹戏剧大赏,晨报记者见证了这个最具分量的大奖——中国话剧杰出贡献奖,被颁给了朱旭和焦晃这两位老戏骨。作为中国话剧界当之无愧的“老爷子”,朱旭说:“中国的话剧从一诞生就和国家命运连在一起,我希望我们年轻的戏剧工作者,也能继承这条道路,始终和我们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

[影 视]

演员要善于观察生活还要有一颗纯真童心

话剧舞台之外,他通过电影与电视也为观众留下了许多经典角色。1984年,已经54岁的朱旭初涉影坛。他先后参演电影《红衣少女》《清凉寺的钟声》《鼓书艺人》《阙里人家》《心香》《刮痧》及电视剧《末代皇帝》《大地之子》《似水年华》《沧海百年》等,以炉火纯青的演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1996年,朱旭与吴天明合作的影片《变脸》获得第9届东京电影节3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导演及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在这部影片中,朱旭饰演了一位恪守传统的老艺人,身怀变脸绝技,孑然一身以小船为家,青猴为伴。为传承衣钵收狗娃为徒,不料狗娃竟是女扮男装,当老人锒铛入狱后,狗娃舍身相救。最终,老人打破“传男不传女”的陈规,传艺给了狗娃。

2009年,他在蒋雯丽自编自导的影片《我们天上见》中扮演了姥爷这个角色,姥爷与世无争,乐善好施,宠爱着小孙女。这部影片又为他拿到了第1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及2011年的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特别影人奖。

曾在这部影片中与朱旭合作过的马思纯在微博上发文悼念:“二十岁时,您出演了小姨导演的作品《我们天上见》,我也演了,但咱俩对手戏不多。每每在片场看到您,除了逗趣就是欢喜……您走了,我知道您记得我,朱旭爷爷,我们天上见。”

朱旭曾说,一位演员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而且还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因此他热爱生活,爱好广泛,下围棋、拉京胡、扎风筝、习书画,他都得心应手。他还将爱拉京胡爱唱戏的技能用于艺术创作,在话剧《名优之死》中,他操着京胡上阵,技法娴熟,让人叫绝。他还说过,看一个演员,最终要落在其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不同,塑造形象也就必然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分,粗细之分。”因此他始终坚持读书,研究理论,勤于写文章总结提高。(陆乙尔)

新闻推荐

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去世

□新华社发朱旭资料照,摄于2013年3月25日。据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证实,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