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日常的生活最温情的哀伤

济南时报 2018-09-14 14:25 大字

□钱欢青

93岁的敬大爷,干了80多年的剃头匠。在北京胡同的大杂院里,过着最底层最普通的生活。他经常骑着三轮车到老主顾们家上门剃头、聊天,每次只收5块钱。回家后,敬大爷会拨弄自己那座每天慢5分钟的老座钟。敬大爷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用随身携带的小梳子梳理自己的银发,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每个人都应该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

《剃头匠》是一部纪实题材影片,朴素、平实,看起来仿佛一部关注普通人的纪录片。影片获得印度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但票房自然难以和娱乐大片抗衡,真令人有沧海遗珠之憾。

最普通的生活,是由最真实、最密集的细节编织而成的。影片最令人动容的,也正是对这种绵密的日常生活的呈现,以及敬意。因为敬大爷年岁已高,所以动作缓慢,也许正因如此,影片中所有的生活细节都被展现得舒缓、有致。镜头里一切场景也格外有质感。就连片中的老物件,阳光一照,也是岁月的味道。

被我们匆忙的心灵忽略已久的舒缓而密集的细节,支撑起了影片绵密的日常生活之河,但这日常、平凡,却不是清汤寡水的平淡,而是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敬大爷本人,虽是个小人物,却曾经给傅作义、梅兰芳、尚小云、谭鑫培等诸多名人剃过头;老主顾老米,在家里死了三四天了,才被上门给他剃头的敬大爷发现;喜欢住四合院的老赵,被儿子强行接到楼房里住,没过多久就去世了;爆肚张,儿子跟着做爆肚,孙子却学起了画画,老手艺眼看就要绝了……由敬大爷串联起来的这些人物,丰富而有意味地呈现了老生活方式的日渐消失,呈现了老年人孤独而凄凉的晚年。

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将时代变迁中人的笃定、尊严,表现得不着痕迹又十分充分。敬大爷有自己一整套与人与时代与岁月相处的方式。片中敬大爷对着录音机说自己“简历”的镜头尤其令人动容,小时候读私塾,四书五经都读过,但不是读书的料,就去学武,也没成,想学唱戏,父母不让,最后干了剃头匠。年轻时有一次去给一个司令剃头,不小心把人家眉毛剃掉一点,担惊受怕了很长时间,再被叫去时,司令却没有责怪他,还叫他一起打牌,“大人就得有大量”……断断续续的叙述,一辈子的时光缓缓流过,最最平淡的话语,却如美酒陈酿,芳香馥郁。

一个对日新月异趋之若鹜的时代,注定没有耐心以敬意和温情去关注老手艺、老生活方式,甚至老年人,仿佛每个人都不会老去。《剃头匠》仿佛一首挽歌,无奈而哀伤地呈现了“从前慢”的行将消失,但也深沉地呈现了“从前慢”的质地和价值,呈现了最普通的生活中,人所能拥有的温情和尊严,并深情地提醒我们,不要在匆忙中忽略了人生最该珍惜守望的东西。

新闻推荐

讲述一代人的担当——观电影《李保国》

观电影《李保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