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克鲁斯:有一种坚持让时光不老

2018-09-12 20:59 大字

上映12天,票房近10亿元,刷新《碟中谍》系列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在电影市场一向疲软的9月“后暑期档”,“阿汤哥”汤姆·克鲁斯携最新力作《碟中谍6》回归银幕,硬是走出了一根逆市“长阳线”。

从1到6,“碟中谍”这一闻名全球的超级大IP跨越的不止22年光阴,更是日新月异的电影市场格局和大众审美品位。尽管能否超越前作荣登系列巅峰尚存争议,但从维护经典口碑的角度,《碟中谍6》无疑给国内外众多烂尾的大IP上了生动的一课。

以血肉之躯探索动作片极限

1996年,一张装着间谍名单的光碟拉开了一部电影的帷幕,也开启了CIA特工伊森·亨特的光辉时代。那一年,34岁的汤姆·克鲁斯风华正茂,《碟中谍》系列横空出世。如今22年过去了,好莱坞特工类电影层出不穷,但《碟中谍》系列已有登顶之势。究其原因,是该系列将其“核心竞争力”——汤姆·克鲁斯发挥到了极致。

其实,论视觉效果和科技含量,《碟中谍》比不上《007》系列;论剧情编排和心理博弈,它也难望《谍影重重》项背,但只有它拥有一个“玩命”把电影拍好的阿汤哥,而这一点,无法不让人动容。有影迷在看完《碟中谍6》后感叹,这部电影最神奇之处,是许多情节会让人以为是“替身+绿幕+特效”,实际却都是汤姆·克鲁斯上阵实拍。

影片开端,亨特从运输机上一跃而下的HALO跳伞,俗称“高跳低开”。这是一项特种部队专用的战术,危险性极大。为了几分钟的电影镜头,汤姆·克鲁斯训练了整整一年,拍摄时一共跳了106次,最终成为影史上第一个完成HALO跳伞的演员。在追击反派的桥段中,“空人飞人”的镜头也令人瞠目,汤姆·克鲁斯从一栋楼顶“飞跃”到另一栋楼,结果在第四次拍摄时脚踝骨折,剧组因此停拍两个月。影片中,那一瘸一拐、咬牙前进的亨特并不只是在“演戏”,而是肉体凡胎的人类受伤后最真实的表现。

《碟中谍》走过的这些年,电影特技突飞猛进,观众的审美口味也被炫目大片养刁。但56岁的汤姆·克鲁斯反其道而行之,以演员的血肉之躯,探索动作片的人类极限。有影评人甚至认为,衡量每部《碟中谍》电影的水准,几乎已经由阿汤哥“蹦极”的高度来决定。从早年的密室威亚秀,到攀岩秀、钢丝秀、跳楼秀,再到本片里的跳伞秀——这分拼搏和诚意观众们感受到了,也认可了。

如何点燃观众对下一部的期待

有人将《碟中谍》系列比喻成一篇“命题作文”,故事最后,亨特总会以神乎其技的方式拯救世界。新作尽管剧情再落俗套,但片子从头至尾始终让观众紧绷神经;反转虽然好猜,但节奏马不停蹄,不会给人故弄玄虚之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电影学者汤惟杰表示:“两天连刷两遍,该心跳的地方第二遍照跳不误。情节虽是老的地方多,但精准有效,这是该片厉害的地方。”

和所有系列电影一样,观众对于下一部的期待既是《碟中谍》的动力,也是压力。《碟中谍6》扎实地将这个IP中几乎所有精髓巧妙融入其中。有观众坦言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第一部的影子——人物身份不断翻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影视剧编剧“悉尼卡通”则认为本作像第四部和第五部的合集——前半段连场花活甩奇观,后半段致敬经典间谍片和黑色电影。“难得面面俱到,可以算很良心了。”

不过,对千篇一律的剧情感到审美疲劳的人也不在少数。电影研究者王昕就认为《碟中谍6》“看着热闹,但一个月后可能就难以回忆起什么了。世界又一次从无解的危机中被‘最后一秒钟营救\’,最戏剧的两难困境也要服从于阿汤哥的主角光环。”再过四年就要步入花甲的“阿汤哥”,如何点燃观众对下一部的期待,确是不小的难题。(作者:郭超豪)

新闻推荐

中国电影新浪潮何时再起航?

"1980年代初,华语电影界风起云涌,大陆、香港和台湾先后出现一批新人导演,他们带着自己的处女作,在海内外影展激起波澜,令世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