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明星史,半部悲情传
清光绪年间,一位京剧名角,在北京城琉璃厂土地祠地界的丰泰照相馆门口,扎着黄靠耍着大刀花,摄影师用手摇型的摄影机全神贯注地拍摄……这是司马路在《明星史记》中,为读者呈现的中国第一场电影的拍摄录制现场。
这位京剧名角为谭鑫培,可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演员;这位第一个吃螃蟹出资拍电影的人叫任庆泰,他们拉开了中国电影的帷幕。
在书中,擅长通俗历史写作的司马路,抛却了电影的种种艺术美学,从中国电影的起步讲起,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情感片、武侠片到艺术片,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从北京、上海到香港,以明星的迭代更新为线,将从清光绪年间到今天的知名影星进行了一次大盘点,讲述他们艺术之外的跌宕人生。
要说“史记”,自然要从源头说起。除了任庆泰这位将京剧翻拍成电影版的中国电影开山鼻祖外,要说中国最早的电影导演,那是颇有传奇色彩——他是有生意不做,弃官不当的“戏评人”,而且因为他,某报刊还专门开辟了戏评版,聘他为副刊主编,而后他又走上了评而优则编,编导不分家的电影人之路——他就是郑正秋,和任庆泰一样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中国最早的电影人。
他们更像是今天的创业者,拥有着灵活的头脑、创新的精神,敢闯敢试的勇气,但不同的是,这两位创业者家底颇丰,不仅玩得起,也输得起,并无后顾之忧。
中国电影从懵懂中蹒跚学步,不断试错,到后来渐渐形成产业,造就一批明星人物,可谓是一波三折,其中的艰辛在本书中已被作者一笔带过,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曾处于各自时代风口浪尖的影星们的情感往事和绯闻八卦。
比如上世纪20年代中国最受追捧的四大女星:遭遇家暴逆袭成电影明星的王汉伦,卖身葬父而后突围的宣景琳,浓郁至极、艳丽至极游戏人间的杨耐梅,以及被茶叶皇帝捧上天又被无情抛弃的电影皇后张织云。如今,她们留给世间的除了一些八卦传闻外,所有的芳华、所塑造的角色都已化作了烟尘。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第一个黄金期。此时上海成了“东方好莱坞”,一时间各种影片风起云涌,电影明星自然也上了“热搜”。在小报记者的推波助澜下,以胡蝶、阮玲玉、周璇为代表的一批电影明星成为时代的标志。美人如玉、回眸一笑百媚生,她们于乱世之中点亮了人们的眼睛,似是悲苦人间的一抹亮色,让人们暂时忘记了人间苦痛。
这些演员走上星路之后,暂时告别了衣食之苦。在绝大部分中国人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她们化着精致的妆容,变换着各种各样的衣服,但在风光之下,命运也是多舛的——王人美与相爱的人因彼此不理解而各奔东西、阮玲玉纵然一时风头无两,却因年少时的错爱,而终于“零落成泥”,让世人念念不忘的金嗓子周璇也是情路坎坷……只是,对于当时普通人而言,她们的苦,是天上的苦,不是人间的苦;她们的痛,是天上的痛,不是人间的痛;她们的生死爱恋,都是神仙式的,没有土地的味道……她们为世人作出最大贡献就是麻痹神经,在乱世之中为人们提供谈资,提供精神慰藉,仿若人间太平,没有山河破碎。到了今时今日,这些过往明星,便成了供人们追忆,用以对比今日的明星差别,聊以怀旧和感叹人世无常的参照物。
乱世也好,盛世也罢,世间的人总需要一些人、事、物来放松自己的神经,找个精神宣泄的出口。不过,只有张驰有度的人,适当娱乐才有益身心,而有些人则因过度娱乐,在娱乐中让思维越来越浅薄,也就到了“娱乐至死”的地步。
一代一代电影人更新换代,江湖风来,则荧屏上全是“天外飞仙”;硬汉时代到来,则南拳北腿功夫王成为全民偶像……看着书中影视明星的传奇,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仿佛一幕幕时代的投影,映射着一个时代的国民审美与价值取向。或许,我们不该指责如今的明星们日甚一日的娱乐化倾向,而应该反思的是社会整体性娱乐化氛围。
一部《明星史记》,半部悲情传。不知今日读者能否在明星们的悲情以外读到更多的东西。不论是电影本身,还是明星艺人,他们所传递的价值和意义理应比悲情和娱乐更多。假如本书能更多的发掘中国电影从起步、发展,到在反映社会现实、追求艺术成就等方面所做出诸多尝试和探索,探讨走过的弯路和取得的成就,或许这部“史记”的份量会更重。
新闻推荐
本文由【萌神木木】独家发布于企鹅擅自转载必究!欢迎转发分享~徐克作为一位资深导演,在娱乐圈中被称为“鬼才”,呈现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