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这一年,改革开放中的新事新人出场

齐鲁晚报 2018-07-22 03:30 大字

电影《咱们的牛百岁》创下了数亿人次的观影纪录。1983年,被称为高档消费耐用品的电视机、收录机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为欣赏文艺作品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年,首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登上荧屏,从此年年与全国观众见面,以至于发展成为新的民俗;这一年,时代潮流与创作者的责任感相互激荡,爱国、乐观、昂扬向上。歌曲《大海啊故乡》传唱大街小巷;电影《咱们的牛百岁》创数亿人观影纪录;内地首次引进的港剧《霍元甲》掀起了爱国和武术热潮;李国文的小说《花园街五号》,为改革中披荆斩棘的勇士们唱响了赞歌……

本报记者张宇

实习生刘小青

《大海啊故乡》

抒发爱国爱乡之情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大海啊故乡》是中国第一部反映海员生活的影片——《大海在呼唤》中的主题曲。由王立平作词作曲,东方歌舞团著名歌唱家朱明瑛首唱。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祖国深挚的感情。1983年,在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经郑绪岚演唱后,火遍大街小巷,此后歌曲被多位知名歌手翻唱过。

《大海啊故乡》虽然没有气壮山河的气势,没有华丽满溢的旋律,但它胜在朴实中见真情,温暖中见力量。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纯真,如叙家常,但情深意长,感情真挚,有深刻的内涵。它借助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秀丽的曲调,表达了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了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

这首歌之所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有一个博大的主题——爱。它表面上是对大海、对故乡的爱,实际上是歌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对伟大祖国的歌颂与祝福。王立平曾说,这首歌应该说是一首关于爱的赞歌,“对童年、对大海、对母亲、对生活、对祖国的一种赞美和深深挚爱。”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其魅力会打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正因为如此,这首歌不仅在国内广为传唱,同时也深受海外华侨和外国人的喜爱,更是不少音乐会及歌舞晚会上的保留曲目。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国人离开家乡求学、做生意、环游世界……在许多抒发思乡、爱国之情的歌曲中,《大海啊故乡》始终广为传唱。

《咱们的牛百岁》

农村喜剧片经典之作

《咱们的牛百岁》是一部反映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生活的影片。它以农村开展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通过五个没人要的“刺儿头”社员跟随小组长牛百岁之后逐渐转变的过程,体现了新农村建设时期人们思想的变化,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影片贴近生活,节奏明快,上映后即风靡大江南北,在全国不少地方甚至每天24小时放映,创造了数亿人次的观影纪录。

编剧袁学强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根据当时胶东农村的实际情况创作了剧本。电影中每个演员都选得特别好,像陈裕德扮演的懒汉田福,梁庆刚扮演的牛百岁等等,回头来看,几乎都是非他莫属的选择。当时已经是大明星的王馥荔扮演的寡妇菊花,更是让人刮目相看。让深受观众喜爱的“天下第一嫂”王馥荔演个骂大街的泼辣寡妇,别说演员本人,就是很多观众都不接受,但让剧组没想到的是,演完这部电影后,王馥荔“天下第一嫂”的称号反而叫得更响了。

《咱们的牛百岁》在笑声中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达,温情、乐观、昂扬,是一部散发着乡土气息、生活气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村题材喜剧片。因为对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响应、民间性的审美取向,电影受到不同层次观众的喜爱,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电影上映后,“牛百岁”就成了一个代名词,“工厂里的牛百岁”“县里的牛百岁”也随即出现在人们的话语中。影片获得了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一等奖,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如今回过头来看,虽然影片处处打着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烙印,但其深入到中国农村的伟大变革中开掘主题,通过牛百岁这一形象,展示了中国农村新的事物和新的人物,提出了新时期农村共产党员的时代觉悟和模范作用这一重要课题,这一点直到今天仍值得关注。

《霍元甲》

激发拳拳爱国心

20集电视剧《霍元甲》是徐小明执导的香港古装武打片,1983年引进内地之时盛况空前。很多人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电视剧首播时能万人空巷,重播还能万人空巷的,那就非《霍元甲》莫属了。

《霍元甲》由黄元申、米雪、梁小龙主演,生动描绘了清末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剧中漂亮的武打场面至今令人难忘,尤其是大侠霍元甲和陈真强烈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了当时的人们,大大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热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正气凛然,唱得人热血沸腾,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张口就来。

《霍元甲》不仅让黄元申、梁小龙和米雪等人迅速成为内地几代人的偶像,还引发了内地武侠文化的热潮和学习粤语的热潮。该剧之后迅速拍摄了《陈真》和《霍东阁》两部续集,内地也借机推出了不可计数的由电视剧衍生出的小说和新编故事,较有影响的是《霍元甲陈真传》《津门大侠霍元甲》,就连小人书也风行一时,全国有不少人在练习迷踪拳,到处在谈论霍师父。

作为一部曾引得无数中华儿女荡气回肠的经典剧集,《霍元甲》能够让我们找回逝去的武侠记忆!更重要的是,《霍元甲》给国内影视剧市场带来了一股势不可当的武打片风暴:剧中实打实的真功夫和武打场面,看起来过瘾且对后来的武侠影视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那以后,层出不穷的以武打为主题的各类作品风靡一时,同时也造就了国内外一拨又一拨的武侠迷。

《花园街五号》

唱给勇士的赞歌

《花园街五号》是当代作家李国文的代表作,也是影响较大的“改革文学”作品之一,刊于《十月》1983年第4期。写“花园街五号”这座特殊建筑物里发生的故事,其实关注的是改革对整个社会尤其是人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带来的变化。

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花园街五号那座洋房和韩大宝这一艺术形象。花园街五号既是一个建筑物,又是一种历史的象征物。韩大宝不仅仅是一个人物,而是象征着一个狂热的、缺乏理性的时代。作品通过这个富有象征性的人物告诉人们,人和社会一样,摆脱过去完成自我更新不是轻而易举的。小说把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认识统一起来,在展示历史发展艰难曲折的同时,揭示了现实社会改革的历史必然性。从总体上看,小说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这种乐观精神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情绪。

李国文是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花园街五号》是他在改革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创作这篇小说是想为在这场变革中,披荆斩棘、冲锋陷阵的勇士斗士唱一支赞歌。大家来关心这场改革,支持这场改革,并且投身到这场改革洪流中来。”

“改革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在新时期文坛上的一股创作热潮。1983年至1984年间,描写社会改革的作品形成了一个创作高峰,在社会上颇为轰动。用文学反映改革开放的火热生活,记录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改革文学”的兴起是时代潮流与作家社会责任感相契合的产物,至今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仍层出不穷。

新闻推荐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9人健在

2018年5月2日凌晨,著名影星王丹凤逝世,享年94岁。王丹凤,出生于上海,1941年从影,拍摄有《新渔光曲》《青青河边》等影片,也是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