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的希望 文/曾丽

西昌都市报 2018-07-20 11:44 大字

电影《我不是药神》像一阵风暴,席卷过每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心田,头脑,且盘旋翻腾,羽化状纠缠于身心最静谧处的痛,不肯离去。

从6月30日起,此电影就开始点映,我是7月1日看的,至今大半个月了。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药神”是否又刷新了纪录。其实,我并非关心累计票房,单日观影人次,场均人次,上座率,各大平台持续打出的高分等等。我想看的是,迄今为止,到底有多少人会被牵引着,走进影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感受现在中国的每一个普通人正在或将经历的求医问药的“神路”,到底有多远,有多难,有多苦,有多痛!犹如《冈仁波齐》中磕长头,匍匐数千里去朝拜,祈福转山的人们一样,为了信仰!《我不是药神》中,“神药”五人小分队,在片中也上演了一种朝拜,祈福式的,虔诚的求医问药之路,是一次次自我救赎的顶礼膜拜。如电影插曲唱的一样: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

《我不是药神》中,引爆大家泪点的是那位因患癌症三年,服用了维持性命的天价药,拖垮了整个家庭,却依然想要“生而平凡”的老太太那句反诘:我只是想活下去,有错么?

作家余华早就“活着”这话题讨论过: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哪怕是像福贵一样地活着。

看到此处,我们虽然都是安坐在影院舒适的高靠椅上,沉浸在暗黑的观影环境中,却突然有一种感觉,仿佛自己就和片中的那位哀告,乞求,反诘,愤懑的老太太一样,搭乘着一艘将沉的船,在暗夜愈加浓重的海天之下,绝望着,乞求着生命之光,哪怕它仅仅是一闪而过的微光,也显示了它的圣迹。

观影时,此处夺眶而出的泪水,影院中轻微的啜泣,无语的哽咽,阵阵袭来的心中隐痛,似洪流喷涌而出,淹没了座椅、观众、银幕,以及周围的一切。就在此刻,你我都似一叶叶脆弱的生命之舟,无力抗击滔天的洪流,打着旋儿,失去了方向,前途茫茫未知,生而艰难沉重!

也许,同在观影的你我一样,永远也难忘那位父亲的眼神。他凝视着还在婴儿车里嗷嗷待哺的儿子,深情地憧憬,未来儿子长大了,一家人的幸福。更强烈的对比是他在经过绝望,自救,又绝望后,在做出决绝之举前,回首凝望睡梦中的家人,那份留恋、不舍,又无可奈何的眼神,柔软又锋利,刺痛了观影者的心扉。

《我不是药神》公映后,大家都纷纷谈及现实中这位“药神”式的英雄——陆勇。正因为陆先生患慢粒白血病病,才走上了一条寻找神药,自救,义务代购,救人的自我救赎之路。正是陆先生的先行之路,才触动了一场法与理的论战,也促进了我国医药审批部门加快处理类似西药引进审批制度的改革。

据悉,从2018年5月1日起,我国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

记得片尾,一串串长长滚动的字幕,讲述了这种救命的神药如何一步步走向生而平凡的我们,怎样逐渐提高治愈率,存活率。尤其震撼的是大银幕投影出的满屏的戴着几层口罩的不计其数的病患者的面庞,口罩可以遮住他们的容颜,却无法阻挡其难言的辛酸和心愿:活下去!活下去的希望!

新闻推荐

一部电影史 一部明星传 ■胡艳丽

明星史记作者:司马路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清光绪年间,一位京剧名角,在北京城琉璃厂土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