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医药环境是中国的榜样吗?
电影《我不是药神》还在热映,患者、救命药激荡着观影者们内心最脆弱的神经。而这部电影从药物产业层面带给医药界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印度药物环境是中国的榜样吗?“显然不一样。中国既需要救命药,也需要低价药,更需要自身研发创新的新药。”在华盖资本许小林的药物世界观里,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可循环的、能惠及广大患者的有序医药产业环境。多年来,政府层面出台多项措施,鼓励中国创新药发展,扶持针对于癌症类疾病领域的生物、生命类药物快速获得审批、落地……
印度的药物环境
印度药物环境好吗?应该有很多人会说好。因为,价格低廉,确实惠及着非常多的用药人群,如印度最大的仿制药企业,也是全球最大仿制药企业之一的梯瓦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各地,被称为“世界药房”。《我不是药神》电影中的药物叫格列宁,被誉为慢粒白血病的救命药,是印度的一款仿制药。而这一药物的原型是诺华制药研发的格列卫。2017年一次采访中得知,一位老人服用诺华的原研药格列卫,一个月的药费为20200元。南京的职工报销比例是75%,即可报销15150元,自费部分是5050元。
一位医药圈人士透露,如果印度购买此类药物,一个月大概需要千元药费。如果从这一层面来看,印度几乎成为救命的天堂。
事实上,重症类药物来说,多数原研药物一疗程的价格,业内比喻已达到一辆劳斯莱斯。患者吃不起,国度财政医疗费用支撑压力大,成为普遍现象。
那么,便有了印度数个大仿制药企迅速将业务拓展至全球各个角落的土壤。
而印度药物环境来看,曾主基调是仿制。1970年,印度为了发展药物经济市场,政策层面颁布了《专利法》,使印度企业可以合法地仿制跨国医药企业20年专利期内的药品。印度的仿制药企得到了市场的准入和迅速的崛起。
印度制药企业通常在跨国制药企业引入新产品后,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开发新的生产方法,生产仿制产品。发展到80年代,印度已成为世界上药品价格最低的国家,在新药引入方面,印度与欧美国家的时间差大大缩短。
在此期间,印度最大的仿制药企业南新公司、太阳药业等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企业之一。
到2017年底,有关全球药物研究报告统计显示,印度生产了全球20%多的仿制药,药品出口到200多个国家,疫苗和生物制品出口到了全球150多个国家。印度被誉为“世界药房”。
发展到2016年,美国市场上有40%的仿制药来自印度,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仿制药来自印度。新药在欧美市场上市9个月后,印度的仿制药便跟随而至。
如针对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格列卫”,是瑞士诺华研发。最初阶段中,这一药品中国市场大约23000元一盒,而它的仿制药VEENAT 只要200多元,由印度药企Natco 公司生产,两者的有效成分都是伊马替尼,但价格悬殊巨大。
事实上,除了格列卫,其他特效药如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治疗肺癌的易瑞沙、治疗肾细胞癌和肝癌的多吉美,印度都有仿制药。
如果从患者用药角度看,印度的药物市场几乎是全球最好的市场。
印度药企的悲喜
如果从药物市场的长远发展看,从国家高度层面的可持续性出发看,印度药物市场是中国的榜样吗?
答案或许是未必。因为,当某一经济发展永远处于跟随是自己无法掌握风险,当前面的对象出现状况时,自己也会陷入无可逆转的危机。医药界人士评价这种风险为,仿制药利润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持续与倒闭,只在几个药品的距离而已。
基于此,事实上,印度也在转型。
医药界人士认为,印度的霸气之处是,仿制得以有提升产业后,即在市场站稳脚跟后,开始摸索创新。但这一创新仍然为辅。2012年6月印度颁布了《生物仿制药指南》,为本国的生物仿制药研发和生产提供制度支持。另一方面,专利制度与国际接轨,促使印度医药企业出口到更多新市场,对已有市场出口产品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其中对欧洲、美国等规范市场的出口增速更快。
应该说这一政策,从正面督促了印度仿制药企业们的创新的能动性。之后,印度头部仿制药企业南新公司、太阳药业开始重视创新要的发展。
药品质量、创新,此时在印度的制药领域被史无前例的重视。
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7年,印度自行研制的药物110项得到美国FDA 的批准,包含40项药品制剂及70项原料药,欧盟批准有75项,南非等其他非洲国家有100项。印度是美国以外地区拥有经美国FDA 批准的工厂数量最多的国家。
在印度生物仿制药的批准一般不需要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但至少要有100例患者参与的Ⅲ期临床,并且对生物仿制药的批准时间没有明确的限制,这样能大幅度降低生物仿制药的开发成本。
中国需要创新
制药领域人士认为,仿制药低价格惨烈竞争,使得任何一个仿制药企业都很难续写自己可以发展数百年的历史。当全球各国针对药物市场都谈创新时,仿制药企业惨烈的洗牌就会出现。那么,这之前,如果企业没有提前切入创新、研发层面,那都将是短命的。
从上述仿制药企业发展历程看,仿制助其成为业绩领袖之一后,挖掘和培养自身竞争优势才是更为重要的抉择。
事实上,中国也是仿制药大国。但近些年来,中国频繁出台各类政策鼓励创新。如生物、生命类药物的研发创新。
多年来,在中国药物市场,研发创新能力强大的跨国大型药企依靠品牌优势和临床必需新药,占据了国内高端主流医院的用药市场。2107年,有关鼓励创新药政策作了大幅调整,全面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鼓励创新药研发端;取消临床试验基地的GLP 认证制度,采取备案制度,以开源方式增加新药临床试验产能,缓解现阶段临床试验产能短缺。
规定新药临床申请试验申请60天时限,分类管理加快创新药上市审评、现场检查的进度,破除限速步骤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并针对国内创新药研发端激励不足、临床试验产能受限、临床和上市申报审批时间过长等多方面困境,为创新药提供了诸多实际利好。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本土创新企业也在快速发展,2018年6月29日,“2018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上,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吴淳在会上称,中国正在赶超世界一流国家的研发水平。
部分数据显示,本土企业近半研发管线针对肿瘤领域,密集布局数个热门靶点:中国本土药企研发管线有近48%都集中在肿瘤领域,其中的一些热门靶点:如VEGF 共22个项目在研,HER2 共15个项目在研,PD-1 和PD-L1 共10个项目在研。
据了解,医保目录调整的开启,将会使得更多国产创新药成为地方医保的支付品种,患者支付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推动销售的放量增长,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新药的研发。
多位医药界人士认为,中国药物市场需要一个更良性、可持续的环境。印度是借鉴。据《经济观察报》
新闻推荐
近日,暑期合家欢电影《神奇马戏团》宣布提档至7月21日我国上映,同时曝光中文主题曲《闪亮的魔法》MV,由周笔畅为影片倾情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