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身体记忆
□阿子
有些运动据说是一旦学会了,身体就会有记忆,比如骑自行车、游泳,据说还有开车——当然开车好像很难归类为运动。前段时间包了一次粽子,动手之前大脑里完全一片空白,手势应该是怎样,好像已经完全失忆了。对着洗好的叶子和泡好的糯米,发了好半天的呆。想了半分钟,犹犹豫豫开始动手,结果手比脑快,捏角填糯米,裹角缠线,很快就包好了,还是比较标准的四面体。
我们家在奶奶去世以后,父母很少有时间来带着我们进行“传家”实践。这个落差略有点大,以前奶奶每次杀鸡都会把鸡上的油细细剥下来,放在冰箱里冻好,攒到正月十五的时候炼油出来自己做汤圆馅的人。我妈妈自觉做饭水平不行,总是默默做打下手的无名英雄,我爸爸做菜水平很高,但是包饺子、包汤圆手艺就不是那么好。他们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就是一定要让我们学会做饭,最低限度是独立生活时不会在吃上亏待自己。
包粽子这种一年一次的手艺活,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必选项目,直到小学五年级,学校要求大家包粽子带去学校,他们才像完成任务一样地教给了我。当时我们家连粽叶都来不及买,还是找院子里的邻居借了一些——那家人除了端午包粽子挂艾草菖蒲,冬天一定会挂出一串香肠腊肉。
前些天看了电影《生存家族》,讲日本发生大停电的温情家庭风的科幻电影。回想起来如果遭遇了大停电这样的灾难,那家“传家”气氛浓厚的邻居一定存活率很高,毕竟掌握了很多农业社会年代的记忆。
那之后我包粽子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过来,今年突发奇想要包,主要也是想让家里的小朋友初步有点手上的记忆,不过这个计划没完全成功,小朋友学习包了几个,就直接拉上邀请来“一起包粽子”的好朋友去玩她们的游戏了,只有大人们摸索着包完了,看来明年还应该继续。
虽然如今什么都能买到,不过“技不压身”是没有错的,听上去可能有些反现代,但是在做饭这件事上,老祖宗们传下来的很多经验仍然还有用,学一点总有好处。至少可以把我父母教我们独立生活时的那分心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拥有自己关于厨房的肌肉记忆。
虽然肌肉记忆还在,但是不练习的话,速度确实上不去。看广告里资深包粽工“神乎其技”的手速,心里还是很羡慕的。包汤圆、包饺子其实也一样,还有做各种烙饼和点心之类,乃至于焙烤,大概也都差不多,手势一旦学会,就能受用一辈子。
新闻推荐
《我不是药神》燃爆整个暑期档的电影市场,点映票房超过一亿,上映一天票房就超过3亿。这部影片不仅叫座也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