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代最叛逆的女导演穆拉托娃逝世 享年83岁
当地时间6月6日,乌克兰传奇女导演琪拉·穆拉托娃(Kira Muratova)病逝于敖德萨市,享年83岁。从影半个多世纪以来,她拍摄了近20部剧情长片,在艺术电影领域享有盛誉,只是由于其人其作生逢特殊时代,导致艺术电影圈外的普通观众所知甚少。
2012年,琪拉·穆拉托娃出席罗马电影节。
1934年11月5日,穆拉托娃生于现属摩尔多瓦共和国(夹在罗马尼亚与乌克兰之间的欧洲内陆国,当年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索罗卡市,原名琪拉·克洛科娃(Kira Korotkova),25岁时由苏联国家电影学院(VGIK)导演系毕业后,进入敖德萨电影制片厂工作。由于其特立独行的电影风格总是与当局所要求的现实主义风格相去甚远,自1967年的处女作《萍水相逢》( Brief Encounters)开始,她便经常要被迫面对作品拍完后无法上映的不幸。
上世纪八十年代,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苏联电影创作的自由度相对提高,但穆拉托娃却依然难以获得当局认可,导致其1989年的作品《衰弱症》(The Asthenic Syndrome)仍被禁止公映,数月之后方才解除禁令——而这也令她成为戈尔巴乔夫治下唯一有作品被禁映的苏联导演。
《衰弱症》海报
好在也是在这一时期,穆拉托娃的作品终于能走出国门,获得欧洲电影同仁的高度肯定。1990年的第40届柏林电影节上,《衰弱症》获得评委会特别奖(银熊奖)。时至今日,这部作品仍旧是其海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用美国著名影评人乔纳森·罗森鲍姆(Jonathan Rosenbaum)的话来说:“观看该片的过程,或许会将你逼疯——毫无疑问,导演确实是故意如此——但只要看了,这辈子你都忘不了这部电影。”不拘一格的黑白摄影或彩色画面,极简主义的故事剧情,看似荒诞的少数几句对白的反复重述,以跳切手法为标志的非传统剪辑风格,夸张激进的演员表演风格,以上这些特色贯穿了穆拉托娃多部作品。难怪罗森鲍姆会略有武断地感慨:“很难想象前苏联时期还有哪位导演比穆拉托娃更出格的了。”
同时,自从1988年苏联电影界最高荣誉“尼卡奖”(Nika Awards)诞生以后,穆拉托娃也不断获得本国电影同侪的肯定。她先后获得八次“尼卡奖”提名,并赢得其中五次。其中包括1994年的《狂热》(Passions)和2004年的《调音师》(The Tuner)令她两度获得最佳导演奖。
《狂热》海报
《调音师》海报
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她1971年完成的《漫长的告别》(Long Farewells)。该片长期被禁,穆拉托娃甚至一度因此片被苏联电影工会除名。女主演担心当局会将该片彻底销毁,斗胆在自己床底下藏匿起了《漫长的告别》的一套拷贝。之后,穆拉托娃当上了电影学院讲师,有时会在课堂上为学生放映这部禁片,每每让学生们看得潸然泪下。1988年第一届“尼卡奖”评比,这部17年前拍摄完成的作品,入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大单元,虽然最终都败给了格鲁吉亚电影大师钦吉兹·阿布拉泽 (Tengiz Abuladze)的传世杰作《忏悔》(Repentance),但两项提名已足以证明苏联电影界对其迟来的肯定了。
《漫长的告别》海报
个人生活上,穆拉托娃在1960年代与敖德萨电影厂的同事亚历山大·穆拉托夫(Aleksandr Muratov)结婚,因此改姓穆拉托娃。两人育有一女,但最终以分手告终。离婚后,穆拉托娃保留了前夫的姓氏,即便后来又与比她小22岁的画家叶夫根尼·格鲁本科(Yevgeni Golubenko,他也是穆拉托娃多部作品的美术指导)结婚,也未再改名字。
新闻推荐
最近,英国一家只有两个客房的小客栈,成了热门景点,预定爆满,一房难求。更是无数日本客人千里迢迢飞到这里,只为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