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 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老杂志里的王丹凤
王丹凤主演电影《护士日记》,插曲《小燕子》是她自己唱的——王丹凤的声音一听就能听出来,有那么一点儿嗲。《护士日记》上演的时候我才多大呀,不知为什么,《小燕子》带给我的却是惆怅的情调。后来我在苍茫茫的青海待过两年,才体会了“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意味。《护士日记》片首曲也像是王丹凤的声音,另外几首插曲情调明快嘹亮,反倒无人传唱。
王丹凤5月2日在上海去世,享年九十三岁。王丹凤丈夫柳和清早她两年去世。王丹凤那些人所共知的资讯不是本文的目的,我想从私藏的电影资料中勾勒出一些少为人知的“王丹凤”来。说起鄙藏电影资料,当然不敢跟崔永元的电影资料馆相提并论,颇足引以为傲的是,因为我写了《梦影集——我的电影记忆》一书,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特地光临寒舍拍“电影”呢,片名《百年光影》,于人民大会堂首映。虽然片中称我“影迷谢其章”,且只有十几秒的镜头,可是您要知道,《百年光影》里多少大明星没露影没念名。
《新中华画报》的王丹凤封面
王丹凤的演艺生涯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段,即上海沦陷时期、抗战胜利之后、香港时期、新中国时期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影迷不太熟悉的是前三个时期,许多老电影的拷贝不是损失了便是嗞嗞嘎嘎无法观赏。比如《春江遗恨》干脆连专业人士也看不到。倒是那些纸质品,海报呀,明星照呀,电影说明书呀,电影杂志呀,留存至今,为影迷们展示着风华绝代的王丹凤。如果你不是王丹凤的铁杆影迷,如果你只是看过1980年王丹凤的收山之作《玉色蝴蝶》,请你千万忘掉惨不忍睹的近乎自我毁容的《玉色蝴蝶》吧,不妨回看这几部王丹凤演出的老片子:《家》《护士日记》《女理发师》《海魂》和《桃花扇》。越是美艳如花的女演员,艺术生命越短促(四十岁是个坎),勉强演下去,真不如激流勇退,给影迷留个好念想。
谢其章收藏的《上海影坛》创刊号,封面是初登影坛的王丹凤
王丹凤出道之初,神州板荡,山河失色,个人命运如不系之舟,飘忽难定,幸与不幸,难说得很。王丹凤在上海滩声名鹊起之时,也是张爱玲大红大紫之日,两位女子在战后都遇到了一些小麻烦。1946年上海《银都画报》上刊出《王丹凤之谜》,里面这样写道:
胜利后沪上各影片公司偃旗息鼓,以冀相机待发,最近周剑云柳中浩(按柳和清之叔父)严幼祥等纷纷筹组影片公司,又在重整旗鼓,网罗从影人才,于是周剑云组设之大中华影片公司,制片厂设于香港,特到沪与金嗓子周璇接洽拍片事宜,而周璇鉴于大后方影星白杨,秦怡,舒绣文等,先后拍摄目空一气,认为鸠夺鹊巢。把过去的成绩,只落得一干二净,所以经周剑云邀请赴港拍片,就毅然允诺,已于十月三十日由沪飞港。
打断一下,再接着抄录《王丹凤之谜》。抗战后,演员也分成好几派,从大后方得胜返乡的演员气焰逼人,好像胜利是她们打下来的。留在上海的演员,好像做了天大的亏心事,为什么那几年去香港发展的演员那么多,就是这个原因。有的演员后来回到上海,如周璇、王丹凤,而陈云裳、李丽华等一流明星则永远留在了香港。虽说“楚人遗弓,楚人得之”,终归这是中国电影史的一段插曲,理应提上一句。有一段当年的评论不失公允:
去年战事发生后,影界从业演员们一部分西上川汉,一部分逗留“孤岛”,去的固是热心,留的却也未必便是凉血。不过留在上海的,忘了祖宗三代的混蛋并不是没有。
我以前写过《郊游图》,这张大型漫画聚集着“孤岛时期”五十几位当红的影星,王丹凤名列其中。欲多知道一点儿历史背景,可以读一下拙文,王丹凤当时只不过是个小明星,小人物,或如《王丹凤之谜》给出的定位“可怜虫”。
郊游图
同样是从重庆荣归,与王丹凤交谊深厚的胡蝶这么说:
抗战胜利后,全家回到上海,但也并没有住得太久。我们拜访了亲朋好友,他们有一些在沦陷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离开,好不容易盼来河山光复的日子,但又出现了复员接收中等等新的问题,就是我在前面讲抗战胜利后的电影时谈到的。这些电影反映了当时民众等待、盼望到失望的心情。
有声是生意人,他不参与政治,但对局势很敏感,人心的动荡与不安,正隐伏着新的危机。所以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我们全家又迁居香港。(《胡蝶回忆录》)
《王丹凤之谜》接着写道:
柳中浩组办之国泰影片公司,因不示弱亦积极进行,影星方面已物色了王丹凤,乔奇,严俊等在开石路寓邸大事请客,以示联络。致王丹凤小姐虽一度拍摄《春江遗恨》,各界颇多指责,王丹凤以人言可畏,深居简出,暗自流泪。据传王丹凤将再度水银灯下生涯,不久就可与观众在银幕相见矣。
果不其然,王丹凤很快出演了《乱点鸳鸯》《肠断天涯》《银海幻梦》《终身大事》《珠光宝气》等片子。忠心耿耿的影迷,给王丹凤送来温暖。我收藏有全份《电影杂志》(1947-1949),大略统计里有关王丹凤的三十几篇,多数是影迷的来信,还有影讯和采访。其中只有一条不靠谱,纯系流言蜚语:“王丹凤和韩非之传说,渐趋白热化,有说王丹凤曾气走柳和清而挽韩非出游。” 这是我目览所及唯一涉及王丹凤的八卦。纸醉金迷上海滩,浊浪滔滔,欲遗世独立、冰清玉洁,不容易。
记者采访王丹凤
《电影杂志》内《乱点鸳鸯》剧照
《电影杂志》内《肠断天涯》剧照
《银海幻梦》电影说明书
《电影杂志》对影迷可谓“有求必应”,连王丹凤的住址也是可以公开的。王丹凤对影迷亦“有问必答”,而且反应机敏,口才出色!有位家住上海衡阳路叫“陆小曼”的影迷问:“有一天我看见你坐三轮车路过我家门口,我高声喊你,你听见了没有?”王丹凤答:“没有呀!假如我听见的话,我早就回过头来看你了。”这倒使我想起一件旧事,一个档次很低的民间收藏表彰会,在露天的院子里举行,姜昆是颁奖嘉宾,他从我们跟前走过时,我旁边的一主儿大喊:“姜昆!”姜昆连头都没回,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心想,真是训练有素,却无关相声。
《电影杂志》内王丹凤答影迷
杭州影迷问:“一个女人到应该出嫁而未出嫁的时候,她的感觉该是什么样的?”王丹凤:“想必和男人在应结婚而未结婚时的感觉差不多吧。”
南京影迷问:“假使我写给你的那封信的信封上,只写上海王丹凤收,是不是也能送到你府上?”王丹凤:“那可要请教邮政局了。”
上海影迷问:“你最喜欢吃甜的呢?还是带咸味的食物呢?”王丹凤:“甜酸苦辣咸,在我是一视同仁。做人就该五味遍尝,何况是食物。”
上海影迷问:“你喜欢演那一类型的角色?”王丹凤:“老太婆型!别笑,人总要老的,所谓人老珠黄不值钱!假如从小老太婆演到老老太婆,这一路线,一定可以使演技洗练。”
新闻推荐
《神探蒲松龄》定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