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亚斯:看电影成了比赛 纯粹是比谁发社交媒体的速度更快
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Olivier Assayas)曾五度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前年还凭借《私人采购员》(Personal Shopper)荣膺最佳导演奖。今年他的新作《非虚构》(Non Fiction)原本也传出将再逐金棕榈,不过由于影片还在后期制作阶段,最终还是没能赶上入围。
《私人采购员》海报
无须赶往蓝色海岸的阿萨亚斯近日来到了美国,带着他全新修复的半自传性旧作《冷水》(Cold Water,1994)做小规模展映,也借此机会接受媒体访问,就《私人采购员》在戛纳的遭遇、迷影文化、《电影手册》、盗版等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话里话外都能让人感受到他特立独行的一贯风格。
差不多就在前年此时,《私人采购员》在戛纳全球首映后,遭遇了现场部分观众的嘘声回应,想当初也曾一度成为媒体热炒的新闻。时隔两年,阿萨亚斯对于此情此景,依然记忆犹新。“事后看来,那应该只是一起孤立事件。而且,当时发出嘘声的那些人,或多或少我都知道是哪几位;说到底,还是法国政治那回事。我个人觉得,这些嘘声其实根本就不重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呈现出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这个社交媒体的时代。我始终觉得,所有人,也包括我自己,看过一部电影之后,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有可能是几个小时,有可能是一天或几天时间,具体因人而异——才能清楚意识到那部电影都说了些什么,才能具体分析它留给你什么样的观感。但现如今这个社交媒体的时代,这边大银幕上片尾演职员表还在滚动着,大伙儿就急不可待地要抢先发表意见了。哪怕他根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者根本就无话可说,但就是想赶在别人开口之前说上两句。天呢,我可不是为了这些才拍电影的。这种形式的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我不喜欢。这不再是一种良性的观影过程,它成了某种比赛,纯粹是在比谁发社交媒体的速度更快。电影理应是一门艺术,不应该受到现代世界中这种最糟糕的邪恶力量的影响。我希望大家看过电影后能先静一静,给它一点时间。”
阿萨亚斯在《五月之后》(2012)片场
愿景虽然美好,但阿萨亚斯的理想,放在如今这个凡事求快的新时代,无疑显得格格不入。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据不完全统计,有40000名与电影相关的从业人员涌入蓝色海岸的小城,其中更有几千家媒体参与报道——光是中国内地就有超过40家。而且今年电影节组委会还特意取消了主竞赛单元的先期媒体场,为的就是不让白天社交媒体上发酵的口碑影响到当晚正式首映的效果。然而,这样的“拖延战术”也无非就是让精心装扮出席首映盛典的电影人面子上不至于挂不住,放在社交媒体吞噬新闻媒体的当下,谁都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在第一时间被听到,想要各路电影记者、影评人“先静一静”,恐怕殊难办到。
这道理,曾在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浸润过几年的阿萨亚斯,原本应该不会不懂。只不过,按照其本人的说法,如今的他,早已远离影评人的身份,哪怕在私底下,也不会以影评人的目光去看待同行的作品了。
《电影手册》2018年5月刊,该期为戛纳电影节特辑
“这主要是因为,所谓的迷影文化(cinephile culture),如今对我来说早已过了那个阶段了。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迷影文化最繁荣昌盛的那个时代,我觉得这是影评人理解法国“新浪潮”电影、全世界各地作者电影的一件重要工具。但时至今日,我觉得迷影文化已经不管用了,它太局限,太封闭,太脱离实际了。现在的我更愿意从艺术理论的角度来思考电影,之所以我特别欣赏大卫·霍克尼,这也是原因之一。他善于运用经典艺术理论,又懂得使用最新的工具来诠释我们当下的体验。说到影评人也是一样,相比那些仍沉浸在迷影文化中的作者,我更欣赏那些懂得从现实与认知的关系等角度来诠释电影的影评人。至于如今的《电影手册》,我更愿意称其为“后《电影手册》”。我觉得他们早已背离初心了,因为在我看来,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这都是一本属于安德烈·巴赞的杂志。在这一点上,我的态度相当保守。我真心觉得,巴赞当初设计的框架——包括杂志与电影行业之间的关系、杂志本身的道德观、伦理观以及它反映现实的视角——就应该是《电影手册》永恒不变的DNA。但现在的这本杂志,早就与其背道而驰了,这让我一直都觉得很不爽。”
1990年代的阿萨亚斯
阿萨亚斯1955年出生在巴黎一个犹太人知识分子家庭,1968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巴黎学生运动,给当时正值青春期的他,打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深刻烙印。从巴黎第三大学现代文学系硕士毕业后,阿萨亚斯在《电影手册》杂志当了五年的影评人。1994年,他的第五部叙事长片《冷水》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获得不少好评,也标志着阿萨亚斯正式走上国际影坛。然而,该片正式走入北美院线与观众见面,却一等就是二十多年。也难怪,连采访他的美国影评人Nick Newman都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六年前第一次看《冷水》,百觅不得其踪,最终还是从“海盗湾”下载看的。
《冷水》海报
不过,阿萨亚斯对此倒是毫不介意。“这样的事在我看来很正常,甚至我会觉得十分荣幸:有人花了好大劲去找我的片子来看。我很喜欢观众与电影——或是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之间发生这样的一种关系:你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它,而且这种努力并不一定得涉及到金钱。所以对我来说,你下载看盗版,这完全不是问题,我担心的只是你们下载的别是画质、音质不佳的版本。所以这次我才会千辛万苦地修复了这部《冷水》,因为只有这样,下次再有人从“海盗湾”下《冷水》的话,下到的才会是一个更好的版本(笑)。当然,就我自己而言,我从来都不做这种事。我都是买DVD看,或者是去电影院看大银幕;我不太喜欢看在线电影,所以时至今日还是经常买碟。只不过,别人看我作品的盗版,我毫不介意。当初在中国街头发现有我片子的盗版碟,真是让我开心坏了。我由衷觉得,那些人可真厉害,居然还费了那么大工夫印制DVD封面,还装进盒子里。这真挺好的,原本与这些电影完全无缘的人,或许就会因此而遇上它们。”
新闻推荐
中国电影在近几年来发展极其迅猛,很多的电影,各个题材也逐渐登陆荧屏,然而好的电影,或者让大家深刻而又明智的电影确实不多。一部电影是否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