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就银幕美丽史诗

安庆晚报 2018-05-05 11:23 大字

王丹凤出生于1924年,原名王玉凤。上海影坛熠熠生辉的明星多如许,周璇、袁美云、胡蝶、阮玲玉、陈云裳……照片挂满了她的房间。当年,邻居影星舒丽娟知道王丹凤爱电影,就将她带到片场,推荐给导演朱石麟。一见面,朱石麟就慧眼相中,与她签订片约。

朱石麟将她名字改名“丹凤”:出自《诗经·大雅》中的“丹凤朝阳”,寓意贤才赶上良机。果然,王丹凤的处女作《新渔光曲》就一鸣惊人。王人美珠玉在前,王丹凤也毫不失色,以出水芙蓉的清新打动了观众。

以前说一个女孩子好看,就说她长得有一点像王丹凤。在上海一众争奇斗艳的女星中,王丹凤独树一帜:美丽摄人的容光之下,不失朴素本性。她从不以明星自居。以“小周璇”之名驰誉影坛后,也依然一部接一部地专心拍戏:《落花恨》《春》《秋》《三朵花》《合家欢》《两代女性》……

美而不自知,几乎与花边新闻绝缘,王丹凤因此格外得到媒体和观众的尊重。

拍《护士日记》,她到瑞金医院学打针、学护理

1948年,王丹凤与胡蝶合作《锦绣天堂》而前往香港。《瑶池鸳鸯》《琼楼恨》《方帽子》等作品一出,事业再上巅峰,影迷遍布东南亚。本可以继续风光,但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她决定返乡与身在上海的柳和清完婚。

王丹凤曾撰文回忆,自己婚后不打算继续演戏。旧社会“戏子”地位很低,她本意在家相夫教子。在身边人的鼓励下,才重新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找了一份工作。

复出后,她也内心忐忑。演过那么多电影,直到话剧《雷雨》,她才第一次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王丹凤有张在大银幕上放光的脸,但更难的是把一切放下,演一个朴素真实的平民女子。拍《护士日记》,她到瑞金医院学打针、学护理,与护士交朋友。演《女理发师》,她去沪上最有名的南京美发店找女师傅学手艺。下农村拍戏时,戴着草帽下地亲手翻土;在内蒙古拍雪景,王丹凤就住在荒凉偏僻、连屋顶都没有的房间里,日日夜夜在没膝大雪中艰难跋涉……1961年,王丹凤与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等22人成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也就是影迷所说的“二十二大电影明星”。她的一段段经历,也在电影圈传为佳话。

最后一次演出,是在《玉色蝴蝶》中,从少女演到老年。回溯一生,王丹凤从16岁演到了60岁。电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她却创造了几乎不可能的奇迹。

落叶归根,与丈夫柳和清深居简出,享受两人的晚晴岁月

从银幕隐退后,王丹凤还活跃在社会舞台上。

在香港筹办功德林素菜馆,忙得不可开交时,有人请她为失学儿童筹款。王丹凤暂停了手头所有的事,打“飞的”参加系列义演,演出极为成功,而王丹凤谢绝酬劳,分文未取。或许正是因为这份胸怀,她演过的每一个女子,才善良得格外真实动人。

王丹凤晚年归于上海,在陕南村的家中闭门谢客,与丈夫柳和清深居简出,享受两人的晚晴岁月。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她在电影节上获颁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满头银丝的她只有言简意赅的两句话:“感谢上海国际电影节。祝华语电影越办越好”。影迷们为她魂牵梦萦,而王丹凤对自己家乡故土,有着更深的眷念。

上海见证了她的纯真童年、青春岁月,走过艰苦风光,也终究成为了她的归宿。她一步步的来时路,不仅留下了名伶的温柔倩影,更留下了几代电影人传承不改的温暖初心。

(吴钰)

新闻推荐

Baby新剧低调开机:街头化身房产推销员,制服造型美翻路人!

本文由刘艺侨Joe原创,未经允许任何商业不得转载由陕文投影视艺达传媒出品的都市情感剧《梦想家》,现在已经改名为《我的真朋友》。近日已经低调开机,主演已定邓伦、杨颖、朱一龙,三位均是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