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三分钟!“跨界导演”徐峥就让半个娱乐圈躺了枪

2018-04-29 09:54 大字

传媒大眼导读

短短3分钟,徐峥的演讲diss了半个电影圈,也把一个颇具专业意味的问题抛给了大家:导演是否有门槛?跨界导演又该如何才能跨越门槛实现转型成功?

作者:潘凉凉

来源:传媒大眼影视测评组

从2012年徐峥导演的《泰囧》票房大卖,到吴京导演的《战狼2》斩获56亿票房,明星跨界导演撑起“半边天”。近日,在第九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上,徐峥不到3分钟以“导演门槛”为主题的串讲,却让半个娱乐圈的跨界导演都躺了枪。

话说不想做导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员,当大批影视演员、甚至各行各业纷纷拿起了导筒,很多电影人都颇有微词。作为“什么人都来做导演”中的一员,徐峥直面质疑,一句“我的朋友说现在导演门槛太低了,做小品的在做导演,说相声的也在做导演,门槛太低了!”让郭德纲、小沈阳、高晓攀等都躺了枪。

的确,跨界导演的成绩无论从口碑还是票房来说都不容乐观,郭德纲虽然在相声界属于领头羊般的存在感,不过其主导拍摄的两部电影却都差强人意。就以最近的春节档为例,郭德纲的《祖宗十九代》虽有众多大牌加持,但还是因为走肾的剧情妥妥地沦为春节档的炮灰,豆瓣评分更是一如既往的不及格。

作为跨界导演一员,徐峥显然是说出了跨界导演作品不尽如人意的缺点,也狠狠diss了一番喜欢论资排辈的行业潜规则。“转型历来有之,张艺谋、张黎是摄影师,冯小刚是美术师,王家卫是编剧。”徐峥以这些“大家”的成功,委婉地否定了非科班出身岗位的人转型当导演就一定不好的观点,当镜头切到了张艺谋、冯小刚的特写,他们也只能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短短3分钟,徐峥的演讲diss了半个电影圈,也把一个颇具专业意味的问题抛给了大家:导演是否有门槛?跨界导演又该如何才能跨越门槛实现转型成功?

“半路”导演撑起“半边天”!是“贩卖名气”还是“实力进阶”?

曾经,电影导演是专业人士的专属,而今却被跨界导演撑起了“半边天”,越来越多的非科班出身人士坐上了导演的交椅,他们中不仅有演员、作家、编剧,甚至还有诗人、主持人、歌手。

演员跨界当导演更是数不胜数,前有周星驰、姜文,后有徐静蕾、徐峥、赵薇,他们也在不断刷新着中国电影票房的最高记录。今年,黄渤、吴秀波、张家辉等实力演员试水导演行业作品将陆续与观众见面。只不过,虽然每年都会有很多跨界导演的作品上映,但口碑、票房的惨败却让人不得不怀疑有利用名气卖电影之嫌。

吴君如的《妖铃铃》最终票房3.63亿,豆瓣评分4.3;邓超的《恶棍天使》斩获6.9亿元票房,但也收获了一片“恶俗”的指责;王宝强的《大闹天竺》票房7.56亿,豆瓣评分仅为3.9分,本人还因此拿到了“最令人失望导演”奖。值得一提的是,王宝强在亲自领奖时还表示:“让我跟观众说一句对不起,这句话在我心里很久了。这次是欠观众一次,我相信经过努力和学习,一定会成为大家心目中合格的导演,也会成为合格的电影工作者”。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那就是宝宝对他的导演之路还是没有死心呐!

还有一些跨界导演就更惨了,不仅口碑败了,连名气也没派上用场,票房毫无意外地遭遇滑铁卢。比如黄磊翻拍自日本同名电影的《麻烦家族》,由于不接地气,票房只有3232.5万;蔡康永的《吃吃的爱》票房也只有2729.2多万;张歆艺的《泡芙小姐》更是惨败,票房只有1933.1万,想要收回投资成本都难。

几年前,张艺谋曾谈道,“现在在中国,导演的门槛是最低的,什么人都可以做导演。”这句牢骚,不仅表达了对烂片市场的鄙夷,还流露出对电影市场资本逐利的无奈。可是要知道,面对票房与口碑成绩的双重考验,那些坐在监视器前的跨界导演们同样也是焦灼难耐啊。

所谓的跨界“门槛”其实就一个,好作品!

要论中国“演而优则导”最成功的例子,显然非姜文莫属。奇怪的是,在他身上却鲜少跨界导演的讨论。

198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姜文,是正宗的表演科班出身。《芙蓉镇》里的“右派分子”秦书田,与刘晓庆在那段十年浩劫中历经风雨;《红高粱》里的“我爷爷余占鳌”,一个能将热血和激情融于一身的西北汉子,都离不开他淋漓极致的精彩演绎。直到1994年,“演员姜文”才第一次变身为“导演姜文”,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亮相威尼斯电影节,轰动一时。

高晓松在《晓说》中讲到胶片电影的艺术发展史时提到,因为技术的进步,电影拍摄设备的简单化,导致很多人即使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也能很容易就获得成为导演的机会,甚至有许多非专业出身的导演拍出的作品更加经典,同时也更为观众喜爱和接受。

徐峥当年凭借电影《泰囧》登顶华语票房冠军,一时间引起极大关注,堪称是最成功的跨界导演,并由此引发了一股跨界潮流;导演韩寒在《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中让“文艺和商业并存”;赵薇的《致青春》更是影响华语青春片的新热潮……

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导演,肯定会有一个所谓的“门槛”。但这个门槛不是哪个机构定的,而是观众制定的,票房固然不是衡量电影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如果非要定义出一个“门槛”的话,那就应该且只能是好的作品。

英雄不问出处,很多方式都能成为通向罗马的那条大路

其实,要笼统地谈导演的专业门槛,对很多热爱电影的人来说并不公平。新锐导演郝鸿远认为,导演的专业门槛应该是专业知识,包括摄影、剧作、剪辑甚至美术、灯光等。很多非专业出身的导演并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属于专业内跨界,他们已在某个工种的技术、能力、专业上表现得十分突出,熟悉了行业的制作流程而最终成为导演。

虽然对于跨界导演来说,往往有自己很难补齐的短板,好在观众似乎不甚在意,有趣的故事、人物、台词才是他们关注的所有重点。韩寒的《后会无期》是其中的典型,即使故事结构松散、镜头语言生涩,但观众依然为影片中诸如“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这类台词津津乐道。而恰恰是这些段子,使得这种“文学电影”有了一些它独有的价值和浪漫气息。

对整个电影产业来讲,与其说跨界导演拉低了导演的门槛,不如说在如今这个文化艺术多样化的年代,学院已经不是电影唯一的殿堂。

抛开拍摄手法、技巧等等,观众看重的还是导演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所以类似《夏洛特烦恼》、《煎饼侠》这样的作品才会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跨界导演没有专业的培训,也没有刻意强调艺术性,反而少了条条框框,故事有意义就拍出它的意义,故事搞笑就让大家来笑。至少剧本都是自己的,故事都是中国的。

而且,演员在跨界导演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熟悉电影制作流程,多年积累的圈内人脉,让他们更容易解决电影拍摄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名气又使得他们的电影更容易吸引观众眼球。

目前,中国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还是吴京的《战狼2》,来自一个武行出身的演员转型后的作品。但56亿的票房,怕是几年内都无法被轻易打破了。2018年初的《红海行动》、《捉妖记2》和《唐人街探案2》三分天下,但随着《捉妖记2》的高开低走,《唐人街探案2》还是让跨界的陈思成拿到了33亿的票房,成为又一成功案例。

都说“英雄不问出处”,电影作品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导演是否为科班出身。随着电影受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其自身价值与潜力都鼓励着各行各业的“能人异士”尝试导演这一角色。而对观众来说,只要能够欣赏到一部好的作品,导演也无非只是那个负责讲故事的人罢了,谁会讲故事就听谁的,道理就这么简单粗暴。

新闻推荐

杜比视界版《泰坦尼克号》北影节放映,12秒售罄见中国影响力?

由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出品的经典爱情片《泰坦尼克号》于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4月15日-4月22日)以杜比视界(DolbyVision)3D格式在指定杜比影院(DolbyCinema)放映。电影《泰坦尼克号》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