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的爱情
是枝裕和,是当代日本电影中最接近小津安二郎的导演,自不用多加介绍。韩良露曾在《宛如走路的速度》的推荐序中如此评价是枝裕和:“北野武和是枝裕和代表日本文化的两面,北野武探讨的是人生隐藏的残酷,是枝裕和则是生命共通的善意。”此种善意在《比海更深》中,分秒可见。
《比海更深》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作品,2001年是枝裕和的父亲去世,在某个台风日子的第二天,他回到母亲家。导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经历着父亲去世这一事件的余震,而在母亲家的时光,连空气都附着了过去的记忆,熟悉而老旧的住宅,呼唤了他也打动了他,这部电影应运而生。但是枝裕和的记忆,并非体现在良多身上,而是在真悟身上,曾经也作为棒球队的一员,也被父亲带着去买过彩票,也曾经面对家庭的纷争有着不符年龄的冷静。
《比海更深》的良多是一个废柴父亲、江郎才尽的作家,嗜赌成性又不思悔改;与妻子响子离婚后常常支付不起赡养费,一个月只有一天能与儿子真悟见面,却去不起更贵的游乐园、买不起更好的棒球手套运动鞋;发现妻子有了新男友,像个变态跟踪狂一样抓住过去不放;哭丧着脸,步步走错,身陷泥潭却笨拙地不知如何是好。
就算是这样的良多,他本能的善意绕了个弯,还是回来了,他所有行为的结果都是错误的,但他的动机是善意的。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没有人真正是恶的,只有不可调和的人物关系和错位的情感。
台风在是枝裕和的记忆里,是有着乡愁意味的。他祖父母原来住在木造连栋长屋,那时候对抗台风,所有的窗户都需要用铁板覆盖起来,所以在是枝裕和的记忆里,铁锤敲打钉子的声音就是台风的声音;而祖父去世后,他们家就搬进了团地房,每次台风来,母亲站在可以透过窗户看见外面的地方,总是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样的情节,移植到了《比海更深》的母亲淑子身上。
淑子这一生,面对了两个像良多那样的男人。良多和他父亲,两人惊人地相似,嗜好赌博,却爱好写作,庸庸碌碌也没有住上商品房。淑子最了解这两人的脾性,始终默默地支持他们。尽管面对像台风那样的挫折(丧父或是离婚),家庭中分散的彼此,仍然被这座名为母亲的孤独家宅保护着。她成为所有人的后援,去面对一个严酷而无法回头的未来。不尽如人意的是生命,坚持住的是生活。五十年过后,也能放下离愁别绪,把这一生都清空。
淑子爱听邓丽君的歌,“比海更深”,这个名字取得很妙,是取自邓丽君在1987年发表的单曲《别离的预感》中的一句,从电影里悠悠传来,呢哝软语,情深意切。淑子说,她没有遇到过比海更深的爱情,因为可能她的情感就是比海更深:“不开花也不结果,我就把它当做你,每天为它浇水。”那滴水,即成海。
新闻推荐
来源丨综艺作者丨韩小凌中国影视行业的高速发展从逻辑上来说确为出现大公司提供了契机,但以何种管理方式、人才方式来运行,则是任何一家想要长期以此为业的大公司必须要想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