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之味》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提前点映 留守儿童不再苦情

百色早报 2018-04-10 09:33 大字

《米花之味》剧照。  

日前,由青年导演鹏飞执导的电影《米花之味》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提前点映,宣布这部此前在平遥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上颇受关注的电影将于4月20日正式与观众见面。

深入云南沧源险被当成“人贩子”

电影《米花之味》主要讲述了外出务工的母亲叶喃(英泽饰)返回家乡后与女儿喃杭(叶不勒饰)之间由陌生、疏离到互相理解的故事,期间产生了一系列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等观念的碰撞,结尾以超现实的表达方式引发了对人类本真的思考。

在拍摄《米花之味》之前,鹏飞曾拍过一部关于北漂题材的电影。这让他想到,“有北漂就会有回乡人,有外出就会有留守的人,所以我第二部想拍一个关于回乡人的故事,展现他们回乡后的不适以及遇到的矛盾。”就这样,旅法归来的鹏飞来到云南沧源住了一年,体验和观察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因为文化背景不同,鹏飞在云南的筹备工作曾遭遇不少麻烦,特别是傣族寨子里的老人始终对这个外来者保持距离。“期间我去了一趟台北参加电影节,回来给孩子们带礼物他们都不碰,我询问原因,他们说,‘阿婆说你是人贩子\’,觉得剧组都是我同伙。”为了真正融入当地的生活,鹏飞也想了不少办法,他觉得最管用的就是喝酒,“当地人都很能喝,幸好我带了解酒药,喝倒了好几个村长。”

女主角英泽和鹏飞一样,也不是当地人。为了演出地道的傣族妈妈,她特意提前四个月去体验生活,学习傣族方言。留英回国的她还在那里学会了采茶、养猪、舞蹈等一系列技能,她坦言:“因为文化问题,很难和他们建立起一种信任。虽然少数民族都很热情好客,但要融入很困难,最初和当地妇女们聊天,聊到一些比较深的话题她们就会笑而不答,但我上妆以后变得很黑,就让她们觉得亲近一些。”

不同于其他留守儿童题材的影片,《米花之味》的调性不再灰暗、沉重,而是用一种轻松幽默的独特视角和新颖清新的拍摄风格将现实生活的严肃话题进行了别样的呈现,甚至让人感觉到全片洋溢着一种明媚的暖意。对于这种处理方式,鹏飞解释:“我一开始就想好不要拍得悲惨,因为很多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都是调子沉重的,也不少我这一部。之所以拍得轻松调皮一点,也和我在云南的真实体验相关。在那样天高云淡、阳光灿烂的地方,很多矛盾都是笑一笑就过了,没那么多纠结,他们的生活充满欢笑幽默和自嘲。”

“米花”是云南傣族的传统小食,用来供奉和赠送亲友,在电影里也有母女二人共同炸米花的戏份。鹏飞一方面希望用这种祈求团圆的食物表达关于分离的故事,同时也希望电影如米花般,带给观众平淡却又各不相同的滋味。“米花是清脆、微微带有一点甜的,每个人吃米花都尝出不同的味道,这种你吃完独有的味道,就是米花之味,就像这部电影,它包含了很多东西,你所感受到的就是这部电影要传达的。”在他看来,《米花之味》不仅讲述了妈妈和女儿之间的故事,还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真挚质朴的情感和心灵的守候,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通过这对母女关系修复之路,《米花之味》还直面了国际社会关于解决贫困问题的争议,关注了全球共通的女性和儿童问题,探讨了宗教信仰对现实意义的哲学问题,并展现了边疆少数民族所面临的困境。

影片最后,母女在溶洞中共舞的超现实表现手法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热烈讨论,鹏飞表示:“这段戏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舞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我也希望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观众去思考,所以没有把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很清楚,让大家自己去回味。”

新闻推荐

四月银幕火爆 文艺悬疑 精彩纷呈

4月的电影银幕迎来了春天般的火热,最近最火爆的电影就是《头号玩家》了,上映4天斩获4.5亿票房。而以国产片为主的近30部电影挤入4月档期,上映类型多为中小成本影片,文艺悬疑气氛浓重。进口大片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