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生还是不生
□许启勇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在去年底举行,一幅入选作品却在今年初意外走红。
照片里,一个从体型来看应该已到中年的男子,坐在两张各躺着一位老人的病床间,双手分别扶着两边的栏杆,像是要将两张床连接在一起,又像是支撑着两张床不让其倾塌。
作品名叫《独生子》,无需过多说明,标题已经说明了一切。从主人公的背影中,我们都能隐隐探测到其承受的巨大养老压力。
所以,现在的政策是,鼓励生二胎。但数据显示,自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以来,生育率并没有显著提升,甚至2017年的新生儿数量比2016年还有所下降。由此可见,大家对生孩子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此不疲,持谨慎态度者还是大多数。
谨慎来自于顾虑。现在的环境下,生一个小孩吃穿当然不是问题,但入园、就医、入学乃至将来的就业就都是问题。想想某些知名幼儿园门前连夜排起的长队,想想各大知名医院里汹涌的人群,想想一套学区房那高不可攀的价格……可怜天下父母心,真不是处于生育适宜期的人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当然,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处于生育适宜期的这一代,正是上述照片中所反映的,“独生子”一代。非要一帮独生子去生二胎,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
话题起的沉重了些,但好消息是,国家正在努力减轻我们的负担,“两会”上传出,个税起征点将要提高,而电信资费将要降低。这一升一降,带给老百姓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回想自己和电信运营商斗智斗勇多少年,为计算各种资费套餐绞尽脑汁,最后仍然难逃明明看起来更便宜实际上费用却更高的套路。这下好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到时再用手机看电影,应该不会那么肉疼了吧。
不过流量资费再便宜,也得花在好电影上。电影的好坏有无标准?显然没有,所谓文无第一。但奥斯卡绝对是个重要参考。本周,电影界的盛事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举行,最佳影片:《水形物语》;影帝:加里·奥德曼;影后: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其他获奖名单大家尽可以在网上查到。这里我特别想提的是,由科比自编自导的《亲爱的篮球》获得最佳动画短片奖,让曾为篮球迷的我感触良多:科比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且称霸一行啊。但感触更多的想必该是莱昂纳多,曾获六次提名,陪跑了二十年才获奖的“小李子”,不知面对初次“触电”便捧回金人的科比时,是欣赏更多呢还是嫉妒更多。
而作为一个现任影迷,我心里更多的是欣喜:最近不仅有太多好电影可看,更重要的是,国产片的水准相较国外大片也丝毫不落下风,其中《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便是代表。
《红海行动》胜在战斗场面的气势如虹。如果你曾对《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那段质感极佳却又过于简短的战斗场面耿耿于怀的话,那么《红海行动》将完美填补这个遗憾。整部戏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几乎全程都处在令人震撼、紧张而又倍感真实的战斗状态中。文戏极其稀缺,演员们个个都属于人狠话不多的类型。而且细节拿捏、节奏把控都极其到位,展现了导演极其深厚的功底,看完后竟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不过这部电影也有槽点,就是血肉模糊的镜头较多,不适合全家老少合家观看。
相比之下,《唐人街探案2》就更符合春节的喜庆气氛了。该片让人看到了陈思诚的才华并非昙花一现,以及“唐探”将成为一个经典系列的潜力。喜剧加悬疑,王宝强的声嘶力竭以及最后的反转情节都让观众无法自拔。中国电影界,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系列来填补空白以及独树一帜。
这两部片子,就像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里的双胞胎,所以现在要说回生孩子的事情。
最近,一篇名为《为什么在中国养育小孩是极其痛苦的事》的文章在网络上被热烈讨论,吓退了不少准备生育孩子的夫妻。
实话讲,养孩子会付出巨大的时间、金钱、精力成本,当然是痛苦的,但孩子带给家庭的快乐,却是无法估算的。很多父母都会说这样一句话:再苦再累,只要看见孩子的笑脸,就感觉一切都值了。这话当然没错,但有时候也要想想这么苦这么累到底科不科学。比如,夫妻双职工,上小学的孩子下午四点放学,你和老公正上着班呢,谁去接?如果还有一个正上幼儿园呢,又怎么办?
所以,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都不是夫妻凭个人爱好就能决定的,还有太多限制因素。国家面临老龄化,鼓励生二胎的出发点是对的,但若想让二胎政策真正发挥出效果,配套更多如幼托、入园、入学等帮扶措施才是雪中送炭的明智之举。
生的决定易下,养的过程维艰。
新闻推荐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落下帷幕,除了最佳影片有争议外,其他奖项似乎没什么太大悬念。不过,当所有人为山姆·洛克威尔(《三块广告牌》)囊括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鼓掌时,我心目中的另一位获奖者,其实是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