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改编电影正热 “音乐IP”电影能走多远?

大众日报 2018-03-07 07:17 大字

□本报记者陈巨慧实习生谢青筱

将小说、漫画甚至游戏改编成电影,搬到大银幕上并不稀奇。近年来,金曲改编热也悄然兴起。近日,由吴克群自编自导自演的同名歌曲电影《为你写诗》宣布杀青,“音乐IP”改编电影大军愈发壮大。

歌曲改编电影成风

近几年,IP成为电影行业的一个热词。IP是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财产。IP电影则是指根据有版权的一首歌、一部网络小说、话剧,或是某个人物形象,甚至只是一个名字、短语,把它们改编成电影的影视版权。

歌曲改编成的电影,也是一种“IP电影”。早在2014年,高晓松把他的经典民谣歌曲《同桌的你》搬上了大银幕,收获4.56亿元票房;这样的好成绩无疑给了后来者蜂拥而上的信心。2015年,由何炅导演的《栀子花开》上映,票房3.8亿元。2016年,高晓松的另一首经典歌曲《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也被改编成了电影。前不久,经典歌曲《一生有你》的词曲作者卢庚戌宣布,历时四年的筹备,由这首歌曲改编的同名电影将于今年毕业季登陆全国院线。

如今,越来越多的音乐人跨界当起了导演、编剧,把自己的歌曲改编成电影。

音乐人扎堆拍电影是为何?

为什么歌曲改编电影一时大热?原因之一是有《同桌的你》这样成功的先例,卢庚戌在决定开拍《一生有你》时就曾表示:“《同桌的你》给我很大的信心。高晓松成功了,《一生有你》也瞬间被高度关注起来,不少投资人主动上门邀约。”

再就是歌曲本身就有庞大的粉丝群。目前来看,《同桌的你》《栀子花开》《一生有你》等被改编成电影的歌曲都是传唱度极高、深入人心的经典歌曲,电影还未上映就吸引了一波关注。而且,这些经典歌曲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流行歌曲,主打情怀牌,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即使剧情一般,也要为了怀旧走进电影院。正如高晓松所说:“众多的歌迷在积累20年之后就全部转化为电影票房动力了。”

对于电影制作方来说,这些经典歌曲改编电影最大的好处则是成本低,耗时短,收益大。此前曾爆出《同桌的你》成本只有2000万,票房却大卖4.56亿元;而获得3.8亿元票房的《栀子花开》,据业内人士估测,成本可能还不到2000万。而且这类电影拍摄时间短,《栀子花开》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拍摄。低成本,高回报,何乐而不为?

改编电影不是加长版MV

虽然《同桌的你》《栀子花开》收获了令人艳羡的高票房,但是口碑并不与票房成正比,《同桌的你》豆瓣评分5.8分,《栀子花开》豆瓣评分仅有4.1分,网友评价:“感觉就5分钟的剧情含量,能拍这么久,也挺难得。”之后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也并没有延续《同桌的你》的成功,票房累计1.28亿,还不及《同桌的你》的一半。

可见,歌曲改编电影有风险。原因之一是“术业有专攻”,做音乐和拍电影毕竟是两个行业,不是空有一腔情怀就能跨界成功的。《一生有你》还未开拍时,卢庚戌曾谈到拍摄的困难:“难点不是一两个。做音乐相对简单些,但做成一部电影,从文学到镜头、从剧本到美术、摄影等,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

另外,歌曲不像小说、漫画等已经有基本的故事架构和情节,改编起来较为容易。有业内人士认为,一首歌能否打造成为一部电影,歌曲与电影的结合度很重要。不但要听它的旋律,还要看它的歌词有无发挥的空间,“太实在了不行、太浅白了不行,结局太明显了也不好。”就像歌曲《栀子花开》,简单的歌词不断反复,描述的是离别的心情,缺乏故事性,歌曲的简单导致了电影的空洞,也就不奇怪网友称其只有“5分钟的剧情含量”了。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难以再现《同桌的你》的成功,从中也可见观众的成长。随着观众电影审美水平和鉴别能力的不断提高,仅靠打情怀牌的做法已经难以吸引大众了。不知道《一生有你》《为你写诗》能否让观众眼前一亮?如果歌曲延伸不出好故事,拍出的电影就像加长版MV,还不如只让金曲在大众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新闻推荐

张艺谋《影》定档暑期水墨中国风诠释替身故事

由张艺谋执导,邓超、孙俪、郑恺、王千源、胡军、关晓彤、吴磊、王景春主演的电影《影》近日发布“二元”海报并正式宣布定档暑期。明与暗、阴与阳,海报简单二元却蕴含无尽遐想,让处于黑白光影中的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