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之光从未出现

济南时报 2018-03-04 15:49 大字

胡波□本报记者 江丹

在2月25日落下帷幕的第68届柏林电影节上,中国青年导演胡波的作品《大象席地而坐》获得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一时成为新闻焦点,他早已出版上架的小说《大裂》《牛蛙》也因此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影像和文字,让人认识了一个生猛而又悲伤的年轻人。遗憾的是,斯人已逝。

失去和逃离

2月16日,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胡波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首映。电影放映结束后,胡波的母亲上台,作了一段简短的致辞:“我今天来到电影节,感到又痛苦又欣慰。痛苦的是,我儿子为了大象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欣慰的是,大象能够在柏林电影节上映。谢谢各位。”

据新浪电影的现场报道,电影《大象席地而坐》时长近4个小时,现场座无虚席。在之后的柏林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大奖颁奖前,评委也首先特别致敬了《大象席地而坐》的优秀。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并非因为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这一殊荣,而是关于胡波去世的新闻。2017年10月12日,胡波被发现在北京的家中自缢身亡,在之后的诸多媒体报道中,提到了他的这部电影处女作《大象席地而坐》。

这部电影讲的是4个人互有交集的荒诞一天,他们“失去”,他们“逃离”,最后登上开往满洲里的大巴车,去看那里一头席地而坐的大象。在电影的开头就是这样一段独白:“满洲里的马戏团有一只大象,它他妈就一直坐在那儿,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那儿,很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

《大象席地而坐》也是胡波的一篇小说的名字,而且故事也被拍进了电影里,这篇小说被收录进他去年年初出版的那本中短篇小说集《大裂》里。借由此时电影的声名,《大裂》也重新为读者所关注。

其实跟电影一样,《大裂》中的那些故事,大都也是关乎“失去”和“逃离”。在其中的《一缕烟》中,满怀艺术理想的青年画家,毕业后却只能画一些规规矩矩的“行活”,画了一张又一张,区别只在于每一张的尺寸大小,与他同居一室的另一位年轻画家大概也是如此,对方一度为理想挣扎,想着画出有“情怀”的画,却不得不面对才华的消(和局限。而在与电影同名的那篇《大象席地而坐》中,主人公失去了一个好朋友,逃离了一场残局,他跑去动物园看那头席地而坐的大象:

“我跑向那头坐着的大象。身后有人喊着什么根本听不清楚。因为我得看看它为什么要一直坐在那儿,这件事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一个问题了。

“等我贴着它,看到它那条断了的后腿。它看上去至少有五吨重,能坐稳就很厉害了,我几乎笑了出来,说实话我很想抱着它哭一场,但它用鼻子勾了我一下,力气真大,然后一脚踩向我的胸口。

“那几个动物园的人跑过来的时候,我还能看到他们嘴里骂着什么呢。”

我行我素和你行你素

除了中短篇小说集《大裂》,胡波留给读者的文字作品还有一部长篇小说《牛蛙》。《牛蛙》的故事同样荒诞得不可思议,有人要跟一只牛蛙结婚。

无论《大裂》还是《牛蛙》,胡波笔下的那些主人公大都有一种洞察世事却又混不吝的生猛,就像王小波写他插队时遇到的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可是胡波的故事里又有很多悲伤,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快乐的,大家都陷在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困境中,似乎就像他自己。

“你肯定不会为了我穿正装,你没有正装,有你也不会穿,穿了你唯一的自尊就被剥夺了,这算什么自尊呢?就是我行我素的幻觉吧,你行你素,但实在没有人有兴趣看你一眼。”在《牛蛙》中,女主人公如是说。在《牛蛙》的后记中,胡波写道:“生活中充满了衡量与算计,文学中不论我写到任何人物,都不想让他们有衡量的这部分,会为一些更深入他们自我的事物做出选择,所以我在这本小说里做的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我不接受把一种油腻的虚伪当做所谓的复杂真实性与生动,不接受人际勾连为核心的规则,不接受存在中功利性的那部分,这些我都没有写进这本小说,即便这些才是构成当下日常的主要面貌。”

导演王小帅在为《大裂》所作的序言中称胡波为“离队少年”,他回忆道,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胡波,毕业没几年就在台湾出版作品并且获得文学奖,胡波告诉他,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当不了导演,无聊,“在学校的时候,因为拍了一个和他的文字气质高度一致的短片之后被导师批评太艺术,让他模仿韩国人那样拍商业片,他照做了一个,混杂了黑色、动作、凶杀和悬疑,拍完的结果就是对自己的投降出离地愤怒起来,愤怒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关起来,写字。”

胡波和他笔下的那些主人公,之所以生猛,就在于他们不投降,之所以悲伤,则在于不得不投降。

格格不入和头角峥嵘

胡波的这两部小说作品《大裂》和《牛蛙》确实值得一读。当微小的我们被当下的喧嚣所湮没时,跟着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去领略他那特立独行的世界后,或许能够重新找回一部分自我。正因为不为世俗所动,胡波才目光如炬,察觉我们所察觉不到的东西。

小说家黄丽群说胡波是“暗室明眼人”:“生命如拥挤的暗室,他坐在当中,视线炯炯,眼中没有蒙蔽,什么角落都看见,不怕痛地指出来,也不因此就佯装或者自命是谁的一道光。至于救赎或出口,那是人人各自的承担与碰撞……”

在黄丽群看来,胡波的作品不易解释,像一块无法嵌合的拼图,这是格格不入,也是头角峥嵘,“一个心灵如精美仪器的少年,多半会因为人世各种避无可避的粗暴的碰撞,而时时震动,为了不被毁损,难免必须长久出力压抑着位移,那压抑的能量终要在他的写作中,如棉花一般,雪白地爆绽了”。

胡波说,他22岁开始读大学,整个青春期都很焦虑和挫败,但他对美好的事物有执念,它们让他相信创作是有意义的,而小说创作是他缓解焦虑的方式。

“在小说里,我会描述一些纯粹而美好的事物,大都只是瞬间,然而越发想去捕捉那些瞬间,与此作为对比就是生活从未给过那些瞬间。痛苦无法解决。我一直期望捕获的裂隙之光,没有出现过。”2017年8月26日,胡波为小说《牛蛙》出版而作的后记中如是写道。

新闻推荐

《闺蜜2》:教科书级别的浮夸做作

《闺蜜2》讲述了三个闺蜜在越南一段疯狂的婚前冒险之旅,三个主演陈意涵(右)、薛凯琪(左)、张钧甯在片中表演方式浮夸至极。拳王泰森在片中出演英雄救美的暖男。经历了春节档一个月收获100亿票房的狂热...

 
相关新闻